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6个条目

企業亞文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企業亞文化

  企業亞文化可以有兩種解釋:一是相當於企業副文化,即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主體不占主導地位的企業文化;二是相當於企業的亞群文化,即企業的次級文化。從文化層次上看,企業亞文化是企業總體主文化的次級文化,因而可能是部門文化、子系統文化:從文化體組織性質看,企業亞文化可能是企業非正式的組織文化,因而可能是沙龍文化、小群體文化;從文化主體對企業文化選擇和傾向性上看,非決策層行為主體容易選擇建設企業亞文化。因而,企業亞文化可能是非當權者文化,是下級或下屬文化。

企業亞文化概述

  一個公司是由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擁有不同思維方式的不同人群所組成的綜合體,因此只要存在著象單個人這樣的有著豐富文化創造力的文化個體,就會產生不同的文化範疇。公司主文化與公司亞文化,可能同步生成,也可能不同步生成。各類具體的公司亞文化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和適宜的文化氣候下才能形成。

  企業亞文化可以具體地分為企業副文化、企業次級文化、企業非正式組織文化。

  凡是那些在公司文化流中居於次要的、非主導的、非正統的文化,我們都可以稱之為企業副文化。從文化主體對公司文化選擇和傾向性上看,非決策層行為主體容易選擇、接受、奉行和建設企業副文化(尤當公司決策層充當不開明的角色,與非決策層形成明顯的文化隔閡、衝突時),因而,公司副文化可能是非當權者文化,是下級或下屬文化,是民間文化,是富有反抗性的文化。當然在決策層中所形成的官官相護,以及公司所出現的“任人唯親”現象,從概念歸屬上看也屬於公司副文化的範疇。

  從文化體層次階度來看,由於組織分層設立各種機構,各層次機構均具有其特定的業務、職責、許可權,各層次機構人員的組成情況也不同,故會出現有著其特定的文化內涵與表現形式的次級文化,如部門文化、子系統文化、車間班組文化等等都屬於次級文化。次級文化在總體上保持與公司主文化一致的前提下,並不妨礙公司文化的貫徹與落實。

  所謂的非正式組織文化就是非制度性群體文化。就一個社會而言,所謂非制度性群體,指的是一種不符合社會規範文化的群體。這種小群體一般都不是按照社會合法文化規範組織起來,它的形成主要是為了追求一種思想感情的滿足。由於大規模群體、制度性群體的目標主要是非個人性的,通常會限制個人需求和情感上的滿足。因此,為了彌補這種不足,為了尋求更多的個人滿足,就在上下級之間或同級朋友之間互動,建立起友情.非制度群體便應運而生,並且滋生出一種同類的的組織形式,如同俱樂部文化、派別文化、“沙龍”文化化、“哥們兒”文化等等;有的甚至並沒有如何的組織形式,只是一些同病相憐、志趣相投的人不約而同地走在一起而形成的相同的文化形式。

亞文化的特點

  亞文化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它的產生與生長都是在主文化占主流、主導的社會大環境中,無時不刻不被主文化批判排斥著,同時亞文化存在於有人類生產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分佈範圍廣泛,而且一旦產生變像雨後春筍般傳播開來;亞文化具有創新性,它是產生於人們基於現實存在並高於現實存在再思考、再認識,是社會信息創新的重要源泉;亞文化具有傳承性,它既繼承已有文化,又予以創新傳承下去。

亞文化的形成

  由於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物質形態變化萬千,人的思想已經自由,不再受政治、宗教等的局限,以及生存、生長環境的不同,所受的教育程度,先天的遺傳基因等,形成具有不同價值觀人生觀和方法論的社會群體,他們根據自身活動特點和精神要求在政治、經濟、哲學、宗教、藝術、科學、知識、語言等各個領域產生異於主文化的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態,即亞文化形成。亞文化的形成是人類發展的必然,並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體現在數量的增加、種類的繁多等。

