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內部審核有時也稱為第一方審核,由組織自己或以組織的名義進行,審核的對象是組織自己的管理體系,驗證組織的管理體系是否持續的滿足規定的要求並且正在運行。它為有效的管理評審和糾正、預防措施提供信息,其目的是證實組織的管理體系運行是否有效,可作為組織自我合格聲明的基礎。在許多情況下,尤其在小型組織內,可以由與受審核活動無責任關係的人員進行,以證實獨立性。
一、內部審核的主要動力來自管理者
有時開展內部審核活動可能是為了達到標準要求在外部審核前糾正不足,但是最為重要的是管理者認識和支持。沒有管理者的支持就難以開展,也不會取得應有的效果。內部審核應是種自覺的、持續的內部管理行為,而不是一項被動的應付性的活動。外部審核,對第三方來說,主要是由組織申請而進行的認證註冊活動;對第二方來說,主要是為了選擇控制供方而進行的認證註冊活動;對第二方來說,主要是為了選擇控制供方而進行的活動。
二、內部審核的重點是推動內部改進
每次內部審核應致力於發現問題和改進,這是衡量內部審核有效性的標準之一;而外部審核重點是進行評價,並據此作為認證註冊或選擇、控制供方的依據。
三、內部審核的人員來自於組織內部
內部審核是以自己的組織名義由內部審核員進行的,第三方或第二方審核是以審核機構或顧客名義進行的。第三方審核人員必須是國家認可的具有資格的人員,第二方審核通常是顧客內部人員。
四、內部審核程式通常比第三方審核簡單
由於內部審核員都比較熟悉自己組織的情況,因此在審核時可簡化某些程式,如文件審查、首次會議等;但在某些方面又有所加強,如糾正措施、跟蹤審核等。
五、內部審核的規範要求比第三方審核低
內部審核也是一項規範化活動,如要求有計劃,審核員應具備資格,審核結果應形成報告等。但其規範化程度與第三方審核比則要低些。內部審核常常因為提高有效性和效率問題,而對原有的規範化的做法和要求進行糾正,靈活性較高。
六、內部審核對糾正措施的跟蹤控制比較及時有效
對糾正措施的實施過程及結果的跟蹤控制,內部審核不但能做到及時,而且能將有效部分納入文件,因而也較有效;外部審核的跟蹤控制只能定期進行,且只對糾正結果進行評價。
七、內部審核更有利提高質量管理體系運作效果
內部審核不僅僅對質量管理體系,它還可涉及組織其他系統的改進;而外部審核關心的主要是質量管理體系的符合性。內部審核在時間上比外審更充裕,在內容上比外審更廣泛。內部審核員可與被審核方共同研究制定糾正措施,第三方審核員通常只提糾正要求,不提糾正措施建議。
八、內部審核是管理者介入質量管理的重要工具
內部審核可作為管理者介入質量管理的一項重要工具來使用,其目的是保持質量管理體系正常、有效地運行;外審則是第三方或第二方對組織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評價的工具。
組織內部審核活動只要達到以下八條要求,基本可滿足ISO9001標準提出的要求。值得說明的是,這些要求僅是組織開展內部審核活動的基本要求。
一、審核程式
應建立並保持組織內部審核書面程式。內部審核程式的內容包括:目的,範圍,引用標準,定義,審核類別,審核的組織,審核的基本要求,審核人員的確定與責任,審核計劃,審核的基本步驟、方法及要求,審核的分析與記錄,審核報告的處理,跟蹤審核等。內部審核程式是組織內部審核各項活動總的指導和規定,可包含體系、過程、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審核,具體操作宜另訂細則執行。
二、內部審核重點
內部審核的實施重點是驗證活動和有關結果的符合性,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過程的可靠性、產品的適用性,評價達到預期目的的程度,確認質量改進(包括糾正和預防)的機會和措施。
三、審核計劃
根據標準、程式規定和所審核活動的實際情況及重要性,制定並實施內部審核年度計劃和專項活動計劃。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應對所有過程和部門進行,在規定時間內(通常為一年)覆蓋100%;過程審核應對所有關鍵過程(工序)和因素進行審核,確保關鍵過程(工序)和因素進入受控狀態;產品質量審核應從適用性角度對最終產品按抽樣標準進行定期審核,以期客觀反映出產品質量水平及波動規律;服務質量審核應以顧客要求、投訴為主線,主要進行外部(售前、售中、售後)服務的審核,不斷適應、滿足顧客要求,減少顧客投訴率。
四、審核人員
審核人員應能保持相對獨立性\公正性,並經組織管理者專門授權,具備足夠資格。審核人員的數量、素質應能滿足內部審核需要。
五、審核資源
組織管理者應提供審核時所需的各種資源(包括人員、近、設備、圖表、經費、時間等),以實現審核工作目標。
六、審核結果
質量審核的結果按要求整理、綜合,形成報告,並按程式規定被及時有效地傳遞和充分利用。
七、審核文件
