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環境管理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環境管理學(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cience)

目錄

環境管理學的概念

  環境管理所要解決的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也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人類社會的發展同自然環境相協調的問題,因而環境管理學是一門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結合的綜合科學。從更寬泛的意義上來說,環境管理學也可以認為是人類行為的組織學。因為環境管理面對的是整個社會經濟一自然環境系統,它承擔著將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相匹配和耦合的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環境管理學是一門任何其他學科都不能取代的科學。

  環境管理學的形成是長期以來人類探索保護環境、解決環境問題的結果,是人類瞭解自身運動與環境變化之間協調的規律性以及如何調控自身的行為,達到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必然結果,因而也是人類生存與發展需要的結果。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人們認識到,環境管理具有獨特的規律。對它的研究,不是單純的管理學經濟學或環境學所能勝任的,在走出了綜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第一步之後,環境管理學逐漸擁有了自己獨特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而只有在找到了自身的靈魂,即協調人類社會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之後,環境管理學才逐漸形成。

  總之,環境管理學是以環境管理的實踐為基礎,以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為指導,以研究環境管理的一般規律、特點和方法學為基本內容的科學。它著重研究管理人類作用於環境的社會行為的理論和方法,為環境管理提供理論和方法上的指導。

  簡言之,環境管理學是一門為環境管理提供理論依據、方法依據以及技術依據的科學。

環境管理學的基本特征

  如同其他新興學科一樣,環境管理學到目前為止雖仍處於初創階段,學科體系還未完全定型,但它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一)戰略性

  戰略性問題一般是指帶有全局性、長期性、根本性的問題。環境管理學以實施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持續發展戰略為自己的根本研究目標,這就意味著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僅要滿足人類的物質需要,還要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精神需要;不僅要追求近期和局部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還應從全局、長遠的觀點上註意後代人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代際效益),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當今世 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實踐表明,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表徵是多方面的,如:經濟能力,資源環境支撐能力,環境巨集觀管理能力等。當然,其中起根本性作用的是科技能力,當今國家間的競爭主要是科技競爭。科技水平越高,經濟能力就越強,資源環境保護問題就會解決得越好,國家的巨集觀管理也就會更加科學合理。環境管理學正是為適應國家持續發展戰略而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

  (二)綜合性

  環境管理學的綜合性表現在它的組成要素多樣、管理手段多樣、學科組成多樣等。環境管理系統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其管理對象、內容、方法和手段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它所研究的是一個由許多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因素組成的人類一環境系統。這個系統包含有許多子系統,其中任意一個子系統發生變化或者不協調,都有可能影響到整個系統而使之失去平衡。

  (三)系統性

  系統工程理論作為一種方法,已被廣泛用於許多學科。環境管理學以人類環境系統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所涉及的是人類社會經濟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形成的系統整體,這種系統屬性是隨著環境管理學的產生、發展而發展的,隨著人類文化科學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關係的認識不斷深化,自覺地把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看成一個大系統整體,研究這個大系統與其組成要素、要素與要素間的相互作用,研究其制約和影響的大小。因此,儘管不同地區由於自然背景、人類活動方式、經濟發展水平、環境質量狀況存在差異,存在明顯的區域性,但都要運用系統整體的觀點和動態發展的觀點去研究環境管理問題,不能用片面孤立的、靜止的觀點去看待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關係。

環境管理學的發展

  環境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新興學科,是管理科學與環境科學交叉滲透的產物。它涉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與價值工程、管理工程、行為科學、預測學、規劃學中的數學方法,以及人類生態學、環境工程學、環境經濟學環境法學等的關係尤為密切。研究環境管理學,是當今人類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對環境資源實施科學管理的需要,但它和環保部門進行的環境管理工作是兩種不同的概念。環境管理學的基本點,就是利用系統理論和生態理論,從客觀上、戰略上、統籌規划上來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途徑,包括:環境預測、規劃、決策、環境保護戰略,重要的環境經濟政策,資源、能源的管理,以及有關環境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從1972年人類環境會議以來,環境管理學獲得了下述幾方面的進展:

  (1)研究定量地建立環境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環境的系統管理。這種管理的特點是信息化、定量化、系統化、最優化。許多專家認為,環境管理系統涉及社會、科學技術、管理(行政管理)、政治、經濟、法律等許多要素,只有把這些因素採用信息形式聯繫起來,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建立較為完整的環境管理系統。實現環境的系統管理,把環境問題作為系統進行分析處理,有許多優點:它可定量地對所考慮的環境問題及其許多相關要素,進行綜合分析和決策;可以從許多方案中找到最有效、最便宜的控制方案;可以定量地分析環境問題對外部社會經濟條件的依賴關係,分析各相關因素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程度的大小,從而避免對策的片面性和不確定性,實現環境的科學管理

  (2)研究環境預測和環境規劃。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環境影響預測,是人類判斷自己行為的長期性後果,正確處理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關係的科學依據;環境規劃則是環境決策在時空上的具體安排。環境決策以科學的預測為前提,環境預測、決策、規劃是環境管理的主要內容和發展方向。

  (3)研究運用法律和經濟手段強化環境管理,已成為世界各國的趨勢,如頒佈各種行政法規、條例、環境法規等,無論環境立法和執法都與環境管理密不可分。制定正確的環境經濟政策、技術政策,也已成為環境管理不可缺少的研究內容,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效果明顯,操作方便。

