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合作民主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合作民主(Collaborative Democracy)

目錄

什麼是合作民主

  合作民主又稱協作民主,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創新2.0環境下的民主形態,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創新的制度設計來引導民眾的全程深度參與協作,有效吸納集體智慧,形成群體智能,實現政府、公眾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合作共治。合作民主並不主張精英要完全被群眾取代,而是註重優勢互補,充分利用和吸納各界精英浩瀚而分散的專業知識儲備,真正實現舉眾人之力,集眾人之智。創新2.0視野下的合作民主具有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大眾創新四個特征。[1]

合作民主的背景

  信息通信技術(ICT)的融合與發展改變了知識的獲取、傳承、積累和創造方式,推動了創新的民主化進程,加速了創新由生產範式向服務範式的轉變,同時為新的民主範式出現提供了新機遇。維基、微博等社會工具和方法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移動技術更為公眾隨時隨地隨意地線上連接、交互和協同提供了可能。創新2.0作為面向知識社會的、以用戶為中心、社會為舞臺、以人為本的下一代創新形態,正為更多的人所熟知並運用。創新2.0在社會治理層面強調各方參與,互動協商,形塑公共利益共識,促進協同一致集體行動。創新2.0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大眾創新為特征,通過知識2.0、技術2.0、管理2.0的協同和互動,將用戶及大眾的價值實現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為更廣泛和深入的民主參與提供了新的契機。

  合作民主為奧巴馬創新和政府管理顧問Noveck在《維基政府》一書中提出,以維基技術在政府中的應用為例,強調了數字技術深度應用帶來創新形態改變所引發的合作民主新形態。該書開篇第一章即指出,合作民主的出現可以應對數字浪潮下創新2.0時代直接民主的失敗、協商民主的無力,創造合作協同的新機遇。合作民主以群眾為基礎,註重公眾參與,以及該過程中社交媒體、維基等多樣化技術的對參與合作的應用支撐,並將獲取的多樣的觀點與公共政策的連接,提升政府決策效率和質量。合作民主的研究在國外研究熱度持續升溫,也引起我國公共管理領域的關註。國務院辦公廳主管的《中國行政管理》2014年第10期刊出《從政務維基到維基政府:創新2.0視野下的合作民主》一文,進一步就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形態演變下的民主形態演化進行了研究,分析了創新2.0時代由政務維基等技術工具應用催生的以維基政府為代表的合作民主新形態,並總結了創新2.0時代合作民主的四大特征。

合作民主的特征

  合作民主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選舉民主對邊緣文化和少數群體利益的漠視,解決了協商民主對大眾參與決策過程中知識和能力的忽視。當然,合作民主並不主張精英要完全被群眾取代,而是註重優勢互補,充分利用和吸納各界精英浩瀚而分散的專業知識儲備,真正實現舉眾人之力,集眾人之智。創新2.0視野下的合作民主具有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大眾創新四個特征[1]

  第一,用戶創新。發揮用戶主體作用和在場優勢,真切瞭解問題的真實情形,把握問題癥結,尋求有效對策,創造用戶獨特價值。

  第二,開放創新。決策不再是管理精英的封閉行為,每個公民及外部機構都能有機會參與開放政府行政決策。參與者不僅有民主表達權,更有奉獻專業才幹與智慧學識的行動權。

  第三,協同創新。通過匯聚政府、市場、社會、公民等各方力量,形成虛擬互動對話空間和協作平臺,形塑公共價值,增強社會共識,推進各方協同。

  第四,大眾創新。通過維基、掘客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形成群體智能,實現大眾智慧匯聚和創新的涌現,實現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

  總之,合作民主為社會管理創新提供了新的視野,有助於培育積極公民意識,增強決策的透明度,提升決策質量效能,促進行政的民主化,再造創新2.0時代的行政民主和政治民主。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Pku08,Mis铭,Lin,寒曦,nonameh,otf125.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合作民主"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