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2个条目

數字新聞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數字新聞學(Digital Journalism),又稱線上新聞

目錄

什麼是數字新聞學

  數字新聞學是新聞的當代形式,其中編輯內容通過互聯網,而不是通過列印或者播送。但是,新聞學的主要產品是新聞和時事新聞,可以單獨或組合呈現文本、聲音的、視頻或一些互動形式,喜歡新聞游戲,並通過數字媒體技術,也稱為線上新聞。

  數字技術的興起給新聞業帶來的不僅是一種工具性的“影響”,更是一種生態性的“培育”。發展數字新聞學新範式並不意味著將“數字”作為一味新的“佐料”加入新聞學現有的“熔爐”中,而是要在對“數字性”和“新聞性”之間的關係進行深入辨析的基礎上,對整個新聞學的研究活動進行重新概念化。

數字新聞學的內容

  第一,數字新聞學是新聞學基於當下歷史條件進行的範式創新。在生態的維度上,新聞的不同數字化路徑其實共同指向了一種在形式上更加扁平的、空間式的傳播結構,這種新的結構正在破壞傳統新聞學為自身所設立的認知邊界和專業傳統,需要新的理論資源對此做出解釋。

  第二,數字新聞學是一個總體性的專業知識體系。基於對數字媒介生態的準確理解和深刻闡釋的新聞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的結合,它兼具描述性、規範性、解釋性和批判性等多種學術話語體系特點,是一種“關於新聞的動態學”。

  第三,數字新聞學與傳統新聞學之間保持著“破壞性發展”的關係。數字新聞學並非無中生有,也並不完全是數字技術在新聞業內採納、普及的直接產物,對它的建構必須通過準確把握它與傳統新聞學的關係來實現。

  第四,數字新聞學具有明確的批判性維度。數字新聞學的研究實踐應保持對數字新聞生態與巨集觀全球政治、文化之間關係的批判性考察。

數字新聞學的產生與發展

  (一)傳統新聞學的學科發展瓶頸

  新聞學在學科發展的過程中遭遇了三個“瓶頸”:

  1.傳統新聞學概念體系的解釋力在數字信息時代不斷衰落,圍繞“真實”“客觀”“社會責任”等元話語形成的新聞學巨集大敘事難以為各種新形式的新聞生產與傳播模式做出有說服力的解釋。

  2.層出不窮的新的新聞樣態、數字技術驅動的信息類自媒體的繁榮和機構媒體的相對式微,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傳統新聞學體系對新聞業在社會變遷過程中的重要性的“預設”。

  3.在理論發展滯後於實踐革新的情況下,新聞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價值與倫理危機,這些危機甚至在一些情況下超出了新聞學的學科邊界,對整個社會的文化生態構成危害。

  (二)對新聞學的“重新概念化”

  針對上述危機的種種表現及其背後的文化邏輯,有些學者從新聞學學術發展的巨集大脈絡出發,認為數字技術給新聞研究的理論體系帶來的影響超越了簡單的符號或工具層面,需要對新聞學進行“重新概念化”,甚至嘗試去界定新聞理論自規範、經驗主義、社會學和全球比較等主導範式之後出現的新範式。

  學者常江在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之間,試採用具有扎根理論色彩的質化研究方法,針對不同的研究議題,對英國、美國、瑞士三個國家共84位一線新聞從業者進行了半結構或無結構的深度訪談。獲得了以下幾點發現:

  1.數字技術的生態性角色

  所謂數字技術的生態性角色,意指數字化進程所改變的不僅僅是新聞和新聞業的外部形態,更有其內在運轉的邏輯和機理。

  2.新聞生產主體的技工化

  在數字技術的影響下,新聞從業者職業身份認同的人文屬性明顯削弱,科學屬性則顯著強化,“自由”在新聞職業內涵的構成中漸漸隱退,對一種共用的“責任”的追求正在形成新的新聞職業身份。“新聞”的話語或漸進、或迅速地被吸納進“數字”的話語,越來越多的新聞從業者接受“內容生產者”這一技工化(當然,也更中性化)的身份標簽,並日趨習慣於以實用(如傳播效果)而非價值(如新聞專業性)維度的標準來評判自己的工作。

  3.基於情感網路的新聞業

  數字新聞業的信息/知識傳播過程,是建立在生產者、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的情感網路之上的。這意味著我們在對數字新聞的傳播和接受過程進行理解時,要超越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思維框架,將人的情感勞動以及這種勞動的激進化功能納入考量。

  4.數字新聞業的價值危機

  在數字技術帶來的新行業生態下,新聞業的持續性危機正在由“不存在的純粹客觀性”轉變為技術烏托邦主義導致的價值極化或價值虛無,因此數字新聞業應當持續不斷對新聞業的民主和公共性價值進行重申、重建。

  如果說“數字新聞學”是作為“傳統新聞學”的承續者存在和發展的話,那麼前者對後者的繼承性或許主要就體現在其對“理想型價值體系”的持續追求。兩種新聞學賴以存在的價值體系或許有不盡相同的內涵,但它們共同反對承認價值極化或價值虛無在這個學科體系中的合法性。

數字新聞學的建構

  1.價值內核:數字新聞學應當具有鮮明的規範理論色彩,它在價值層面應當堅持併發揚大眾新聞業自19世紀上半葉誕生以來自始至終致力追求的民主及公共性價值。

  2.核心概念:數字新聞學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媒介生態學,與數字技術相關的本體論認識論的概念(如技術可供性、媒介化、行動者-網路、情感公眾等)應當占據核心地位;而我們對於新聞的敘事、形態、傳播路徑、接受方式的理論化,也應當建立在上述核心概念體系的基礎上。

  3.研究實踐:數字新聞學的具體研究實踐須有別於傳統新聞學對新聞文體、新聞價值新聞專業主義和新聞的社會責任等議題的優先化,而應當立足於“數字新聞生態”這一新的“問題域”,探討跨媒體新聞敘事的機制、新聞內容及文化的媒介化、新聞產消主體和新聞機構之間的信息/情感網路,以及新聞自身作為媒介化力量影響社會進程的方式。

  4.批判理論:數字新聞學作為理論體系的批判性面向,應當持續關註民主和公共性的價值元素在新聞生產和消費環節的流失現象及其成因,同時在各種類型的研究實踐中堅持對於新聞信息環境下的價值極化和價值虛無傾向的批判性考察。

數字新聞學的突破

  1.技術在新聞業態中日趨扮演生態性角色:數字化進程所改變的不僅僅是新聞和新聞業的外部形態,更有其內在運轉的邏輯和機理。

  2.數字新聞從業者的技工化:在數字技術的影響下,新聞從業者職業身份認同的人文屬性明顯削弱,科學屬性則顯著強化,“自由”在新聞職業內涵的構成中漸漸隱退,對一種共用的“責任”的追求正在形成新的新聞職業身份。

  3.基於情感網路的新聞業的成型:數字新聞業的信息/知識傳播過程,是建立在生產者、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的情感網路之上的。

  4.價值極化和價值虛無成為新聞業的持續性危機:在數字技術帶來的新行業生態下,新聞業的持續性危機正在由“不存在的純粹客觀性”轉變為技術烏托邦主義導致的價值極化或價值虛無。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essilco.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數字新聞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