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SCSR,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目錄 |
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社會責任(CSR)研究與戰略管理研究相融合而產生的一個全新研究領域。是主動的戰略行為,並且把社會問題納入企業的內在核心價值。
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1]
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Baron(2001),他從行為動機的視角出發,以“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一詞指代企業承載社會責任同時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的企業戰略行為。企業履行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的目的不僅在於尋找能夠創造企業和社會共用價值的機會,在社會問題得以解決的同時獲取可持續競爭優勢,使利益相關者滿意,還包括充分發揮企業對社會的影響力,使企業更大程度融入社會,最終把企業發展為社會性企業Porter和Kramer(2006和2011)。
Husted和Allen(2007)將傳統企業社會責任、傳統企業戰略和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進行了比較分析,認為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有以下特點:使消費者與利益相關者對含企業社會責任價值的產品建立意識;管理利益相關者關係可以增加企業價值;積极參与法律要求之外的社會活動;與社會問題相關的產品、服務創新可以創造價值;從預期社會問題中尋求當前的市場機會。
關於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國內學者楊東寧(2007)認為,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從戰略視角出發,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並影響企業價值的戰略行為。基於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許正良、劉娜(2008)從分析、設計、執行和控制等方面構建了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戰略目標管理相融合的框架。
總之,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是完全不同於傳統企業社會責任的新概念。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是主動的戰略行為,並且把社會問題在企業中的地位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將其納入企業的內在核心價值。
關於SCSR理論基礎的研究[2]
1970年弗里德曼古典經濟學代理理論提出引發了學者對CSR理論的探討,繼而利益相關者理論、組織經濟學理論、戰略領導理論等理論風涌雲起,學者們對CSR的研究視角也由最初單純的服務於社會“善行”的倫理學視角,向著與公司使命融合的戰略管理學視角演進。SCSR更加強調社會責任與公司戰略間的關係,側重於社會責任在構建公司核心競爭力中的作用,理論基礎主要分為交易成本經濟學理論、公司資源理論和戰略管理理論。
第一是交易成本經濟學理論。科斯定理指出企業存在的根本目的是節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經濟學理論則認為,企業積極履行SCSR的實踐,在短期內會增加戰略決策過程中的交易成本而降低公司盈利,長期來看SCSR會提升企業形象,增加買賣雙方之間的信任感從而降低交易成本(Siegel和Vitaliano,2007;Waldman,2011等)。建立在利益相關者管理基礎上的交易成本經濟學理論假定企業的最終目標是增加利益相關者的滿意度,SCSR通過節約交易成本提高了企業和利益相關者的共同效用,進而從經濟學視角闡明瞭SCSR對企業與社會的積極影響。
第二是公司資源理論。國外學者McWilliams和Siegel(2001)、Abagail等(2006)通過構建“利潤最大化”社會責任模型,驗證了包括消費者在內的利益相關者都註重產品附加的“社會”屬性而願意為其支付額外的價格,SCSR成為企業獲取超額收益的獨特資源。SCSR模型假定管理層根據成本效益分析決定企業資源配置於社會活動的水平,因此,SCSR演變成了實現產品層面、業務層面和企業層面差異化戰略的資源。國內學者周祖城(2005)、方奕(2009)則認為SCSR是企業實現卓越道德和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保證。現代企業契約理論將企業看做是不同資源與能力的契約集合體,企業稀缺的、不可模仿的、不可替代的資源是形成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SCSR通過卓越道德這一傳遞中介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保障,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
