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旅游客源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旅游客源地

  旅游客源地是指具有一定人口規模和社會經濟能力,能夠向旅游目的地提供一定數量旅游者的地區或國家。

  旅游客源地首先是一個地域概念,即由一定規模的人口在特定的社會經濟結構下所構築的地域。地域範圍按行政區劃分為縣、市、省(州)和國家。雖然它們在地域面積、人口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上存在差異,然而其共同之處是能夠產生一定數量的旅游者。其次,它又是一個空間概念,即相對旅游目的地而言存在著一定的空間距離。距離的遠近會對客源地旅游者選擇旅游目的地產生影響。[1]

旅游客源地的共同特征[1]

  旅游客源地雖然在地域範圍上差別較大,然而都具有如下的共同特征:

  1.旅游漸成一種社會時尚或人們生活需要中的一部分。在基本生活需要滿足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將外出旅游作為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生活品質的一個重要手段,因而外出旅游的人次數在不斷增加。

  2.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逐步增加。可支配收入在用於必要的日常生活開支外有較多的剩餘,因而人們有能力參與旅游或其他休閑娛樂活動。

  3.一定時期內產生的旅游者人次較多或出游率較高。前者表示的是與地域面積相當的其他地區或國家相比,出游人次的絕對數量大,它同客源地的人口規模和出游頻率相關。後者表示的是與相當規模人口的其他地區或國家相比,出游的人數或人次所占比例高,例如2000年日本人口1.27億,孟加拉人口1.29億,前者外出旅游的人數為1781.9萬,出游率為14%,後者的出游率則不足0.5%,顯然對我國入境旅游來說,日本為我國的旅游客源國。

旅游客源地的分類[2]

  根據旅游目的地的市場範圍不同,可將旅游客源地分為區域性客源地、全國性客源地、中轉性客源地以及客源地國家四種類型。

  1.區域性客源地,是從區域旅游角度來劃分的旅游客源地,它主要是向一定區域內的旅游目的地提供旅游需求的,是一個旅游目的地周邊地區或鄰近地區的客源生成地。

  2.全國性客源地,是從國旅游的角度來劃分的客源地,那些具有全國性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主要過全國性旅游客源地提供客源的。

  3.中轉性客源地,是那些具有交通中轉和出入境口岸功能,可以形成過往和過境旅客的地如北京、上海和廣東三地是我國國際旅游者出入境口岸城市,我國國際旅游的絕大多數是從這三地進入我國的,成為我國國際旅游重要的中轉客源地。

  4.客源地國家,是從國際旅游角度來劃分的客源地,是相對於旅游目的地國家而言的,客源地國家是目的地國家旅游需求的重要空間來源。

旅游客源地在旅游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1]

  (一)旅游客源地在旅游經濟活動中的地位

  由於旅游經濟活動是由旅游活動採取商品交換形式所形成的旅游者同旅游經營者之間的需求和供給關係以及由這種關係引起的目的地旅游行業同政府和社會經濟中其他行業之間的經濟聯繫與經濟關係的總和,而旅游客源地是產生旅游者,從而產生旅游需求的地區或國家,所以旅游客源地與旅游目的地是旅游經濟運行的兩極,前者是旅游需求方,後者是旅游供給方,二者通過市場聯繫起來,形成供需關係。在這種關係中,旅游客源地是需求產生的源泉,是推動旅游經濟運行的源動力。

  (二)旅游客源地在旅游經濟運行中的作用

  1.客源地旅游者的需要是目的地旅游產品供給的前提條件。旅游產品的生產與製造業產品的生產不同,其產品的生產消費是同時進行的,即客源地的旅游者來到旅游目的地後,產品的生產與消費才會發生,各種旅游服務的提供均以旅游者的需要為前提,所以沒有客源地旅游者的需要,旅游目的地產品的供給也不復存在。

  2.客源地旅游需求的規模會對目的地旅游經濟產生直接影響。客源地旅游需求規模的大小不僅影響到目的地旅游供給規模和供給體系,而且直接關係到目的地旅游收入的多少,從而影響目的地旅游業發展的經濟效益。例如,客源地居民在休假期間,出游的人次數比較集中,會導致目的地客流量的相應擴大,收益增加;反之,在非休假時間,客源地出游的人次數可能相應減少,從而會引起目的地接待人次數的下降,收益減少。這種情況說明客源地需求情況的變化會對目的地旅游收益的波動性產生影響。

  3.客源地旅游需求的特點會對目的地旅游供給結構產生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客源地旅游者的偏好、出游目的和旅游消費結構上。旅游者的偏好和出游目的會對目的地供給的旅游產品類型提出要求,而旅游者的消費結構則會對目的地旅游供給體系中各部分之間的比例關係產生影響。

  4.旅游客源地旅游企業對目的地旅游經濟產生影響。由於旅游客源地旅游企業握有客源優勢,因此不僅對目的地旅游企業提供的產品擁有更有利的討價還價能力,而且可以以輸出客源為基礎,推行資本輸出,實施跨國(或地區)經營,進入目的地的旅游市場,進而滲入目的地的旅游經濟之中。

旅游客源地與旅游目的地之間的互動關係[2]

  1.客源地與目的地之間的經濟距離是制約兩地之間相互吸引與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

  經濟距離是指旅游者從客源地到目的地往返的旅行時間和交通費用的綜合。這是衡量旅游目的地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指標。在遠程旅游中,交通費用往往是旅游開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客源地與目的地之間經濟距離的逐漸加大,旅游需求量會呈現逐漸遞減的變化趨勢,這就是旅游需求的距離衰減規律。

  2.影響兩地之間相互吸引與選擇的另一個制約因素便是客源地與目的地之間的文化距離。

  文化距離是指客源地與目的地之間以語言為主要特征的文化差異程度,主要包括語言差異、生活習慣差異、社會文化差異等。一方面,客源地與目的地之間的文化距離可以滿足人們的好奇心,文化的差異構成旅游的推動力;另一方面,這種文化距離也可能使人產生不安和恐懼,成為旅游行動的阻礙。

  3.對於國際旅游活動,影響兩國之間相互吸引與選擇的制約因素還有匯率

  匯率是反映兩個國家的貨幣之間的比價。匯率的變動不僅影響國際入境旅游需求,而且還會影響國內旅游需求。

  4.對於國際旅游來說,政治因素也是影響兩國之間相互吸引與選擇的制約因素。

  國際旅游需求的實現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治環境,它包括客源國與目的地國各自的政治環境以及客源國與目的地國之間的政治關係。客源國的政局穩定,政府對出國旅游限制少等,將有助於出境旅游需求的產生與實現。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林南枝,陶漢軍.旅游經濟學 第3版.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07
  2. 2.0 2.1 秦瑞鴻.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旅游經濟學基礎輔導全書.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0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HEHE林,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旅游客源地"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