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空間規劃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什麼是辦公空間規劃[1]
辦公空間規劃是指為了有效利用辦公室的有限空間,為辦公室人員提供令人滿意的舒適工作環境,使之有益於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提高辦公效率,並且有助於辦公室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與協調配合,需要對辦公室的空間進行合理的設計與安排,並保留對辦公場所進行重新改造和擴展的餘地。
辦公空間規劃的要則[2]
1、在保證正確、有效的前提下,辦公室的分佈應有利於儘量縮短信息溝通的距離。
2、根據工作需要不僅僅是根據級別來為不同工作人員分配辦公空間。
3、合理利用一切空間,除特殊需要外,設備機具和每個工作人員所占的時間均不能過大或過小,以免徒增開支或礙手礙腳,妨礙有效工作。
4、儘量設置大而開放的辦公室,以縮短工作流程,降低辦公間成本,便於溝通聯繫和控制監督,便於環境控制。
5、各種共用設備儘可能置於共用辦公區域並靠近窗戶。
6、工作人員的辦公位置應主要依工作程式規定的次序排列,儘量成直線,減少交叉。
7、應使與外界聯繫多的部門或人員便於與外界接觸,同時不幹擾其他部門或工作人員的工作。
8、應使帶機密性的部門不易與外界接觸。
9、註意遵守各種安全規則,保證安全。
10、留有重新規劃和擴展的餘地,適時根據工作的變化和需要調整空間分配比例,不斷完善規劃方案。
辦公空間規劃常用的方法[1]
1、構圖法
即用平面設計圖按一定比例繪製安排空間,並不斷調整修正。
2、立體模型法
即按一定比例把辦公室縮小製成模型,並擺放在建築物平面圖上,進行觀察,取用最佳模型。
3、卡片塗色法
即用各種顏色的小紙板將建築物平面、斜面,各種辦公設備設施、工作人員人數等按一定比例剪裁成平面圖案,分析衡量各圖案關係,然後予以測算安排。
也可將上述三種方法綜合起來應用,進而獲取最佳方案。 4、模擬法
是用實物或其複製品在建築物內實地擺放實驗,模擬不同佈局形式和方案,直到調整至滿意、合理為止。
影響辦公空間規劃的因素[3]
2、是單位的職能範圍、業務性質、規模。
3、是單位內部組織機構的設置情況。
4、是單位工作人員的層次、類型、素質情況以及數量及其發展狀況。
5、是完成工作任務所必需的基本設備、機具的種類、數量以及所占用最小面積的情況。
6、是辦公手段的種類及各自的基本應用頻率。
7、是各種工作程式規定。
8、是單位內部橫向聯繫的方式與頻度。
9、是本單位各部門與其他單位或人民群眾直接聯繫的方式與頻度。
10、是對外的業務工作方式與業務量。
11、是特殊部門的特殊需要與要求。
12、是安全規則。
13、是辦公費用的來源、數量狀況。
14、是單位內部約定俗成的有關“慣例”等。
所謂輔助空間是相對辦公空間而言的,指企業空間中直接用於辦公處所以外的對辦公空間起支持、承載、服務、保護作用的部分。科學地規劃輔助空間可以更好地發揮企業空間的作用,維護辦公空間規劃的成果,為企業創造優質、高效的工作提供條件。輔助空間具體包括休息區、生活區、衛生設施區、人行通道、車行道、停車區、綠化帶、管線區(電氣、供水、排水、煤氣等)、圍牆等。在對其進行規劃時應註意使它們達到以下標準或要求:
(1)適用
要使輔助空間各區域適合於人們方便地使用和維護,以充分發揮其支持、承載、服務、保護的作用。規划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中心,充分考慮行政工作人員和到行政部門辦事的各種人員的實際需要,同時還要考慮為物流、信息流的暢通提供便利。
(2)有序
要使輔助空間的各區域有滿足功能需要的適當位置和區域範圍,各區域歸置有方、錯落有致,相互之間能緊密配合、協調一致。人、物、信息在其間的流通可以有穩定的秩序,儘可能減少和避免交叉重覆,減少無效的停滯和等待。
(3)和諧
要使輔助空間各區域的外形、佈局、顏色等與辦公空間保持和諧一致,以更好地服務於行政工作。
(4)完好
要有利於對輔助空間內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以及其他各種設備、線路、裝飾物、覆蓋物、林木等進行維護保養,保證它們能完好存在、有效運行,充分實現功能。
(5)美觀
要使輔助空間整潔、朴素、衛生,充分綠化,能產生較好的視覺效果,以維護企業的形象,有利於人們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