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反社會人格障礙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反社會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

目錄

什麼是反社會人格障礙

  反社會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又稱“無情型人格障礙(Affectionless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一種以缺乏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為特征的疾病。

  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很少或根本不考慮對錯。他們喜歡對抗,並經常表現得麻木不仁或冷酷無情。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可能會說謊,從事攻擊性或暴力行為,並參與犯罪活動。

  精神變態與反社會人格障礙有關。然而,研究表明,並不是每個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都是精神病患者[1]。一大約三分之一的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符合精神變態的標準[2]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癥狀

  反社會人格障礙有許多明確的癥狀:

  • 可能在兒童期開始出現癥狀;這些行為可能包括放火、虐待動物等
  • 不遵守社會規範和不關心他人的權利,常常會產生法律問題
  • 經常衝動行事,不考慮自己行為的後果
  • 表現出攻擊性和易怒,經常導致身體攻擊
  • 感覺對其他人共情困難
  • 對損害行為缺乏悔意
  • 往往與他人關係不佳或有虐待行為,更有可能虐待或忽視自己的孩子
  • 為了個人利益經常撒謊和欺騙他人

  這些特點往往會導致許多生活領域的重大困難。本質上,不能考慮他人的想法、感受和動機會導致對他人有害的漠視。

  成年後,這種疾病對患者和接觸者都有破壞性。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更有可能從事冒險行為、危險活動和犯罪行為[3]。3患有這種疾病的人通常被描述為沒有良心,對他們的有害行為不感到後悔或自責。

形成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原因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性格是由多種因素形成的,包括先天和後天。

  • 遺傳學

  反社會人格障礙在患有這種疾病的人的一級生物親屬中比在普通人群中更常見。研究表明,反社會人格障礙很可能與遺傳密切相關,環境影響可能會加劇其發展[4]。

  • 教養

  教養也會產生重要影響。童年的虐待、忽視和創傷也與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發病有關[5]。如果一個孩子的父母是虐待和功能失調的,孩子可能會學習這樣的行為模式,然後在他們自己的孩子身上表現出來。

  在雜亂無章、疏於照管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也缺乏培養強烈紀律意識的機會,自製,以及對他人的同理心

  • 大腦功能異常

  已經發現許多因素會增加這種疾病的風險,包括懷孕期間吸煙和大腦功能異常。研究表明,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在大腦中負責計劃和判斷的額葉上存在差異。

  患有這種疾病的人也傾向於需要更大的刺激,並可能尋求危險或非法的活動來提高他們的興奮度到最佳水平。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診斷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癥狀通常始於兒童期,儘管這種疾病通常直到晚年才被診斷出來。兒童時期,患有這種疾病的人通常會經歷憤怒的暴力爆發,並對動物表現出殘忍。他們還經常被同齡人描述為惡霸。

  雖然這種情況可能始於童年,但在18歲之前無法正式診斷。表現出這些癥狀的孩子被診斷為品行障礙。

  要被診斷為反社會人格障礙,可以通過以下七種癥狀中的至少一種來表示:

  • 無視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 不遵守法律
  • 衝動行為
  • 易怒和攻擊性
  • 對行為缺乏悔意
  • 為了利益娛樂而撒謊或操縱他人
  • 不負責任的模式

  除了表現出這些癥狀中的至少一種,此人必須至少年滿18歲,並且沒有因為其他情況而表現出反社會行為,例如雙相型障礙到精神分裂症。

  根據一些批評家的說法,DSM診斷標準過於關註與犯罪行為相關的行為。4有人擔心,該診斷有時可能會被錯誤地應用於社會經濟水平較低或城市環境中的個人,在這些環境中,看似反社會的行為可能是保護性生存策略的一部分。[6]因此,這種疾病的流行可能被誇大了。

  發病率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患病率在0.2% ~ 3.3%。患病率在發達的國家為4.3-9.4%。根據DSM-5,0.2%至3.3%的美國成年人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

  早期研究(Kallman,1938;Heston,1968)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統親屬中有17%-19%為反社會人格,但未得到後來研究(Kety等1968;Rosenthal等,Rimmer等,1980)的證實[7]

  這種疾病對男性的影響往往大於女性[8]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治療

  反社會人格障礙很難治療,原因有很多。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很少自己尋求治療。那些確實接受治療的人通常只是在與法律系統發生某種衝突後才接受治療。

  雖然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經常接觸刑事司法系統,但研究表明,監禁和其他懲罰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無效的,因為患有這種疾病的人通常對懲罰無動於衷[9]

  • 心理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CBT)有助於幫助個人洞察自己的行為,改變不適應的思維模式。11有效的結果通常只有在長期治療後才會出現。

  小組和家庭治療以及基於心理化的治療,其目標是識別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狀態的能力,也已經為反社會人格障礙和show promise進行了研究[10]

   藥物可以用來治療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可能經歷的一些癥狀。可以開出的一些藥物包括:

  大多數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不會自己尋求幫助,干預可能只是因為法律問題。研究表明,那些擁有更強的社會支持以及更好的配偶和家庭關係更容易治愈。

  如果你的親人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與心理健康專家交談會有所幫助。他們可以幫助你學習應對技巧,幫助你設定界限,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團體治療和支持團體也可能是支持和信息的有用資源。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Abdalla-Filho E, Völlm B. Does every psychopath have an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Braz J Psychiatry. 2020;42(3):241-242
  2. Blair RJ. Neurobiological basis of psychopathy. Br J Psychiatry. 2003;182:5-7
  3.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2023-1-18(引用日期)
  4. Werner KB, Few LR, Bucholz KK. Epidemiology, comorbidity, and behavioral genetics of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nd psychopathy. Psychiatr Ann. 2015;45(4):195‐199
  5. Dargis M, Newman J, Koenigs M. Clarifying the link between childhood abuse history and psychopathic traits in adult criminal offenders. Personal Disord. 2016;7(3):221‐228
  6. Edens JF, Kelley SE, Lilienfeld SO, Skeem JL, Douglas KS. DSM-5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predictive validity in a prison sample. Law Hum Behav. 2015;39(2):123-9
  7. 黃悅勤,董問天,王燕玲,等.美國人格診斷問卷(PDQ-R)在中國的試測(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998,12(5):262~264
  8. Organization A P .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M].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9. De Brito SA, Viding E, Kumari V, Blackwood N, Hodgins S. Cool and hot executive function impairments in violent offenders with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with and without psychopathy. PLoS One. 2013;8(6):e65566
  10. Bateman A, O'connell J, Lorenzini N, Gardner T, Fonagy P.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mentalization-based treatment versus structured clinical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comorbi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nd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BMC Psychiatry. 2016;16:30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上任鹅陈.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反社會人格障礙"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