企業主文化與亞文化的衝突

  企業主文化與企業亞文化的衝突是指企業居於核心地位的文化、正宗的文化與企業處於非核心地位的文化、非正統的文化,以及企業整體文化與企業亞群文化的衝突。根據文化衝突的性質及類型可細分為以下幾種:

  (一)健康的企業亞文化與病態的企業主文化發生衝突

  由於企業文化的奠基者或企業的主要領導對自己信念和做法過分的自信和固執已見,絕不允許企業出現任何其它與自己主張不同的意見或想法。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主文化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病態文化,而且必然會與企業自發出現和存在的代表著健全的、常態的甚至有可能是優良的企業亞文化發生衝突。企業主文化拼命地壓制企業亞文化,阻止其正常的發展以及封殺其對企業主文化有可能的替代。這種企業文化衝突將導致兩個完全不同的結果:要麼弱勢的亞文化被強勢的主文化殘酷扼殺,得不到正常的發展;要麼在企業陷入某種危機或是受到來自外界的強大壓力後,發生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優秀的亞文化逐漸取代了病態的主文化,成為了在企業中占主導地位的主文化。

  (二)健康的企業亞文化與健康的企業主文化發生衝突

  雖然企業的主文化是一種健全的、優秀的、高度成熟的企業文化,但由於雙方文化的存在形式及意識形態的不同,於是不可避免地就會與企業健康成長的亞文化發生衝突。

  如果企業的主文化遠比亞文化來得強大,由於兩者並沒有存在根本性的利益上的衝突和矛盾,企業的領導者完全可以通過一些不太劇烈的方式正確處理好兩者的關係。例如,通過觀念的矯正,心靈的溝通,各種形式的對話和勸說等等方式,和平地同化企業亞文化,使其能服從於企業主文化的領導地位。這種有選擇地對豐富、健康的亞文化資源的吸收和利用,將有利於企業主文化的良性發展,從而使整個企業文化保持開明、先進的狀態。如果企業的主文化比亞文化弱小,企業的主文化在經過了企業文化成長的幾個階段後,慢慢失去了她在文化上的優勢。而與此同時,有可能代表企業未來價值觀、未來文化模式的企業亞文化卻在適宜的文化環境中一步步地壯大起來。由於雙方文化的基礎都是積極向上的,因此完全可以通過一些不太劇烈的方式,來完成企業主、亞文化的轉換。例如決策層的一系列的英明的改革措施或領導層的和平調整等等方式,從而使相對落後的主文化和平讓位給代表先進意識的企業亞文化,從而使企業文化共同體經過一場大膽的改革後,從本質上得到了一次大的飛躍。

  (三)病態的企業亞文化與健康的企業主文化發生衝突

  並非所有的企業亞文化都是積極健康的企業文化,那些帶有宗派色彩的派別文化、拆臺文化、內耗文化;那些圍繞著高級領導而形成的吹捧文化、讒言文化、迎合文化;以及那種純粹為了表現自己的個人英雄主義等等都是屬於消極的企業亞文化。這就必然會導致與企業正確行為規範的企業主文化發生碰撞和衝突,並會有以下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

  企業的主文化處於優勢時,可以通過一些強而有力的措施把那些處於劣勢的病態的企業亞文化直接扼殺於萌芽階段;或者通過那些已經在企業內部形成共識的正確的行為準則,及時分辨並剔除(至少是有效的限制)那些已經有一定程度發展的不良的企業亞文化;或者通過嚴懲幾個表現突出的害群之馬,來突顯企業對這些不良的亞文化的排斥和與之宣戰的決心。只有通過不斷地清除這些文化垃圾,治理這些文化污染,健康的企業文化才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企業的亞文化處於優勢時,由於企業中當權的領導層,提倡或鼓勵(至少是放任)這些病態的企業亞文化的發展,使得整個企業都瀰漫著“真理有罪、腐敗有理”的不良風氣,違背了企業道德企業管理宗旨等正常的企業價值取向,導致了整個企業文化共同體的衰敗和解體,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無法得到執行,整個企業將逐漸解體直至最後的完全崩潰。

