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66个条目

流量計價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流量計價[1]

  流量計價即對發出的存貨進行計價,決定銷貨成本,以便把銷貨成本與經營收入配比計算期間凈收益或分配存貨的取得成本給有關的產品服務

流量計價方法

  1.個別辨認法。個別辨認法是在每次發出或領用存貨時,查明其入庫時的實際成本作為該項存貨領用或者發出時的實際成本。採用個別辨認法,一般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存貨項目必須是可以辨別認定的;二是必須要有詳細的記錄據以瞭解每一個別存貨項目的具體情況。從概念可以看出,個別辨認法的優點是商品流動和成本流動體現了高度的一致性,但如果企業存貨品種、數目繁多、流動頻繁,採用這種方法核算工作就會相當複雜,所以個別計價法適用於價值高、數量少,體積大或專為生產某一特定產品而領用的貨品,特別是不能適用於可互換使用的物品。

  2.平均成本法。平均成本法是利用各批或各個存貨的獲取或生產的平均單位成本來對存貨進行計價。很明顯這種成本流動假設和存貨的實物流動是不一致的。這一方法的有效性取決於如何確定平均單位成本。根據平均成本確定方法的不同,平均成本法又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簡單平均法。簡單平均法又稱算術平均法,即用收入各批貨,其中包括期初存貨的單位成本的算術平均數來對存貨計價。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核算比較簡單。但由於這種方法不考慮期初存貨和各批進貨數量的多少,都占用相同的比重,得出的平均單位成本往往由於各批存貨實際占的比重不同,影響實際存貨計階的客觀性。而且,由於這種方法只有在期末最後一批存貨入帳以前才能確定單位成本,平時無法進行計算,使得期末會計工作緊張、繁忙。

  (2)加權平均法,加權平均法是以本期期初存貨和本期各批入庫的成本總額為依據,以本期期初存貨和本期入庫存貨的總數量為權數,加權計算存貨的單位成本,據以確定本期領用或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計價,計算公式如下:

  

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期初存貨成本+本期各批進貨總成本
期初存貨數量+本期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本期發出存貨成本=本期發出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期末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加權平均法的優點是,從成本角度來講,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丁簡單平均法的不足,計算出來的平均單位成本相對比較客觀。其缺點是計算出來的成本和貨晶的現行成本相比會存在一定的差距。當物價上漲時,加權平均成本將會小於現行成本;當物價下降時,加權平均成本將會超過現行成本。當其與現行成本差距較大時,收入和費用不相匹配。基於上面的分析,加權平均法適用於無法具體辨認的貨品,如液體燃料等的計價。

  (3)移動平均法。移動平均法是存貨每次入庫均要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新的單位成本,並以新的單位成本確定領用或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計價。這種方法,在實行永續盤存法時最為適用。移動乾均法的優點成本計算比較合理,特別是在永續盤存法下,移動乾均成本能更接近於存貨的實物流動。而且採用這種方法平時即可以對發出存貨或領用存貨進行計價,並可登記明細帳,均衡會計核算工作。但也存在期末存貨成本和現行市價之間有差距的缺陷。在存貨品種、批次較多的情況下,會計核算工作比較繁重。

  3.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商品先售出,或先收到的原材料先耗用:根據這種假定的存貨流動順序對領用、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進行計價。每次發出存貨時,都假定是先發出最先入庫的存貨,這是我國傳統的存貨計價方法。

  先進先出法的優點是

  ①它使存貨價值接近於物價趨勢,因為期末存貨是根據最近期的進貨成本計價的;

  ②在永續盤存制定期盤存制下均可使用。其缺點是:在存貨收發頻繁的情況下計算手續比較繁瑣。而且在物價上漲時,用先進先出法核算使得發出貨品成本偏低,利潤虛增,企業所得稅稅基增大。對企業不利。先進先出法特別適用於對易腐蝕,易變質的物品的計價與核算。

  4.後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是以後入庫的存貨先發出這一假定為依據,並根據這種假定的流轉順序來確定領用或者發出的存貨和期末存貨的計價。每次領用或發出的存貨假定是最後入庫的存貨;期末存貨則假定是最先入庫的存貨。這種方法正好與先進先出法相反。

