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成本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供電成本(Power Supply Cost)
目錄 |
供電成本是指將電站供出的電量送到用戶所發生的一切費用[1]。
供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兩部分。其中,固定成本是為了保證向用戶隨時供電所需提供各項準備的成本,包括人員工資、福利費、發供電設備的折舊費和維修費、其他費用等,這些費用與發、供電量無關,而和電力最大需量有關,所以固定成本又稱容量成本。可變成本為實際提供電能的成本,包括發供電消耗的燃料費用、水費、材料費等,這些費用和用電量直接相關,所以可變成本又稱為電量成本[2]。
供電成本的影響因素[2]
影響供電成本的主要因素有:
(1)供電量
供電量反映電網企業供給最終用戶用電量的多少。供電量的多少直接影響供電成本中的變動成本。
(2)最大需量
最大需量為電力用戶的最大電力需求,即用戶的最大負荷。為了能滿足用戶的最大需量,系統必須保證一定的發電容量和輸配電容量。因此,電源建設的投資與系統的最大需量密切聯繫,最大需量是影響固定成本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近年來我國電力需求快速增長,電力工程單位投資增大,而各種供電材料設備價格大幅度上漲,造成供電成本急劇上升。
(3)用電時間
用戶在不同的時間增加電力需求,對供電成本的影響是不同的,高峰時間用電,增大系統短期邊際容量成本;低谷時間用電,不增大系統的邊際容量成本,其容量成本低。
(4)負荷率
負荷率為某一時段內平均負荷與最大負荷的比值。負荷率不同所造成的電價差別,主要表現為用戶是否充分利用了容量成本。例如兩個用戶的平均負荷相同,負荷率低的用戶的最大負荷更高,所以系統為滿足它的需量要求而投入的固定成本必然要高於負荷率高的用戶,因此負荷率也是影響供電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5)同時率
同時率是指一組用戶的綜合最大負荷與組中每個用戶的最大負荷之和的比值。一組用戶的同時率越高,說明這組用戶的用電負荷特性越相似。當每個用戶最大需量己知時,同時率越低,電網需要的建設投資越小,供電成本越低。
(6)電壓等級
電壓等級對系統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都有影響。高壓用戶只需承擔高壓網損,而低電壓等級的用戶不僅要承擔高壓網損,而且要承擔低壓網損。另外,低電壓等級用戶還要比高電壓等級用戶多承擔低壓線路和變電設備的費用。所以,電壓等級的不同也是影響供電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上某些因素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如負荷率和供電量、最大需量密切相關,用電時間影響同時率等。在一般情況下,以上各種因素往往共同作用影響供電成本。表1列出了各種因素對供電成本的影響。
影響因素 | 影響的成本 |
供電量 | 變動成本 |
最大需量 | 固定成本 |
用電時間 | 固定成本、變動成本 |
負荷率 | 固定成本、變動成本 |
同時率 | 固定成本 |
電壓等級 | 同定成本、變動成本 |
加強供電成本管理的措施和手段[3]
加強供電成本管理,可以採取的主要措施和手段有:
(1)堅持勤儉辦企的方針。對於日常經營管理費用中的可控性費用或消耗性費用,要作為供電成本控制的重點嚴格控制。
(2)通過加強供電成本預算管理,強化預算準人原則(尤其對於可控費用項目),積極實踐預算定額管理、預算標準化管理、部門預算管理、作業成本管理等成本精細化管理思想,強化供電成本事前、事中管理和控制,充分挖掘節支潛力。
(3)加強和深化成本支出的監控和分析。通過對供電成本的監控與分析,關註供電成本組成項目和單位電量供電成本指標及其子指標的異常情況,為採取成本管理與控制對策提供決策信息支持。
(4)完善供電成本考核機制,完善企業績效考核機制。通過建立完善的考核與激勵約束機制來創造企業內主動控制供電成本增長、主動挖掘成本節支潛力的內部激勵環境。
(5)加強供電耗用物資的採購控制,建立科學合理的物資採購制度。
(6)對於供電成本中的固定成本或剛性成本,管理策略是“控制關口”前移,基於成本驅動因素或前提性因素進行事前控制,比如對於折舊成本控制,控制重點則是固定資產投資立項和建設投資管理環節。良好的預算管理、採購管理和考核激勵機制相結合,可創造管理效益。市、縣級供電企業是供電成本管理與控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