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行銷戒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品牌行銷戒律
目錄 |
如果把以顧客為核心的行銷觀念,依年代做一演進可以發現:20世紀50年代強調的是品質管理(quality control);70年代強調的是品質保證(quality assurance);80年代強調的是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80-90年代間則有全面品質服務(total quality service)提出;90年代起,顧客滿意的經營管理理念(customer satisfaction management)就慢慢浮到臺面上來了。
簡而言之,上世紀50-70年代是“理性消費”的年代,消費者重視的是數量、價格,利用的感官是味覺與觸覺,評估準則是產品(嚴格來說,只能稱為貨品/貨物)的數量多寡和產品的生產技術。70-80年代則為“理性消費+感性消費”的年代,消費者追求品質、性能,利用的感官是嗅覺與聽覺;相較之下,評估準則是產品的好壞,也就是產品品質的知覺與認同。80-90年代的特色是現代主義的“感性消費”時代,奧格威(David Ogilvy)最常說的就是“商品愈趨向同質化,消費者購買時所願意付出的理性成分愈少”,品牌的魅力逐漸受到重視,消費者追求品牌形象,逐漸以視覺為主要的感官來知覺商品,品牌的評估準則在於品牌偏好與品牌象徵。 90年以後則可稱為後現代主義的“感動消費”年代,也就是“品牌與顧客互動”的時代,消費者更加重視品牌所能帶給他們的滿足感與喜悅感,品牌必須設法與顧客之間建立“羅曼史”(Romance),消費者開始以心靈感官的滿足來知覺品牌,顧客滿意(CS)成為這個年代的評估準則。
而根據經濟理論,企業要想發展有三種優勢:成本優勢,產品優勢,品牌優勢。生產同樣多的產品你的成本更低,或生產同類的產品你的更有個性,或者你是品牌企業。但前兩種優勢皆可以複製,而唯獨品牌優勢不能複製模仿,品牌的塑造是最費勁的。
美國行銷大師艾爾·賴茲(Airies)在探討了品牌行銷應該做和如何做的策略和觀念後,總結出的品牌行銷的一些戒律:
1.擴張法則。
雪佛萊過去是美國最暢銷的汽車品牌,1986年,通用汽車的雪佛萊系列一共賣了170多萬輛,創造了輝煌的業績。但在今天,曾經的絢爛已漸趨平淡,市場領導品牌的名號早已不再,這一切,皆因盲目擴張所致。
雪佛萊有10種不同的車型,通用汽車之所以推出這麼多不同車款,目的是想提高銷售量。短期來看,他們做到了,但長期而言,他們破壞了這個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
雪佛萊行銷汽車的做法,美國運通同樣運用在信用卡上,企圖成為一家金融性超級市場,結果目前其市場占有率僅為18%。李維氏牛仔褲也一樣,為了擴大市場,推出了27種樣式,但其市場占有率從31%降至19%。因此,品牌的力量與其產品種類成反比。
2.凝聚法則。
查爾斯·拉薩勒斯擁有一家店,叫兒童超市,店裡賣兩樣東西:兒童傢具和玩具。但拉薩勒斯一心想成長。
追求成長傳統的做法是什麼?增加販賣種類?他可以賣童車、嬰兒食品、紙尿片和兒童服飾,但他沒這麼做,而剔除了兒童傢具,全部精力集中在玩具上,並用“玩具反鬥城”代替了原先的“兒童超市”。
今天,玩具反鬥城占全美20%的玩具銷售量,成為零售業中專賣店的楷模。再如家用品的Homc Dcpot,日常休閑服飾中的The Gap, 女性高級服飾中的The Limited等。
當你取得一項類別的主導權時,你就會變得強而有力。為了取得類別主導權,你必須凝聚品牌的焦點。
3.宣傳法則。
1976年,安妮塔·羅迪克創辦了美體小鋪。她秉持“天然”化妝品的概念,取材天然原料,不以動物為實驗品,並強調該公司的產品都不會對原料產地的環境和人造成傷害。因此之故,她在不花一分錢廣告費的情況下,爭取到大量曝光的機會,使得美體小鋪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全球性品牌。
因此,要引發宣傳量,最好的辦法就是一馬當先,成為一個新類別中的“第一品牌”。
