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聯合徵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聯合徵信

  聯合徵信是指徵信機構根據協議,從多個領域的不同數據源收集徵信數據的方式。

  聯合徵信由於信息來源廣泛,突破了同業徵信的局限性,而被各徵信機構所普遍採用。美國的Experian等三大徵信局就是聯合徵信的典型代表。此外,在這兩種徵信方式的基礎上,一些國家還形成了一種金融聯合徵信的方式,其特點是在信息的收集上類似於聯合徵信,而在信息使用上類於同業徵信,只向有會員資格的金融機構提供服務。比如新加坡徵信局。

聯合徵信的發展歷史與功能[1]

  在美國,聯合徵信的發展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在1841年,美國紐約成立了第一家以律師作為市場通訊代理的信用調查機構,即“商業調查所”。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這種類似的徵信機構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鼎盛時期曾經達到過2400多家。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到目前為止形成了TRANS UNION,TRW,EQUIFAX三大聯合徵信機構壟斷經營的局面。

  聯合徵信在歐洲和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有相應的發展,如英國1801年就建立了“互通信息協會”(MCS),以保護貿易信貸的安全。

  1842年成立了倫敦貿易保障協會。此外,義大利、南非、墨西哥、波蘭也先後成立了類似的聯合徵信組織。

  聯合徵信組織一般被稱為徵信局,是一種處理數據和提供信息服務的機構,它維護著一個以自然人為單位的信用歷史與其它信息的資料庫銀行保險公司財務公司和其它授信機構利用這些數據和信息來更好地做出對顧客提供信用的決策。徵信局的服務對象是其成員,每個月,作為成員的銀行等金融機構向徵信局提供關於每個顧客帳戶償還情況的電腦軟盤。徵信局將這些信息與破產訴訟和投票人註冊等公開信息一起儲存進相應的個人資料庫中。當某個人申請貸款或其它形式的信用時,成員銀行就會向徵信局徵信,徵信局就會提供一份要求徵信的個人信用報告

聯合徵信的分類

  按照操作方式的不同,聯合徵信又可以分為直接聯合徵信和間接聯合徵信。

  直接聯合徵情是指各徵信數據源單位達成向徵信機構提供徵信數據的協議,徵信機構分別向所有能夠提供徵信數據的單位直接採集徵信數據。

  間接聯合徵信是指由其他政府或非政府機構協調部分或全體徵信數據源單位,先將其掌握的徵信數據提供給信息服務機構,由該機構將徵信數據從協調來的數據中剝離出來,然後再成套地提供給經過篩選的徵信機構

聯合徵信機構的運作方式[1]

  現代徵信局的運作基本上是一種高度自動化的信息收集與處理系統。它的應答時間一般小於5秒。徵信局系統涉及授信者的電腦會計系統,個人電腦,自動信用申請處理系統,電信以及徵信局的電腦系統。

  徵信局運作的核心是向授信者準備和提供信用報告。信用報告系統運作包括以下幾個基本組成部分:數據收集、數據管理、線上信息發送、成批信息發送等。

  一份綜合的消費者信用報告應當包括以下幾方面的信息:辨識數據、其它授信者的授信記錄、受信者信用歷史記錄,以及破產訴訟、欠稅扣押、解除扣押等公共性記錄項,還應包括信用狀況綜述、能夠辨別出—些非常狀態的特別信息等。

  一般信用報告只是對受信人信用的客觀描述,如果授信者有所要求,信用報告中也應當包括信用風險評分。它是對於所有的交易軌跡、公眾信息,以及其它預側關於主體(受信者)風險數據的解釋,這些信息使基本的信用歷史數據對於授信者更具有價值。

  信用報告的質量取決於其數據的質里,信用報告所涉及的資信歷史數據越完備,所能提供給授信者的信息越有價值。另一方面,對於資信狀況良好的借款人來說,資信報告的質量越高,其能獲得信用的機會越大。一份全面反映申請人資信狀況的信用報告,可以使授信者最終批准那些資信良好的申請人的信用申請。這樣,授信者通過正確地使用信用報告,在不承擔更大損失的前提下批准更多的貸款申請,提高了資金的運用效率。

  為了使徵信局能夠提供更有價值的個人資信報告,徵信局成員應當定期地把其顧客的有關數據提交給班正徵信局。徵信局應當在不受限制的條件下,把資信報告送交給合法經營的銀行金融機構手中,並收取少量費用

參考文獻

  1. 1.0 1.1 張春子.《聯合徵信——值得關註的金融服務新領域》[J].新金融.1999年04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聯合徵信"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