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模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太和模式:成功之道在於2%
太和是安徽北部的一個小縣。這裡並沒有什麼像樣的藥廠,但卻有一個規模較大的醫葯交易市場。每天有來自全國的近四千家藥廠在此賣藥;每天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幾千家醫院、藥店到此買藥。該地的藥品年交易額已近50億元。
所謂2%,即所有藥廠的藥品委托太和縣醫葯公司代銷,由太和縣醫葯公司提供倉儲、搬運、尋找客戶,對外交易、收款、發貨,等等。太和縣醫葯公司在廠價的基礎上加價2%後向外銷售。比如,某藥品一件的價格為100元,太和縣醫葯公司向外批發的價格為102元。這2%包括太和縣醫葯公司提供倉儲、運輸、對外交易等各種服務的費用,也包括公司的利潤。
在傳統體制下,中國醫葯流通由三級批發體系完成。即藥廠的藥首先賣給國家醫葯公司或省醫葯公司,然後經地市、縣醫葯公司,一層一層批發給藥店和醫院,藥品每經過一層批發,少則加價3%~5%,多則加價10%。結果,藥品從藥廠到藥店,經過幾級批發體系已經加價十幾個或幾十個百分點。
為什麼那麼多藥廠到太和那麼一個偏僻的縣城去賣藥,為什麼那麼多醫院、藥店到太和那麼個偏僻的縣城去買藥?所有的奧妙就在2%。因為只加價 2%,藥價自然很便宜,對醫院、藥店等銷售終端當然很有吸引力;正因為這種巨大的吸引力,才吸引了眾多終端前往;正因為眾多終端到此採購,使太和醫葯市場有巨大的銷量;正因為銷售量大,才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藥廠免費將藥品送到這裡。
別看2%,似乎很低,但太和縣醫葯公司的效益並不差。一年交易額按50億元計算,2%的利費率即有1億元的利費。據調查,利費各為一半,即太和縣醫葯公司每年可獲利潤5000萬元,而太和縣醫葯公司的資本總額只有3000多萬元,資產收益率高達100%以上。
除此之外,還有巨大的相關效益:幾個三星級酒店長年客滿;為幾千人提供了搬運崗位;僅縣電視臺的廣告收入每年就有幾百萬元。
國家醫葯管理部門對藥品批發市場是嚴格禁止的。太和縣醫葯市場之所以能長期存在並迅速發展,因為他們稱它那裡不是市場,而是公司。
太和縣藥品市場首先它是公司,同時也是市場。
之所以說它首先是公司,因為所有的交易場所都是公司的資產,所有的交易活動都是公司統一進行。太和縣醫葯公司不是向賣家和買家簡單地提供交易平臺,而是由自己為幾千家藥廠做總代理商,它為這些藥廠提供藥品銷售的代理服務以及相關服務。
但從交易形式上看,與一般市場又沒有什麼區別。太和縣醫葯公司在兩個交易大廳設有眾多的交易視窗,安排了眾多的交易員,藥品採購商分別和這些交易員進行交易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