  (四)病態的企業亞文化與病態的企業主文化發生衝突

  企業的主文化在經過當權者的不斷的濫用和腐化後,逐漸演變成陳舊、衰敗的敗業文化。在企業陷入深深的危機的情況下,已經無法壓制各種不良亞文化的紛紛崛起。當兩種病態的文化體系生衝突時,由於各種敏感的利益關係的存在,處於弱勢的亞文化將有條件地服從當權者的企業主文化,甚至與其同流合污,發生兩者文化上的短暫的利益上的融合。這種兩者文化上的衝突和融合往往直接通過企業低效、衰敗的加速進行而表現出來。最終企業的生命將隨著企業文化的完全解體而結束。

企業亞文化案例分析

案例一:亞文化在信息社會中的作用[1]

  一、信息社會中亞文化的新內涵

  人類文化產生之初變形成了主文化和亞文化的對立,因此亞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而不是某個或某幾個社會形態所特有的,只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文化的不斷進步、人們的認知能力不斷提升,在不同的社會形態賦予了不同的色彩。可見,亞文化能夠出現在信息社會中是必然的,同時,信息社會的亞文化又與以往社會形態中的亞文化有區別。眾所周知,信息社會是指以信息產品為標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信息產業支柱產業的社會,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崔保國教授在《信息社會的理論與模式》一書中將信息社會的基本特征歸結為:

① 信息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②支撐信息社會的是信息科技的高度發達和高度普及;

信息產業的迅速崛起和大規模發展,改變了工業化時代的社會經濟結構,也打破了傳統的國際關係;

④信息產業的增長改變了人們勞動就業的結構,也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並導致社會體系和社會文化發生深刻的變化;

⑤信息與知識成為重要的社會財富

  信息社會因為有此新特征,在信息社會中的亞文化也被賦予了新內涵,網路化、國際化,涵蓋了區域文化、技術文化、網路文化等前所未有的新型文化。

  二、亞文化在信息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1)促進文化的創新

  由於主文化多數具有深遠的歷史根源,被絕大多數人接受,作用於社會政治、經濟、宗教、教育等每個領域,常常忽略自身的發展創新。當亞文化生成併發展壯大過程中,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及活動特點,動搖了主文化的地位,促使主文化不得不考慮自身的發展。同時,亞文化的先進因素被主文化吸收,也推動了舊的落後的文化的發展,與時俱進。

  亞文化是文化的基本要素,而電腦、通訊技術和多媒體相結合的新形勢帶來的信息技術革命實質是文化領域的產業革命,與此形成的先進文化系統,並產生出新的文化形式,弱化了以往的主要文化形式,使信息文化由量變發展到質變。

  (2)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信息化為文化的產業化經營提供信息技術,拓展了文化產業發展空間。

  信息社會中亞文化豐富多彩,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網路亞文化的發展,網路亞文化有促進高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互聯網把諾大的七大洲、四大洋變成一個地球村,在地球村裡的分工與合作又形成了世界工廠,零件加工在亞洲,設備組裝在美洲,產品出售在歐洲的生產銷售模式成為可能。突出表現是信息產業突飛猛進的發展。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劉艷,彭絮.亞文化在信息社會中的作用[J].情報科學.2007,1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Zfj3000,胡椒粉,Yixi,泡芙小姐,KAER,连晓雾,Tracy,寒曦,Lin.

評論(共3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企業亞文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59.38.32.* 在 2009年5月16日 16:16 發表

就沒有一些研究案例嗎?

回複評論
121.29.17.* 在 2011年4月18日 17:26 發表

如果能提供一些成功企業的案例更好!謝謝!

回複評論
胡椒粉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4月25日 14:27 發表

121.29.17.* 在 2011年4月18日 17:26 發表

如果能提供一些成功企業的案例更好!謝謝!

添加了新的內容和案例,希望對您有幫助!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