第三是戰略管理理論。戰略管理大師明茨伯格提出戰略的5P(Plan、Position、Pattern、Perspective、Plot)模型闡述企業的戰略定位問題,美國學者Moore(1996)在著作《競爭的衰亡》中引入“商業生態系統”闡釋戰略管理理論,該理論考慮企業生態系統的均衡,強調系統內的企業通過競爭將毫不相關的貢獻者聯繫起來創造一種嶄新的商業模式。國內王翔(2010)等認為正是由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可見性、自願性、前瞻性、一致性和專用性五個與戰略相結合的本質特征而具有戰略性。國內外學者透過戰略的全局視角,構建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在這種模式下,SCSR通過服務社會搭建聯繫不同利益相關者的橋梁,突破傳統狹隘的以行業為基礎的戰略設計,發展新的價值鏈迴圈體系,進而實現價值鏈利潤池的利潤最大化。
關於SCSR價值創造途徑的研究[2]
第一是認為SCSR將創造新的商業機會。Porter(2006)指出SCSR遠非成本,而是孕育機會、創新和競爭優勢的源泉;Prahalad(2004)在《金字塔底層的財富》中提出金字塔底層(bottomofthepyra.mid,BOP)市場概念,並認為BOP市場是一個巨大的、被冷落的市場,而海爾洗地瓜洗衣機正是抓住了BOP消費者的需求,在改善他們生活質量的同時創造出新的商業價值:邵興東和孟憲忠(2011)也認為SCSR可藉助市場創新創造新的商業機會;王水嫩等(2011)認為企業在SCSR實踐中通過與利益相關者溝通可更好地瞭解市場變化,把握商機。上述研究都立足於SCSR的戰略屬性,突出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服務社會的同時,通過技術創新等手段滿足消費者未滿足的需求,藉助市場開發的競爭戰略挖掘新的商業機會,獲取超額利潤。
第二是認為SCSR將降低企業風險。SCSR表明企業已經意識到企業和社會都需要蓬勃發展,服務社會不僅是響應利益相關者的訴求,更能提高企業聲譽,固化利益相關者與企業之間的關係,降低企業經營風險。例如,Donaldon和Preston(1995)認為企業社會風險根源的利益相關者把SCSR看作企業可信性的價值度量標準,企業積極履行SCSR的實務會建立有效的利益相關者溝通機制,進而降低企業社會風險:Pe.ter和Jenna(2008)指出消費者對SCSR的積極反應能夠提高產品溢價、促進服務銷量,產品銷量和價格的雙重效果會增加企業銷售收入,進而降低企業市場風險;國內劉建秋和宋獻中(2011)研究得出企業的公平理念會影響員工的工作熱情,積極履行SCSR有助於企業吸引優秀員工,激發員工達成企業目標的使命感,降低企業運營風險。
第三是認為SCSR將降低融資成本。Peter和Jenna(2008)指出財務分析師和投資者極其關註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美國投資者和環境組織聯合會Ceres會定期公佈企業戰略中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前100名企業,這無疑引導投資者將資金投向有明確SCSR的企業,與此同時,國外的銀行如萊特銀行等為用於綠色基建項目的資金提供折扣利率.而芝加哥離岸銀行也專門雇佣了三重底線經理從人類、生態和利潤角度評估綠色基建項目貸款的影響,這突出了日益增強的人類社會對環境管理的關註和金融家對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貸款的傾斜。
SCSR實證研究[2]
SCSR是近年“企業公民”理念下的產物,其理論研究相對較多,而關於SCSR的實證研究相對缺乏。從SCSR的財務績效視角看,實證研究應度量SCSR與企業盈利之間的關係,但目前並不能就此得出一致的結論,大部分學者認為兩者存在正相關關係(Abagail等,2006;Marc等,2011;王春芳,2009;陳德萍,2012等),但也有學者認為兩者不存在顯著關係(Donald,2007;彭劍君等,2011等)或者存在非線性的曲線關係(丁棟虹和陳學猛,2013等);從SCSR對企業發展的影響視角看.研究大都表明SCSR有助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李慶華、胡建政,2011;謝雅萍、許美麗,2012;劉健、劉然,2012等)。
國內外學者關於SCSR與財務績效研究結論的不一致可能源於模型構建及變數解釋等方面的差異,現有實證研究對變數間自相關問題的忽視也可能造成最大似然估計法與OLS法結論的不一。另外,現有的實證研究多註重研究SCSR對企業的巨集觀影響,側重SCSR的結果研究,忽視了SCSR的影響因素及結果產生機理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