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8个条目

人力知本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人力知本

  人力知本,即為企業中知本所有者的總稱。人力知本是指存在於人體內的知識、經驗、技能作為使用價值通過人的勞動直接投入到經濟運行過程.對企業或社會做出創造性貢獻並產生價值增值(剩餘價值)的勞動力價值。對於企業來講,並非企業中的每個員工都能認定為人力知本,只有做出創造性工作的人才能成為企業知本所有者。學識為創造提供了便利,不等於創造本身,知識是潛在的力量而已。惟一衡量知本所有者的標準是是否在創造,知本所有者為創造者。知本所有者不是靜態概念,而是動態概念。對於企業員工,可按其是否擁有知本進行分類,按照這一觀點,企業員工可分為兩類:工人——一般工人、知本所有者——知識型員工

人力知本的特征

  (一)知本是無形的。人力知本理所當然地也是無形的。我們可以說某一企業有多少資產廠房、機器、員工,但卻無法衡量它有多少人力知本。

  (二)人力知本具有可替代性。知識的範圍包括人類所有經驗的總和,這就決定了知本不可能像資本一樣被某一個人或某一些人單獨的、完全的占有。也就是說,同一項工作,可以由若幹個可供選擇的人來完成,能勝任同一項工作的人並不是惟一的。

  (三)人力知本具有很強的收益不確定性。一條生產線、一定數量的生產原料和勞動力,生產出來的產品是相對固定的,但是,同樣是一個決策、技術,要麼帶來巨大的財富,要麼會使整個企業陷入危機。

  (四)人力知本具有外溢性。由於人力知本除物質需求外,還有強烈的工作成就感和自我實現感,在人力知本感覺工作環境不適合自我生存發展時,便會另謀生路,從而造成人才的流動。再加上國際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通信手段的日益現代化,使知識的傳播和應用越來越方便越快捷,這一切都造成了企業中的人才外流

  (五)人力知本具有不可加性和不可逆性。不可加性是指人力知本並不服從1+1=2的規律。這是由於知識所有者擁有的知識類型與程度的不同引起的。不可逆性的人力知本一旦產生,就不可逆轉,因為人力知本是無形的,它不像物質資本那樣可以隨意處置。

  (六)人力知本具有時效性。從人力知本形成來看,在人的不同生命歷程時期,人力知本結構會發生變化,這是由人力知本的生物基礎決定的。從知識方面來看,不同的經濟時代,其主導知識也不同。在人類發展史中,人類的全部生產力都離不開知識,機器只不過是知識的體現而已。隨著新知識、新機器的出現,一些原有的知識就會失去其原有的價值。

  (七)人力知本具有無限的潛在創造性。人力知本是新經濟時代的核心資本,是一切資本中最寶貴的資本,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人力知本的無限創造性。人力知本蘊含於人體之中,通過人的創造性活動,反映其價值。

  (八)人力知本具有積累性。在現實的生產活動中,各種資本會因為使用而產生損耗,而人力知本可以不斷地積累。每一次“補充”之後,勞動者體內的人力知本會比上一過程有所提高,從而導致人力知本含量不斷上升。當然,人力知本的不斷積累是在學習與使用中逐漸形成的,一旦閑置.則其反而會退化。

  (九)人力知本具有能動性。人力知本蘊藏於人體之內,它與人體是不可分割的。人類不同於自然界的其他生物.是因為人有意識、思維、能主動地從事生產勞動。意識是人類特有的功能,通過意識能夠對客觀事物主動作出反映。

人力知本對企業的影響

  (一)人力知本對企業人員比例的影響。隨著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體力勞動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小,取而代之的是“智能機器”,要求重視高科技人才和高新技術的合理利用,沒有他們企業將逐漸被社會所淘汰。那時的勞動大軍將由知識型人員組成:掌握技術的製造隊伍、信息系統設計人員、經理人員、教授、教育工作者、科學家以及其他一些有知識的人。同時.生產力、生活標準以及生活質量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二)人力知本對企業管理模式的影響。柔性的工作組織、靈活的工作實踐、場所和計酬制度,使員工在家辦公將成為一種可行的工作方式。以知識資本作為生產原料的產品不需要單一固定的廠房、生產線,譬如軟體業只要有電腦就可以生產,所以.這類產品的生產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甚至24小時不停地工作。

  (三)人力知本對企業投資模式的影響。過去許多重要的新技術多是屬於有形資產的,而現在信息和通信技術知識經濟的命脈,其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投資領域,而信息技術也成為企業投資設備的重點,這將導致對人力資源無形資產的大規模投資。

  (四)人力知本對企業經營理念的影響。世界上的第一家“知識銀行”在中國高新技術的搖籃——中關村孕生,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知識銀行是為知識資本供求者提供知識資本存貸、知識資本流通、知識資本轉化等優質服務知識資本經營企業。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知識銀行業也會向縱深方向發展,知識要發展,而知識要由人來創造,掌握知識的人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不難想像,將來知識銀行的發展趨勢為“人知”管理,即知識與人才的儲蓄,與之相應的企業運營應是人才與知識的運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人力知本"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