康柏,第一家做筆記本電腦的企業;肯德基,第一家速食炸雞連鎖店;升陽系統,第一家做UNIX工作站的企業;《時代》,第一份新聞性周刊……以上這些品牌全都在建立的過程中,引發了龐大的宣傳量。
由別人談你的品牌比你自己吹捧自己要有力許多,這正是宣傳何以比廣告效果好的理由。
4.廣告法則。
品牌一旦建立了,還是得利用廣告維持活力,否則很難存活。領導品牌該做什麼樣的廣告?強調品牌的領導地位。領導地位是行銷上最重要、最能引起購買動機的單一因素。多年來,固特異始終以“輪胎第一品牌”為廣告基調。所以,哪一家的輪胎做得最好?“一定是固特異”,消費者心裡想“他們是領導品牌”。企業要想保護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品牌,自當毫不猶豫地運用大量廣告壓制競爭對手。當然,資金的投入必須視自己實力而定,否則將適得其反。
5.專屬字眼法則。
如果你想建立品牌,就必須集中全力在潛在顧客心目中占據一個專屬字眼,一個沒有人擁有的字眼。
名望之於賓士,安全之於Volvo,速度之於BMW, 這都是它們在消費者中留下的印象。但後來他們不約而同觸犯了擴張法則,賓士生產比較平價的大眾車款,Volvo生產跑車,BMW生產更豪華的車種,這是相當嚴重的錯誤。
相反,聯邦快遞的做法卻使它擁有抓牢消費者的專屬字眼。70年代,聯邦快遞在貨運服務業者中扮演一個很不起眼的角色。突然,它的老闆靈光一閃,決定集中焦點只做隔夜送達。今天,“聯快”成了隔夜送達的總稱。
6.姊妹法則。
“時代”是全世界最大的雜誌集團,集團內有數本深具影響力的雜誌,但卻各有獨立的面貌,如《時代》《財富》等等。品牌的力量源自獨立,鮮明的個性
7.形狀法則。
商標是產品一種視覺的象徵,“耐克”這個名字讓它的“尖鉤”商標有意義。簡練的象徵才能建立一個被消費者認定的形象。
8.顏色法則。
長時間使用同一種顏色,會使品牌深深烙印在消費者的心裡。“柯達”是黃色的,“富士”就是綠色,兩者平分秋色。
9.國界法則。
品牌成長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單一的品牌,,進軍全世界。
10.一致法則。
建立品牌要在長時間徹頭徹尾保持一貫性,才能把它的效果發揮到極致。市場可能改變,但品牌可不能改變。
11.變動法則。
變動法則是品牌建立法則中最具有分量的例外。當你的品牌相當無立或在消費者心目中根本不存在時,可以進行變動,1958年,“英特爾”為了全力經營由他們開發出來的產品——微處理器,毅然退出隨機存取記憶體晶元的生產行列,“英特爾”讓它的名號變為全球最知名的微處理器品牌。
12.產品保證法則。
所謂產品保證,就是你對你的品牌表現提出的擔保。如果你的產品保證做得恰到好處,日後潛在顧客多半不會懷疑你對你的品牌所提的說法。
1942年,可口可樂推出一個名為“惟有可口可樂,才是真正的口味”的廣告。顧客立即有了反應:可口可樂才是真正的口味,其他玩意都是仿冒品。儘管“真正的口味”已是幾十年前的廣告口號,但這已成了該品牌的產品保證。
領導地位是建立一個品牌產品保證最直接的方法,柯達、赫茲、可口可樂都是因為在各自類別中被認定為領導品牌而取得產品保證。如果你不是領導品牌,那最好的策略就是,創立一個你能宣稱自己擁有領導地位的新類別。
13.品質法則。
產品品質高低與其在市場上的成功率並不成正比。一項針對16種小型車所做的排名調查顯示,品質排名第一的品牌,銷量名列12;品質排名第二的品牌,銷量名列第9;品質排名第三的品牌, 銷量敬陪末座。
難道品質不重要嗎?不,品質始終是品牌的生命,但品質或品質的認知存在於消費者心中。如果你想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品牌,就必須在人們心目中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品質認知。建立品質認知最好的方法就是遵循品牌建立法則,凝聚經營焦點,同時選擇一個好的名稱。
高價位是建立高品質認知的另一個關鍵因素。高價位是一項善舉,它讓手頭寬裕的消費者在完成購買高價商品的消費行為之後,得到心靈上的滿足。戴勞力士手錶的消費者,為的不是讓自己更守時,而是讓其他人知道他買得起一隻勞力士手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