  (4)開展環境教育,建立環保責任制。環境管理特別強調政府牽頭,公眾參與,只有全民協同合作,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開展環境教育,增強人們對環境價值的認識和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的緊迫感,是環境管理的重要內容。1994年世界銀行考察了中國環境狀況後指出,中國急需普及環境經濟管理知識,培養有經濟知識背景的環境管理人才。我國的生態環境評價也表明,我國環境惡化的原因,並不是人口壓力所致,而是貧窮落後的產物,生態環境狀況最差的地方常常是經濟最不發達的貧困地區。由此可見,開展環境教育,促進社會全面發展與進步,這既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目標,也是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基礎條件之一。

環境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環境管理學是從管理學角度研究生態經濟系統的結構和運動規律的學科,是一門邊緣性、綜合性、實踐性的專業管理學科。任何管理活動都是針對一定的管理對象而展開的。研究環境管理對象,也就是研究環境管理“管什麼”的問題。

  對於環境管理,其研究對象應包括:人、物、資金、信息和時空五個方面。

  人是管理的一個主要對象。對於以限制人類損害環境質量的行為作為主要任務的環境管理來說尤其重要。管理包括對人的管理和對其他對象的管理,而對其他對象的管理又是靠人去推動和執行的。管理過程是一種社會行為,是人們相互之間發生複雜作用的過程。管理過程各個環節的主體是人,人與人的行為是管理過程的核心。

  物也是管理的重要研究對象。按前述“管物說”的基本理論,環境管理也可認為是為實現預定環境目標而組織和使用各種物質資源的過程,即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流動全過程的管理。環境管理的根本目標是協調發展與環境的關係,從巨集觀上說,要通過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和消費模式去實現;從微觀上講,要管理好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要管理好物質生產、能量交換、消費方式和廢物處理各個領域。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環境保護依靠科技進步。從這個角度出發,大力發展環境科學技術,促進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無疑也是環境管理的重要內容。

  資金管理系統賴以實現其目標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管理的研究對象。從社會經濟角度出發,經濟發展消耗了環境資源,降低了環境質量,但又為社會創造了新增資本。如果說,物的管理側重於研究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環境資源,維護環境資源的持續利用,避免造成難以恢復的嚴重破壞,那麼,資金管理則應研究如何運用新增資本和拿出多少新增資本去補償環境資源的損失。為了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國必須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的經濟增長,同時不能破壞經濟發展所依賴的資源和環境基礎。因此,資源、環境與經濟政策必須相輔相成。隨著我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在政府的巨集觀調控下,市場價格機制應該在規範對環境的態度和行為方面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這也應成為環境資金管理的重要內容。

  信息系統是管理過程的“神經系統”,信息也是管理的重要對象。信息是指能夠反映管理內容的、可以傳遞和加工處理的文字、數據或符號,常見形式有資料、報表、指令、報告和數據等。管理中的物質流、能量流,都要通過信息來反映和控制。只有通過信息的不斷交換和傳遞,把各個要素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實現科學的管理。在環境管理信息系統中,不僅需要考慮信息的數量和完備性,也需要充分考慮信息的質量和一致性。發展和採用現代化的信息採集、傳輸、管理、分析和處理手段,將地理信息系統、遙感、衛星通訊和電腦網路等高新技術應用於環境質量的監測、調查及評價中,建立環境管理信息系統和統計監測系統將成為環境管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任何管理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進行的,環境管理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時空特性日益突出,則時空條件亦應成為管理的研究對象。管理活動處在不同的時空區域,就會產生不同的管理效果。管理的效果在很多情況下也表現為時間的節約。各種管理要素的組合和安排,也都存在一個時序性問題。按照一定的時序,管理和分配各種管理要素,則是現代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時間是管理的坐標。管理學家德魯克曾指出,時間是管理的最稀有和最特殊的資源。因為時間具有不可逆性,抓住時機、把握機遇是成功管理的要旨。同時,空問區域的差別往往是環境容量和功能區劃的基礎,而這些時空條件又構成了成功管理的要旨,因此,對環境時空條件的研究,已成為現代環境管理的重要對象。

環境管理學的研究任務

  環境管理學研究的對象,是複雜的“人類一環境”系統,包括:系統組織的建立,系統的經營運行和管理,都是一種管理實踐。環境是資源,是實現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又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條件。但人類環境系統中,人是主導的一方;在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關係中,人類的持續發展則是主要方面。所以環境管理學的實質,就是要遵循客觀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採取有效手段來影響和限制人類行為,以使人類活動與環境質量達到一個可以接受的平衡。

  因此,環境管理學的研究任務,概括地說就是研究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協調人類社會經濟持續發展與環境質量的關係,達到調控、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取得最佳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目的。按照這個總任務,環境管理學的具體研究任務包括:

  (1)研究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穩定地向前發展;

  (2)研究制定有效的環境保護政策、法規、條例、規劃等,並研究具體監督、貫徹、實施措施,以正確處理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研究保護、改善人類環境的途徑措施;

  (3)研究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提高人口素質與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這是環境管理學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

  (4)開展環境科學研究與環境宣傳教育,為環保事業的發展培養管理人才,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全民的環境參與意識等。

  綜上所述,環境管理學是以一般管理理論為指導,以“生態一經濟一社會”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和工作領域。因此,環境管理學的研究內容從屬於環境科學的研究範疇。主要包括:可持續發展戰略、環境管理的理論、環境管理的方法、環境管理的體制、環境保護的政策和環境保護對策的研究六個方面。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KAER,连晓雾,y桑,Mis铭,Lin,刘维燎,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環境管理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