審核工作的所有的文件(包括程式、標準、記錄、報告、表格)齊全、適用,格式規劃化,保管檔案化。
八、糾正措施
對審核中發現的問題採取糾正措施,並實施跟蹤與監督,保證糾正系統靈敏有效。
2、組織管理者自身的一種管理手段;
3、組織履行國家相關法規和其他要求的一種方式;
4、組織對一體化管理體系運行不斷改進的一種途徑;
5、組織進行內部審核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在外部審核之前發現問題並予以糾正。
內部審核是有計劃、有步驟的正規活動,有程式可循,為確保內部審核的有效性和效率,應堅持審核的客觀性、獨立性和系統方法三個核心原則。
1、審核的客觀性
即內部審核所獲得的審核證據必須是與審核准則有關的,並且能夠證實的記錄、事實陳述或其它信息;審核應對收集到的證據根據審核准則進行客觀評價,以形成審核發現,審核發現可以是符合項,也可以是不符合項,它包括審核證據、審核准則和比較評價三個要素;審核是一個形成文件的過程,應通過文件形式以確保審核的客觀性。
2、審核的獨立性
內部審核是被授權的活動,授權可來自管理者的決策、實驗室的規定、合同的要求、審核委托方以及法律法規的要求等;內部審核員應具有開展相應內部審核工作的能力,且是與受審核活動無直接責任的人員,在整個內部審核過程中應保持公正、避免利益衝突,審核組成員應遵守職業規範,如辦事準則、保密意識、其他素養等,堅持在審核准則和審核證據的基礎上,對被審核部門進行客觀評價,在不能證明受審方有錯或是在提不出反審核證據時,應認為其是對的,應判為符合。
3、審核的系統方法
主要表現在審核的系統性是在一定的“審核範圍”內實現的,在審核前,首先應確定審核範圍,併進行策劃,以確保其實施的有效性、一致性以及審核結論的可信性,審核應按計劃和檢查表進行,要強調對領導層的審核;審核是利用已建立的方法和技巧,保證審核證據和審核發現的可信性和充分性,因此不同的內部審核員對同一對象的審核應得出類似的結論;審核包括文件審核和現場審核兩個方面,在文件審核符合的情況下,才能進行現場審核,前者著重於其符合性、充分性、適宜性和可操作性,後者則著眼於其符合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審核包括符合性、有效性和達標性三個層次,所謂符合性是指質量活動及有關結果是否符合準則,有效性是指審核准則是否被有效實施,達標性是指審核准則實施的結果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只有包括了這三個層次的內容,才能構成一次完整的審核。
評價防止不符合項的發生:通過定期監督檢查質量體系工作的開展情況,發現並解決“執行”與“程式文件” 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問題,從而保障質量體系工作正常有序的進行和運轉。
對管理者的決策、質量方針和目標、組織自身的規定、合同的要求等方面進行檢查和審核,評價其有效性和效率;
驗證組織自身的質量管理體系是否持續有效的實施和保持
依據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和標準,對組織一系列的活動和過程進行檢查,評價組織自身的質量管理體系是否符合質量方針、程式和管理體系及相應法規的要求。
滿足客戶要求和符合法律要求的能力:通過內部審核檢查質量體系工作中的漏洞,為進一步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提供可靠依據,及早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構成一定的反饋系統,促進質量提高、顧客持續滿意、滿足法規要求和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
提供客觀公正的證據:內部審核作為一種重要的管理手段,能及時發現問題,採取糾正和預防措施,為持續改進提供信息,使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進行。
1、確定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符合標準要求的程度;(符合性)
2、確定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有效實施與保持的程度;(有效性)
3、確定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的有效性,並從中找出體系改進的機會;
4、是質量管理體系標準要求
5、在接受外審前,及時採取糾正或預防措施;
6、推動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改進。
內部審核的關鍵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