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增值商業模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免費增值商業模式 (Freemium business model)
目錄 |
免費增值指的是這樣一種商業模式:通過向用戶提供免費內容或者補貼價格,來實現兩個目的:(1)向用戶銷售另一種利潤更高的產品;(2)向第三方(比如廣告商)銷售用戶數據。常見的三種模式有:
永久免費: 沒有付費服務一說。比如谷歌和 Facebook,以廣告盈利。
會員付費: 有「永久免費」的基礎功能,用戶也可選擇付費使用增值服務(例如更高級的功能,或更高的用戶許可權)。比如 LinkedIn 和 TurboTax 。
限免:在限定的時間內免費,或限定功能免費。比如提供 30 天試用期,但沒有「永久免費」的基礎版本。
免費增值的模式由來已久。酒吧贈送咸口小吃,來刺激用戶消費更多酒水,這種做法幾乎和釀酒廠一樣古老。更近的例子包括西班牙的小飯館免費提供的 tapas(一種西班牙小吃)。還有,利用報刊來銷售政治觀點也是例證之一:
Gerald J. Baldasty 在他的著作《十九世紀美國新聞的商業化》(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New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中闡明,硬新聞[註1]可以說從來就不是屬於大眾商業。1820 年代到 1830 初期美國的報紙都是政治派別的產物,由各黨派的擁躉編輯。這些本質上是宣傳單的報紙,「致力於幫候選人贏得選舉……很多讀者實際上並沒有為此花錢」,Baldasty 寫到,「1832年,一位北卡羅來納的編輯統計,600 名讀者中大約只有 10% 的人花了錢買報紙。」
風險投資人Fred Wilson曾經這樣表述他所欣賞的商業模式(My Favorite Business Model):免費提供你的服務,可以用廣告支持但也無所謂,藉助口碑傳播有效地獲得大量用戶(acquire a lot of customers ),有系統的搜索營銷,等等,然後向你的用戶提供增值的附加服務,或你的服務的一個增強版本,例如Skype、Flickr、Trillian、 Newsgator、Webroot等都是採用這個模式。[1]
後來,Fred Wilson進一步將這種模式命名為“免費增值商業模式”(The Freemium Business Model,Free + Premium = Freemium) 記住,這裡面最關鍵的是“a lot of customers”(“大量用戶”),有了大量用戶就形成稀缺資源,用戶愈多稀缺性就愈大,那麼提供的增值服務才有人購買,像QQ、迅雷等迅速發展的IT企業無一不遵循這樣一種模式。
Freemium模式:先免費後付費[2]。
Freemium商業模式是free+premium,即免費收費的混合或“免費增值商業模式”。視頻分享網站中YouTube有可能為Freemium模式的典型代表,即也是先從免費應用做起。[2]
免費增值商業模式分析[2]
成功運用此商業模式公司共同特點是:用戶認可其提供有償服務確實是有成本,且付費服務對用戶確實是有價值的。此模式的關鍵在迅速吸引用戶群後,如何推出收費服務。這取決於用戶相關的三個因素:用戶是誰、用戶規模、用戶是否服務價格。
共同分享廣告收入模式:四方共贏。
網站與用戶共同分享廣告收入,此模式類似Google推出的ADsense廣告模式。盈利思路清晰,形成四方共贏:即無論是視頻內容製作人、訪問用戶、網站還是廣告主都可以從中模式中獲益。Revver.com網站和 Eefoof.com網站是分享廣告收入模式的典型。
eefoof.com運作流程:按照其官方說明,網站每月會對用戶上傳作品點擊率進行統計,並依次計算出用戶應獲得廣告分成,累積25美元後支付給用戶。Eefoof.com網站除對版權審核機制要求很高外,必須面對的一點就是Google的競爭。Google併購YouTube後很可能推出類似模式,憑藉Google的品牌效應以及廣告渠道,可輕易占領網路視頻分享類平臺的廣告市場。
日本的niconico也是這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