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灰性知識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灰性知識的概述

  從以往相關文獻對知識的分類看,可以將企業知識分為2類:

  • 顯性知識,指可以通過正常的語言、文字和數據等方式表達、傳播,能通過各種介質而被共用的知識,即它是可以明確表達的,有物質載體的和可確知的。
  • 隱性知識,指的是隱含的經驗類知識,它存在於人的頭腦中或組織結構文化中,難以用語言或書面材料進行明確描述,不易被他人模仿或獲知,也不易被編碼和傳播。

  目前,有學者認為,企業知識是一種有組織的經驗、價值觀、相關信息及洞察力的動態組合,它所構成的框架可不斷地評價和吸收新的經驗和信息”。在這個概念中,強調知識是一組集合和持續的過程,並且知識是動態的而非靜止的,它不但是已經編碼完畢的顯性知識和完全內化的隱性知識,而且隱含了尚未完全編碼和未完全隱性化的知識。與此同時,不難理解,知識的存在與活動狀態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顯而易見,還有一種知識是介於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之間的知識類型,它兼有兩者的部分特征,可稱之為灰性知識,它包括2種情形:

  • 知識主體基於已經擁有和掌握的知識,或者是對從外部學習吸收的知識,通過理解和內化等思維活動,在頭腦中形成的對於某些知識的輪廓描述和原理分析,屬於偏隱性的灰性知識。
  • 知識主體通過對自身隱性知識的編碼,或是對外部顯性知識進行整合之後形成的某些知識,這類知識具有很強的個體相關性和一定的主體意會性,屬於偏顯性的灰性知識

灰性知識 、顯性知識、隱性知識的關係

  在企業知識創造活動中,灰性知識是廣泛存在的一種知識狀態,是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之間轉化的重要一環。灰性知識與顯性知識、隱性知識之間並非截然相互分離,而是彼此相融、相互關聯的,它們在知識活動中相互作用、相互轉化。

  IMCM模型彌補了SECI模型的不足,還揭示了由隱性知識、灰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相互轉化構成的企業知識創造的總體過程,如“編碼一記憶”,反映了 “顯性知識一灰性知識一隱性知識”的轉化軌跡,更為貼切地反映出企業知識不斷創造與進化的螺旋式動態過程的特征。

  區分顯性知識、灰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關鍵之一是可傳遞性及傳遞機制,而知識的可傳遞性則取決於知識的編碼化程度。編碼是知識學習和轉化活動中一個關鍵的環節。在企業知識活動的編碼化階段,被企業員工個體分享的想象與創意,能夠通過語言、圖表、模型和概念等多種編碼方式得到表達,併在成員之間傳遞和共用,使分散在不同個體團隊中的隱性知識、灰性知識和顯性知識能夠相互聯結、相互作用,不同主體的知識面得以擴大。在知識共用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編碼,使離散、無序和分屬不同主體的隱性知識與灰性知識實現顯性化、系統化和外部化。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xe,Dan,KAER.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灰性知識"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