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責任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媒介責任是一個內涵甚廣且相當複雜的概念,是對作為整體的媒介對國家、民族、歷史、人文應擔負怎樣的責任的系統探索。對媒介責任的探索,則是將媒介這一複雜變動的社會有機體,與諸多社會歷史倫理道德重要因素進行價值碰撞的多元思考,這種思考也是培養大學新聞專業學生系統整體的媒介巨集觀意識的第一步。目前我國傳媒表達中常出現孤立性、沒有歷史觀、偏重感性缺乏社會背景的現象。在新聞專業課程設置中,媒介責任教育缺失,對比美國大學展開的媒介倫理研究,我國大學新聞專業教育應系統引入媒介責任教育內容。
西方傳媒社會責任理論認為,報刊自由傳統觀念的哲學基礎己經被現代知識界深刻的思想革命所摧毀;古典的放任主義的經濟學已被幾乎所有現代工業國家的實踐所擯棄;思想自由競爭的公開市場在現代社會中已不復存在。因此,它從指導思想上對自由主義媒介理論提出了許多重要的補充和修正。
首先,社會責任理論認為應當明確提出公眾的自由高於媒介的自由,社會必須保護公眾知曉權、個人隱私不受侵犯、名譽不受損害。
其次,社會責任論指出,自由主義媒介理論鼓吹的自由概念是“消極的自由”,即“不受外界限制的自由”,或者說是“免於……的自由”;而社會責任理論追求的是“積極的自由”,即“具有行動所必需的手段和設備”,或者說是“有做……的自由”。
最後,社會責任論主張政府對傳媒進行干預。它認為,政府不應該是報刊自由的旁觀者,如果報刊不主動地負起責任,政府將以權力作為最後手段,強制它改正,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止政府干預大眾傳播。
社會責任論列舉了現代社會對於大眾傳媒的五項具體要求:
(1)對事情做真實、正確而完整的報道並賦予其意義,不但對事實報道,而真理背景也是很重要的。
(2)意見交換的論壇:應視大眾媒介為一公正討論的園地,形成一個交換、討論及批評的場所。
(3)呈現社會現實情況:對社會及團體的活動實況做出確實反映。正反兩面都應顧及,不可失之偏狹。
(4)闡明社會目標及價值標準:澄清社會共同奮鬥的目標,表揚社會上善良的一面,使社會大眾建立社會高尚的價值標準觀念。
(5)充分隨時供應消息:對社會大眾所需要知道的最新消息,做最充分而周全的報道,使大眾能透過報道對公眾事務做出明智的決定。
強調媒介“自律”以及從業人員提升自己的內在修養是我國早期傳媒責任觀的主要特點。
王韜提出傳媒應當“其立論一秉公正,其居心務期誠正”;
鄭觀應認為傳媒應當“其胸中不染一塵”。
徐寶磺在《新聞學》一書中專門列出了《訪員應守之金科玉律》及《訪員之資格》兩節進行論述。在他看來,“新聞紙既為社會之公共機關,故其記者亦為社會之公人,責任匪輕。處之宜慎,遇事當求其真。發言應本乎正,本獨立之精神,作神聖之事業”。
當今媒介時代,我國傳媒責任觀的內涵大致可以概括為兩類:
1.一般性內容或原則性內容其中,楊保軍先生在《新聞精神論》里做了很好的概括,主要是:(l)求實為本的科學精神;(2)正義至上的人文精神;(3)和諧為美的自由精神。
2.具體內容則: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二次全體會議2009年11月9日修訂的《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的七點內容:一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二是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三是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四是發揚優良作風;五是堅持改革創新;六是遵紀守法;七是促進國際新聞同行的交流與合作。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堅持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烙守新聞職業道德,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工作大局服務,為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巨集偉目標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