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施正榮:1963年2月- ,尚德電力創始人。
目錄 |
1983年畢業於長春理工大學,獲學士學位;
1986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碩士學位;
1988年留學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師從國際太陽能電池權威馬丁·格林教授,1991年獲博士學位;
2000年,創辦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
2005年,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在紐約證券所上市;
2005年10月,榮獲第十五屆國際光伏科學與工程大會國際光伏科學與工程特別貢獻獎;
2006年,在《福布斯》雜誌“全球富豪榜”上,以22億美元排名第350位;
2006年8月8日,被紐約證券交易所聘任為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成為30位紐交所國際顧問中唯一的中國大陸顧問;
2009年,當選澳大利亞國家科學和工程技術院院士。[1]
2012年7月,尚德爆發GSF基金5.6億歐元反擔保欺詐案,8月,施正榮辭任CEO職務。
2013年1月,一封要求公司CEO兼CFO金緯下課的公開信,將施正榮和職業經理人的矛盾一進步惡化。
2013年3月4日晚間,尚德電力控股(NYSE:STP)宣佈,創始人施正榮不再擔任董事長一職,由Susan Wang接任,即刻生效。至此,施正榮在尚德電力僅保留董事一職。[2]
施正榮與尚德電力[3]
施正榮2000年帶著他的技術和幾十萬美元回國,併在無錫市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無錫尚德。2005年,施正榮完成了對無錫尚德的私有化,並引入了8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2005年年底,無錫尚德在紐約證交所成功上市,成為首家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無錫尚德2006年第2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05.9%,達到1.282億美元,凈利潤2650萬美元,也使得施正榮榮獲“2006CCTV年度經濟人物”。
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有一個以創始人施正榮為核心的創業團隊。在業界,尚德和施正榮是聯在一起的:在尚德這個開明的決策團隊里,施正榮基於對市場和行業的瞭解提出建議,經董事長同意,就能把決策執行起來。董事會的股東們在對經營的把握和決策上基本都聽他們的,是一個很開明的團隊。尚德的第2條生產線甚至是施正榮和董事長先斬後奏,先決策並實施起來以後,再向董事會彙報的。無疑,作為核心決策者的施正榮在尚德的發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正是得益於這樣一個以核心人物主導的開明團隊,尚德才取得了飛躍發展,創業僅3年銷售額已過億元,成為業界明星企業。
施正榮的隕落[4]
2013年3月15日是尚德在五年前發行的5.41億美元的可轉債到期之日。即便尚德在3月11日發出公告,稱已與超過60%的可轉債持有人簽訂了延期兩個月的償還債務協議。“公司沒有完成債券的償付計劃……會繼續與債券的持有人就債務重組的條款進行磋商。”尚德在3月14日的公告中寫道——其股價仍大跌超過50%。
3月4日晚,尚德電力貼出一條公告,Susan Wang接替施正榮出任尚德董事長。3月5日,施正榮在聲明中稱,“董事會廢除我的職務是錯誤且非法的”。施正榮和董事會的矛盾徹底暴露在公眾中。
2012年8月,施正榮接到董事會的電話,要求其辭去CEO職務,施未同意。隨後,董事會按照流程讓五位成員進行投票,除施正榮外的四位董事都投票給時任CFO的金緯,最終施正榮以1:4的票數慘敗,金緯當選CEO。
經歷董事會投票逼宮之後,施並未將矛盾公開,卻對外婉稱尚德債務問題要緊,賦予金緯更大的職權解決債務問題。不料半年後相同戲碼再次上演——在施正榮未出席的董事會上,四位董事群起將施正榮投票出局。
壓在尚德身上的急需償還的債務超過45億元,7家債權銀行甚至為此組成了債權委員會,無錫市政府亦對尚德的緊急介入,無錫國聯或將最終接盤,如何分食尚德,人們仍不得而知。施正榮個人亦處於最危急的邊緣。
施正榮和尚德高管甚至被投資人訴至美國法院,指控其為亞洲硅業而掏空尚德,以施為首的尚德高管為實現自身利益挪用公司高達16.8億美元的投資資金,其用途包括為施正榮個人公司提供無息貸款等。有消息稱董事會正對施正榮個人相關的關聯交易進行內部審計。這並非空穴來風——最直接表現莫過於董事會對其投下的不信任票,並罷免其董事長一職。
施正榮經典語錄[5]
1. 創業者一定要具備超越的能力,就是要超越自我,超越成功。
2. 作為一個創業者,資源的整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資源整合我們現在叫全球範圍內的資源整合,像目前我們尚德集團,我們在技術、資金、人才、市場和製造等等方面,都是在全球範圍之內考慮這個資源。
3. 我們做企業的哲學就在於不是為了賺錢的目的,而是帶著為人類解決問題的想法去做的。我們始終是帶著使命感。其次,我們對這個行業的瞭解是全方位的,這就使我們在決策的過程中能找到“大牌”,那結果當然就很不一樣。
4. 我們企業家最大的社會責任就是關註環境問題,節能減排,節約資源,我認為這是我們當代創業家非常重要的一個使命,所以說在創業的同時,千萬要想著這個事情,我想這是我們創業家和企業家的良知。
5. 歷史不是由哪一群人創造的,歷史是由所有參與者共同創造的。但走在最前端的,總是一群飽含理想、樂於作為、勇敢承擔的人。
6. 人應該過精彩而非平淡的人生。可是精彩不是永遠的。但是,只要選擇了那樣一次精彩,就不枉此生。
7. 地球溫度再高三度,人類可能難以為繼……喜馬拉雅山、唐古拉山在30年、50年後冰雪消融殆盡,母親河長江失去源泉,依靠長江生活的人們如何生存?