  後進先出法的優點是:

  ①在物價上漲情況下,領用或發出的存貨最接近於市價,不僅可以使存貨的價值得到完全補償.而且以此計算的盈虧最符合當時的情況,體現了穩健原則

  ②在物價升降瀕繁情況下,企業利潤的波動相對較小;⑧後進先出法可以使企業獲得稅收上的好處,即能相應推遲部分所得稅的交納期間。

  其缺點是:

  ①後進先出法的存貨成本流動與大部分企業的實物流動順序正好相反,因而不能使特定成本收入很好地進行配比;

  ②資產負債表上的存貨數字僅代表過去的事實,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現行財務狀況

  ③不利於不同行業或企業不同期間財務報表的比較。

  為瞭解決資產負債表中存貨上的缺陷,可採用角註法,即註明存貨的現行價值數。

  5.最近進價法。最近進價法是指根據最後一次進貨的成本確定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最為簡便,通常是在存貨周轉較快,或者存貨大致是按照它們進貨的先後順序發生的情況下使用,其計算結果與個別辨認法,先進先出法相近似。

  6.次批購進價格法。在次批購進價格法下,企業一切發生貨品的成本,都按次一批進貨的單位成本(即重置成本)計價。其目的是要以現行營業收入和現行重置成本相配比,以消除利潤中的虛假因素,正確計量營業利潤。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物價上漲的情況。

  下麵舉簡例說明存貨發生不同計價方法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

Image:库存商品明细账.jpg

  ①個別辨認法。假定在12月10日銷售的450件存貨中,210件屬期初存貨,240件是12月5日的進貨。12月20日銷售的450件全部是12月15日的進貨,則本期的期末存貨450件中包括期初存貨90件,第一批進貨60件,第二批進貨150件,第三批進貨]50件。計算過程為:

  本期發生存貨從成本=210×1.00+240×1.10+450×1.15=991.50(元)

  本期期末存貨總成本=90×1.00+60×1.10+150×1.15+150×1.40=538.50(元)

  ②平均成本法

  a.簡單平均法

  平均單位成本=(1+1.10+1.15+1.40)/(1+3)=1.16

  本期發出存貨成本=900×1.16=1044(元)

  期末存貨成本=450×1.16=522(元)

  b.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單位成本=(300×1.00+300×1.10+600×1.15+180×1.40)/(300+300+600+150)=1.13

  本期發出存貨成本=900×1.13=1017(元)

  本期期末存貨成本=450×1.13=508.50(元)

  c.移動平均法

  第一批進貨後存貨的平均單位成本=(300×1.00+300×1.10)/(300+300)=1.05

  第一批發出存貨的成本=450×1.05=472.0(元)

  第二批進貨後的平均單位成本=(150×1.05+600×1.15)/(150+600)=1.13

  第三批進貨後的平均單位成本=(300×1.13+150×1.40)/(300+150)=1.22

  本期發出存貨成本=450×1.05+450×1.13=981(元)

  本期期末存貨成本=450×1.22=549(元)

  ③先進先出法

  本期發出存貨成本=300×1.00+150×1.10+150×1.10+300×1.15=975(元)

  本期期末存貨成本=300×1.15+150×1.40=555(元)

  ④後進先出法

  本期發出存貨成本=150×1.40+300×1.15+300×1.15+150×1.10=1065(元)

  ⑤最近進價法

  本期發出存貨成本=900×1.40=1260(元)

  本期期末存貨成本=450×1.40=630(元)

  ⑥次批購進價格法

  本期發出存貨成本=900×1.15=1035(元)

  本期期末存貨成本=450×1.15=517.50(元)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各種方法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當期收益的影響是不同的。比如按先進先出法就比後進先出法計算本期收益時將會多算出90元(1065—975)。上述各種方法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

參考文獻

  1. 林鐘高,吳建敏.企業運用會計政策指南.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5年04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泡芙小姐,东风,林巧玲.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流量計價"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