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農產品質量安全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農產品質量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指農產品的內在品質與外在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狀況,要求農產品在生產產地、生產過程、貯存、運輸、加工、銷售各個環節都達到安全標準要求,對人和環境不會導致危害和損失。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問題

  1、生產過程中禁用農藥、獸藥的使用導致農藥、獸藥殘留超標。農藥、化肥使用是關係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環節。近年來我國農藥使用量不斷上升,且相當一部分是高毒、高殘留農藥。據統計,我國每年使用的農藥170萬噸中,大約30%含有有機磷,它對於毒性的殘留、對消費者的健康有很大影響。如甲胺磷、氧化樂果和對硫磷等禁用農藥的非法使用和百菌清等非禁用農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農藥殘留超標率較高。動物性農產品的抗生素、激素殘留問題。抗生素殘留可引起病原茵對多種抗生素產生抗藥;高激素殘留,特別是性激素,對青少年的生長髮育極為不利;瘦肉精將導致人的心率加快,代謝紊亂等不良後果。

  2、加工過程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或使用已經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劑、違規使用已經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等。據統計,目前我國共有食品添加劑1500多種,含添加劑的食品達1萬種以上。由於添加劑的安全性不是100%,若使用不當,就會危及健康。

  3、產品包裝、標簽等不規範,虛假標簽、以次充好等假冒偽劣產品較多;

  4、菌落總數、大腸桿菌群等衛生指標和砷、鉛、鎘、汞等重金屬指標超出國家強制性規定的標準。

  5、農產品加工、包裝、存儲、運輸過程中由於設備、工藝操作等方面存在問題而導致的“二次污染”嚴重。

  6、轉基因農產品的安全問題。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因素

  1、標準體系不完善,監測手段落後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剛剛起步,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覆蓋率極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疫技術、設施落後,檢測的產品數量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絕大多數的農產品還未能得到有效的監督。

  2、交叉管理,監管不力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但缺乏綜合的規劃和統一的部署,各部門都以不同的渠道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和管理,沒有形成統一牽頭協調的主管單位,市場抽檢常常重覆,交叉管理,從而造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上的混亂。

  3、環境污染嚴重,農業生態惡化 

  農民的安全意識薄弱沒有按照操作規程安全、合理地使用農藥和肥料,使農業生產環境遭到了污染,加上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工業“三廢”和生活垃圾的不合理排放,造成土壤污染日趨嚴重土壤再生產能力下降,農業生態環境明顯惡化。

  4、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低 

  農產品生產極為分散,大多數農產品生產規模小,生產隨意性大,標準化生產程度低生產過程缺乏有效的監控,質量安全水平難以得到保障。

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保障對策

  1、建立健全農業標準體系

  圍繞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要求和特點,積極組織制定產地環境標準、農業投入品標準、生產技術標準和質量安全標準,形成農業標準體系。要以無公害農產品、名優農產品為重點,配套完善急需的種子、種苗、種畜禽、農用生產資料、生產技術規程、產品質量等級、檢驗檢測和現代設施農業等標準;研究制定具有特色的原產地域保護產品標準、無公害農產品和優質農產品評價標準、農產品收購、儲運、加工、包裝標準。經過3~5年的努力,初步建立我國的農業標準化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形成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主,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相配套,與國際標準接軌的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的農業標準體系,農業標準化得到普遍實施。主要農產品基本達到無公害標準要求,出口農產品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標準要求,全面提升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2、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

  以完善檢驗檢測手段、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和技術水平為重點,以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鑒定為宗旨,充分利用現有的檢測資源,在生產加工企業和農產品生產基地、超市農產品批發市場等流通場所增加配置不同層次的檢驗檢測設備,實行快速檢測與實驗室標準檢測相結合,增加抽檢頻率,不斷擴大檢測監控的覆蓋面和檢測內容,形成企業自檢、社會中介機構委托檢測和具有法定資質的專業檢測機構監測相結合的三級檢驗檢測網路。

  3、加快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 

  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已成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的基本內容,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通向國內外市場的通行證。在建立健全農產品產品認證和產地認定的同時,對農業投入品生產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業生產從“土地到餐桌”全過程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形成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三位一體、全面推進”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格局,併在此基礎上,積極推行GMP(良好農業規範)認證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遵循國際通行的做法,按照我國《認證認可條例》的基本要求,結合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不斷地規範、創新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管理的運行體制和發展機制,充分發揮農業部門的職能作用,緊緊依托農業系統的資源優勢和技術條件,加快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

  4、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

  為了保障消費安全,有效防止存在質量安全隱患的農產品進入市場,應積極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準入制度。加強各部門的協調和配合,結合農產品產地認定、產品認證和產品標識管理,鼓勵生產加工企業和生產基地、超市、批發市場建立產銷對接,採取廠—商掛鉤、廠—地掛鉤、商—地掛鉤的合作機制,實行連鎖經營和直銷配送,把產品標簽與農產品認證標誌、產品商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準入制度。對目前尚無條件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準入制度的偏遠山區縣市,經銷商要落實食品安全承諾協議制度,主動提供正規進貨手續和質檢報告,審查合格後再准予銷售,對進場交易的產品要建立登記申報制,標明產品名稱、產地及經營者,實行責任追究制,並探索建立“IC卡管理”等形式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辦法,實現從生產到銷售全程質量追溯。

  5、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 

  建立生產經營和食品安全監管信用檔案信息資料庫,建立網路服務系統,在網站上開通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評價系統、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檢索系統,增加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的透明度,擴大消費者對農產品消費安全的知情權;建立行業信用監管機制、徵信業務合作機制,規範、引導和督促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的分類監管、聯合徵信、等級評價、信息發佈、誠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等制度規範,以強化生產經營者的責任意識和信用意識,促進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行業自律行為,提升政府部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培育信用中介服務機構,開展信用調查信用擔保等服務,通過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發揮行業協會的中介作用,促進信用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並形成良性迴圈。

  6、建立和健全農產品預警預報機制

  依托行業協會及主管部門,儘快建立重要農產品的數量、價格監測系統,堅持重點監控與系統監控結合,監測不同地區、不同品種農產品生產、消費、貿易狀況。加強農產品信息建設,建立我國農產品安全預警系統,保障人民的消費安全。密切關註和研究市場變化、重大自然災害對食品供給帶來的影響,提前作好各種應對準備,以便及時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我國農產品安全。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農產品質量安全"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