8. 全球能源危機迫在眉睫,唯有太陽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完。
9. 作為一個企業家,勇於承擔保護環境的歷史重任,就是承擔最大的社會責任。
10. 對企業的社會責任,有種誤解,就是把企業的社會責任與企業的慈善行為等同起來。目前人們談企業的社會責任,多半是從這個角度理解的。慈善當然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種,而且是重要的一種,但不是最重要的一種。就目前中國的情況來說,企業最重要的社會責任我認為是環境保護。
11、對於正在創業的朋友,一定要避免一種觀念:把對手整死我才能活好。這種想法很幼稚,你不可能把別人整死。現在,這個行業不斷有新進入者進來,我的建議是:要理性地分析產業發展趨勢和自己的競爭優勢。
12、我在西方生活過14年,有時我覺得西方的民主可能太多了。做不出決策來。就像在一家公司一樣。有時你聽到所有的聲音。CEO知道正確決策是什麼,有時他們只想拍桌子說,“我們就這麼做”。
13、其實,在我心裡認為,如果企業家都抱著同樣的願望,理性投標,不管中的是央企還是私企,不是我尚德也沒關係,這對整個產業是有利的。但現在他們靠著低價中標,自己不賺錢,還對整個產業帶來負面影響。
14、建立一家公司並不是一個馬拉松比賽而是一個接力賽,要學會交棒和接棒,突破自己的瓶頸,給年輕人舞臺。
15、在企業步入衰退期之前,要延長盛年期的時間,就要做到兩點:第一、不斷地投資未來、不斷地學習;第二、組織思維需要重大的變革管理。
16、 知識分子創業,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技術不是唯一的,往往搞技術出身的人都把技術放在第一位,但搞企業要把市場放在第一。一切為了市場,一定要有盈利,要 剋服那種臭老九的清高習慣,整合資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有人說我在國外搞的是第二代技術,回國生產的是第一代產品,這就對啦!
17、和絕大部分農村的孩子一樣,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在農村裡插秧種田。清晨出門勞作,日落而息。天天在泥地里摸爬滾打,又飽受蚊蟲叮咬,滋味非常難受。很小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讀書,一定要考上大學,一定要走出這片小天空。
18、我國有很多寶貴的優秀文化遺產,很可惜很多都丟失了。我常常想,如果有一批投資者能夠幫助組建商業化藝術團,併為他們創建一種商業模式。那麼,我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能夠綿綿不絕地延續下去。我希望能以有限的力量為文化產業做出點貢獻。
19、在新能源、節能環保、互聯網、電子商務等領域,我們有能力,而且事實也證明,我們不會做的比外國人差。
20、陽光是人類最原始的能源,即使我們能通過現代科技將它捕捉、利用,它也沒有改變最初的特質:清潔、純凈,公平的灑滿全球,超越國界、種族的藩籬。相信在共同努力下,它能成為我們與未來溝通的另一種語言。
21、其實對任何一個成功人士來講,我相信,追求他的事業,實質讓他感到非常幸福,或者非常滿足的一件事情,財富,我認為實際上是在你追求事業的同時,你產生了財富,他是一種副產品。
22、我選民族,因為我是在國內土生土長,然後一直在國內讀的大學,然後讀研究生,到出國深造,那麼應該講這個血液里流著中國人的一種特有的氣質,好比說中國人這種謙虛勤奮,以柔克剛,還有這種堅韌不拔等等這種民族的品格,我想在我這個血液里是根深蒂固的。
23、股價我是這樣理解的,決定股價的是大勢,行業,再是公司,只要我公司沒有問題,就用不著太擔心,如果是大勢出現了問題,我也救不了我的股價,無能為力。
24、我覺得中國的企業家都應該是思想家,會做很多思考,這點很重要,而且做的思考不局限於自己所做的事情,對行業對整個社會甚至人類發展的趨勢都應該做一些思考,至少我是這樣做的。老實說原來當科學家的時候考慮的不多。企業應該服務人類、服務未來的。
25、為什麼我要寫那封信,更多的是對我們員工的警告,要他們改變,因為我有想法沒有用,這麼一個大好形勢員工不一定這沒想,記得《華為的冬天》我是兩年前就讓管理層看了,也許那個時候看沒有這樣一個切身的體會。
- ↑ 高國偉編著.不可不知的1000個財經常識 升級版.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07.
- ↑ 施正榮辭任尚德電力董事長職務.
- ↑ 盧福財主編.創業通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 ↑ 環球企業家:施正榮隕落
- ↑ 餘勝海編著.創業非常道.經濟日報出版社,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