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收入分配管理是國家通過一系列的收入分配政策,對巨集觀經濟運行中的收入分配流程進行控制和組織,以實現預定的政策目標的經濟活動,是巨集觀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收入分配管理的內容主要有:收入分配目標模式的確定,收入分配總量的控制,收入分配結構的安排,收入分配原則的選擇,收入分配政策的決定和搭配等。
收入分配管理的類型是分配理論在分配領域中的綜合運用.各個國家由於其具體國情、理論依據不同,選擇的收入分配管理類型也有很大不同。一般說來,收入分配管理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
(1)自由放任型
這種類型的收入分配管理是建立在自由的市場經濟基礎之上的。自由的市場經濟理論強調市場手段的調節作用,輕視巨集觀調控的重要作用,主張巨集觀經濟通過市場的自發調節,實現正常運行。同樣,選擇自由放任型收入分配模式的國家認為,在收入分配的過程中,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勞動者的需求量會增加,就業率會不斷上升,職工的收入會逐步提高,必然能自發實現收入分配關係的合理化。但實際上,在收入分配中,有些問題是市場力所不及的,如公平和效率問題,市場本身不能使社會公平自然地實現。在自由放任型的收入分配管理下,社會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社會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必然會使經濟產生動蕩,從而影響社會安定。在這種情況下,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問題不僅得不到自然解決,反而會有越來超惡化的趨勢。
(2)增量管理型
收入分配的增量管理是指政府在不改變整個收入分配關係的基礎上,採用多種政策措施,調節社會新增收入,實現收入分配的合理化。採用增量管理型收入分配管理的國家認為,這種做法能在不改變原有利益分配格局的條件下,通過對新增收入的合理分配,實現收入分配關係的改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人口是在不斷增長的,而且速皮比較快,僅僅對新增收入進行分配管理,難以在短時期內滿足社會需要,不利於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改善。
(3)總量管理型
這是與增量管理型相對應的一種收入分配管理模式。在總量管理型中,政府採取財政、金融、社會揭利等各種政策措施對總量加強管理,以緩解收入分配不公這一矛盾。採用總量管理型收入分配模式的國家認為,在收入分配問題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證居民基本生活的需要,而這僅靠增量管理是難以做到的,還必須藉助於總量管理,從收入分配總額上加以調節.通過建立各項社會保障制度,以保證居民對基本食物、生活用水、醫療衛生等的最低需要。
收入分配管理的意義具體可表現為:
(1)有利於調節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矛盾,實現二者的基本平衡
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包括總量平衡和結構平衡兩個方面,收入分配管理能同時從總量和結構兩個方面加以調節,以促進供求平衡。從結構方面來看,供求結構失銜主要表現為一部分商品積壓,另一部分商品供給不足,針對這種情況,收入分配管理可以從分配的具體流向和規模方面加以調控。比如,將資金主要投向那些技術薄弱而社會需求旺盛的生產部門,以增加該種產品的供給;或將資金重點投向固定資產的更新、技術的改造,以提高社會有效生產,增加社會有效供給等。這些做法都可以緩解商品積壓或供給不足的矛盾。從總量方面看,當社會總供給大於社會總需求時,可以來用擴張性的收入分配政策刺激需求,以實現供求平衡;當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時,可以採用緊縮性的收入分配政策,以控制需求,促進供求平衡。
我國目前社會需求不足,供給相對過剩。因此,應從多方面著手幣政策、社會保障等多種手段,以刺激國內需求,促進供求平衡。
(2)有利於收入公平化
收入公平是指通過調整收入分配,使之達到社會公認的公平狀態。收入分配不公平,貧富過於懸殊,在政治上,會加劇社會成員之間的矛盾,不利於社會穩定;在經濟上,會加劇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矛盾,影響勞動者的積極性,不利於經濟增長。因此,在收入分配的管理中,一方面,要制定正確的收入分配政策,打破平均主義、適當拉開收入差距,以刺激效率:另一方面,要通過稅收政策、社會保障制度,從確保最低收入和限制高收入兩個方面,將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減少收入不均的程度,實現社會安定和經濟持續增長。
(3)有利於各種利益關係的合理化
收入分配的實質是經濟利益在各經濟主體之間的分配。由於各個經濟主體有著自己獨立的經濟利益,彼此之間既可能相互促進,也可能產生矛盾,因此存在著複雜的利益關係,如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關係,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地區與地區間的關係,部門和部門間的關係,個人和個人間的關係等,收入分配管理就是要通過各種經濟政策以及行政、法律手段,對這些經濟關係進行協調和安排,以促進巨集觀經濟的順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