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軟環境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人才軟環境(Talent Soft Environment)
目錄 |
人才軟環境指構成人才生態環境的一切無形的因素。主要反映一個地方的文化底蘊、文化觀念形態以及公眾的思想境界、精神品格和修養品位等內在潛力。人才軟環境包括了人才發揮作用所需要的核心條件,如知識更新和再學習的文化環境、信息交流環境,知識轉化所需要的政策環境,施展才能所需要的產業和行業地位,開展工作所需要的人際關係環境甚至生活習慣等。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人才軟環境在人才生態環境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在現代技術條件下 一個地域完全可以將另一個地域的人才硬環境(外在形態)全盤克隆,然而人才軟環境卻不能。因為人才軟環境是人文素質、人文底蘊 人文精神、人文品位的體現。是知識場、觀念場、心理場共同作用的結果 是歷史傳承與現代追求的有機統一。人才軟環境在吸引人才方面的作用更為重要,更為不可替代。
人才軟環境的價值[1]
人才軟環境具有不可替代性
在現代技術條件下,一個地域完全可以將另外一個地域的人才硬環境(外在形態)全盤克隆,然而人才軟環境卻不能。因為人才軟環境是人文素質、人文底蘊、人文精神、人文品位的體現,是知識場、觀念場、心理場共同作用的結果,是歷史傳承與現代追求的有機統一。人才軟環境在吸引人才方面的作用更為重要。更為不可替代。所以,從人才軟環境建設方面著手,對於切實提升人才生態環境競爭力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人才軟環境在人才生態環境中的地位突出
良好的人才軟環境包含著人們為了實現某一預定目標,自覺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對周圍自然界和社會、文化的豐富和發展。它所表現出來的是人們緊緊圍繞著以人為本理念的宗旨對人才生態環境的認識和理解。
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人才資源分佈情況充分證明瞭這一論點。我國人才資源擁有量排在前列的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的自然條件並不優越,北京的自然條件不是最好,上海、廣州的自然條件在全國也不能排在前列;而自然環境優越。四季氣候宜人的城市如春城昆明。人才擁有量卻排在全國省會城市靠後的位置。再如。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自然環境惡劣。但卻由於獨特的經濟類型同樣吸引了大批人才。同樣,同是出於同一緯度位置的中國和美國,自然環境十分相似.而人才資源的擁有量卻有很大的差距。就全球範圍來講,人才大國。同樣是經濟大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並不都優越,例如日本,自然資源貧乏,自然災害頻繁,卻同樣是亞洲的經濟和人才大國。種種現象說明,人類社會高度發達的今天乃至以後,人才軟環境是人才生存所主要依賴的環境,硬環境對人才的生存只會起到輔助的作用。
人才軟環境建設是提升人才生態環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正如人的激情活力不僅需要高智商,更需要高情商一樣,經濟社會的激情活力也不僅取決於“硬環境”的好壞,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軟環境”的優劣。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城市不僅應該擁有高水準的城市建築,高品位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高活力的市場經濟秩序,高效率的法律法規體系,而且還應該用制度活力提升整個民族的人文精神,營造民主、自由、開放、和諧,有利於人才全面發展的社會人才軟環境。
北京、上海、廣州、臺灣等地的人才迴流現象充分說明,人才流動並不可怕,只要栽得“梧桐”好,不愁沒有“鳳凰”來。“軟環境”優,則人才聚,事業興;“軟環境”劣,則人才散,事業衰。大到一個國家、一個地域,小到一個部門、一個單位。哪裡的人才“軟環境”好,哪裡的經濟社會就充滿生機和活力;哪裡的人才“軟環境”差,哪裡就會失去發展的優勢和機遇。實踐證明,“軟環境”就是吸引力、感召力、生產力和競爭力。
人才軟環境遠比不上人才硬環境,這是發展中國家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從比較優勢和機會成本的角度看,假定人才硬環境在完全相同的條件下,人才軟環境的差異性和替代性就成了競爭力大小的決定性因素。所以,在目前我國廣大地區還相對比較落後,遠不能通過建設優良的人才硬環境來與發達地區競爭以吸引優秀人才的情況下,加快人才軟環境的建設,對於提升人才生態環境競爭力就顯得尤為突出,通過加快人才軟環境的建設來提升人才生態環境競爭力就成為歷史的必然。
建設人才軟環境的策略[1]
1.著力營造開明開放的思想環境
這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消除一切不利於人才成長、使用、流動、發展的體制性和機制性障礙,營造人才健康成長和脫穎而出的人才軟環境。高起點、高標準推進人才“軟環境”建設,努力實現人才資源的可持續開發,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人才
生態環境建設的最高境界。隨著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知識經濟和全球經濟的出現,人和人、地與地的交流越來越廣泛,每個人和每個地方都具備影響和帶動他人的功能。所以,不少單位和地區提出了“人人都是環境、事事都是環境、處處都是環境”的口號,旨在依靠制度理性,引導人才觀念的更新,帶動人才軟環境的創新,為人才軟環境的建設營造一個寬鬆的思想環境。
2.建立和落實人才軟環境建設領導責任制
營造有利於人才專心致志地從事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良好環境,是人才創新、創業的重要條件。是否重視人才軟環境建設,反映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的精神狀態.甚至關係到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的興衰。人才軟環境不到位,人才就不能到位;人才不到位,經濟社會發展就不可能持續健康穩定向前發展,發展也就成了空談。各級政府和各用人單位必須從源頭上建立健全以智力資源資本化和自我價值實現為主要內容的政策法規體系,營造公平競爭的體制環境。確保各類人才有用武之地而無後顧之憂,有苦練“內功”的動力而無應付“內耗”的壓力,有專心謀事的成就感而無分心防人的疲勞感。就目前,筆者認為應當首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強化社會人文友好意識。各級政府和各用人單位要切實擔當起倡導、組織、領導人才生態環境建設的責任。有效整合人才“軟環境”建設的公共資源,充分利用不可替代優勢,為人盡其才、人盡其用、人盡其職、職盡其能和自我價值實現創造社會條件。
第二,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才服務觀,拓寬社會人文友好界面。各級政府和各用人單位要把人才的全面發展作為政府和單位發展的目標之一,通過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從子女就讀、配偶就業等學習、工作、生活的細微之處去吸引人才;從人才、科技成果及知識產權與項目、資本、市場的有效“對接”之處去關懷人才;從尊重個人自由發展空間、保護個人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競爭、培育人際親和關係的關鍵之處去關愛人才。腳踏實地的把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為人才服務上來。
第三,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才價值觀,拓展人文友好公共服務平臺。人才服務工作的成本高、難度大、見效慢,但是細緻的服務更能體現政府和用人單位的服務能力和運作的市場化程度,所付出的代價也必將會得到加倍的回報。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不斷擴展人才軟環境的差異性和不可替代)性,拓展社會人文環境友好界面的親和性,提升地域人才生態環境的競爭力,無疑是後起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天塹變通途”的最佳路徑。
總之,我們要依靠制度理性,引導人才觀念的更新,帶動人文環境的創新,以人才軟環境建設為切人點,從營造一個寬鬆的思想環境、落實人才軟環境建設領導責任制人手,切實提升人才生態環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