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1个条目

企業知識熵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知識熵(Knowledge Entropy)

目錄

什麼是企業知識熵

  知識熵(shāng)是企業內部知識狀態的複雜程度以及企業內部或企業與外部在知識傳遞過程中傳遞效率與阻力損失的度量,也是知識的不確定程度和混亂程度的一種度量。一個企業內部的知識狀態越多也就是知識狀態越豐富、越複雜。反之,狀態越少就是狀態越不豐富、越簡單、越單調。知識熵增加意味著“知識管理效能”不斷減少、不斷消耗。

  熵的漢語解譯:熵在物理學上指熱能除以溫度所得的商,標誌熱量轉化為功的程度。在科學技術上泛指某些物質系統狀態的一種量(liàng)度,某些物質系統狀態可能出現的程度。亦被社會科學用以借喻人類社會某些狀態的程度。

企業知識熵的形成條件

  1.企業是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

  2.企業內部各要素之間存在著非線性的相互作用;

  3.企業內部同環境不斷地進行知識的交換,從而使企業的總熵為負。

  知識熵增是指在企業運動中,知識總是逐漸地減少、消耗掉,在某種條件下,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這也是企業處於封閉、平衡態結構中的知識創新效率遞減規律。這個規律之所以會存在,其主要原因在於知識轉移過程中創新效率受到若幹變數要素制約,如企業結構的膨脹、老化、流通渠道的延長、節點增多、觀念的陳舊、知識的老化等,這些要素都從不同層面使企業的知識創新效率逐漸遞減,從而穩定地出現這種知識熵增趨勢。

企業知識熵的模型表達

  K_j=-C\sum_{j=1}^n P_jlnP_j

  j為影響組織知識體系產生負熵的各種因素,C為常數,Pj為概率。

  K_i=\sum_{j=1}^n D_jK_j

  Dj為組織引入的知識負熵流中各影響因素所占的權重Kj為各影響因素的負熵值。

  開放系統的組織知識熵方程為:

  \mathbf{K=K_e-K_i}

  Ke為環境知識被開放狀態的組織吸收併在其中耗散的知識熵,此時Ke < 0Ki為組織自身知識體系老化產生的知識熵,一般Ki > O

  開放組織的知識熵存在兩種可能性:

  (1)若\mid K_e \mid<K_i,則K = Ke + Ki > O;

  表明開放狀態的組織吸取的負熵不足以抵消組織內部形成的熵增,即組織的知識體系已經老化、阻礙了組織的創新發展,組織將面臨著倒閉或破產

  (2)若\mid K_e \mid>K_i,則K = Ke + Ki < O;

  這是負熵過程,能使開放狀態的組織由無序變為有序,或有序度增高,運行有序、興旺發達。因此,組織可通過完全開放,自我改造,不斷地與環境知識,交換,在組織內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下逐漸剋服混亂,使組織整體實現負熵值來促進組織持續發展。

  對於組織運行本身所具有的熵增趨勢,只有通過開放的組織系統不斷地從外界引入負熵流,抵償系統內部不斷產生熵,使組織系統整體實現負熵值,才能使組織知識不斷進化提高。知識熵為建立科學的組織知識管理構架,進行知識的創造、融合、轉移、應用等提供了重要依據,這就是通過知識供應鏈知識管理構架,使得既相互獨立又互補共存、既競爭又合作為共同目標共同分享利益的基元組織集合起來,併在組織知識熵增的趨勢下,知識供應鏈管理構架可以通過完全開放、自我學習、自我改造,不斷與環境進行知識信息的交換,剋服因受知識缺乏而引起的混亂,通過協同和突變使知識供應鏈整體實現負熵值來促使知識創新效率的提高,使企業整體實現負熵值來促進企業持續發展。

企業知識熵在管理中的應用

  1.有利於企業的知識創新

  構成企業知識體系的個人知識、部門知識、組織知識等都會呈現出某種有序性,而這正是企業從周圍環境中吸收了負熵才得以維持這種有序性、剋服自身的熵增大趨勢的,所以知識創新與熵理論著密切的聯繫。企業本身不是封閉體系或孤立體系,而是開放體系,它存在著與外部進行知識交換的複雜過程 其知識創新依賴於企業的內外部:

  (1)企業內部的知識創新

  企業內部的知識創新機制同企業內部的知識分佈和學習機制密切相關。一個企業通常由多個部門所組成,這些部門所依賴的知識基礎通常是不同的。比如生產部門主要是創造和利用與生產過程相聯繫的技術性知識,而銷售部門主要創造和利用與交易有關的知識。這樣,不同的部門與不同的技術相聯繫,同時也與不同的任務的績效相聯繫,從而構成了以不同知識為基礎的知識域。因此,從知識角度看,一個企業所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協調和利用不同知識域中的知識。當一種新知識的創新過程涉及跨知識基礎的多個部門時,知識協調,特別是隱性知識的協調就變得非常重要。

  (2)企業與外部環境問的知識交換

  從知識創新的角度來看,外部知識的引入可以顯示出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為企業的知識創新提供必要的市場和技術信息,是創新決策中確定創新目標的重要線索,從而形成明確的創新目標;其次可以為企業的知識創新提供“植入式”的創新方式,從而實現知識創新範式的轉變,以便企業適應新的競爭機會;再次促進企業的知識轉化和加工,特別是由隱性知識向可編碼的顯性知識轉化,提高企業內知識利用的效率。

  2.有利於企業的知識轉移

  由於耗散結構實質上就是遠離平衡態的非線性系統。通過與外界不斷地交換物質、能量、信息來維持的一種動態有序的結構。為了保持這種結構,這種交換就一刻也不能停止,一旦把系統孤立起來,系統失去了與外界進行交換的條件,這種結構很快就會瓦解。所以,要使一個企業產生和保持耗散結構,必須首先為企業創造充分開放的條件,使其成為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而知識轉移是生產力水平的“平衡力”作用的要求,為了縮小或消除不同組織之間的差異,一種平衡的力量就會促使知識向企業外轉移和傳播,或者周圍地區為消除差異而進行學習,模仿和借鑒,這就會保持一個開放的系統狀態。開放系統不僅是耗散結構形成的前提,同時也是耗散結構得以維持和存在的基礎。

  企業的知識系統是一個開放系統,知識的轉移保證系統的開放性,知識的流動與創新保證要素間遠離平衡、要素間非線性相干與漲落可持續進行。企業內部的一個微觀隨機知識需求擾動就會通過相關作用放大、發展成一個整體巨集觀的巨大漲落使企業進入不穩定狀態,然後又跌到一個新的穩定的有序狀態,形成一種充滿活力的有序結構。

  從知識來源的角度看,知識轉移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是來自企業內部的知識轉移,如研究開發部門、工藝設計、生產製造部門、供應和銷售部門之間和部門內部對知識的共用、創造、轉移和學習。這個層次是知識轉移的微觀層次。另一層是企業與外部的知識轉移,包括企業、大學、研究機構之間或國家問組織的知識轉移,這屬於組織知識轉移的巨集觀層次。

  微觀和巨集觀這兩個層次的知識轉移是密切聯繫、相互影響的。對知識轉移研究不能僅限於某一個方面,如果僅僅把企業視為知識供應鏈上的一個節點,知識只在節點之間流進流出,而漠視企業內部的知識轉移;或者只註重企業內部的問題卻忽略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忽視各創新主體、各要素問的聯繫越來越頻繁和密切,將不可能真正解決好知識轉移問題。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18°@鷺島,Angle Roh,Kuxiaoxue,Dan,Zfj3000,Yixi,jane409,Gaoshan2013,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企業知識熵"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