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凈利潤率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交易凈利潤率法,是指按照沒有關聯關係的交易各方進行相同或者類似業務往來取得的凈利潤水平確定利潤的方法。交易凈利潤法是指相對於一個合理的基數(如成本、銷售額、資產)而言,納稅人從受控交易中實現的邊際凈利潤。其運用的方式與再銷售價格法和成本加成法一致。但交易凈利潤法是一種完全的凈利潤法,是剔除了所有的經營費用後的利潤。一般在毛利無法確定時,才考慮採用交易凈利潤法。選擇正確的“凈利”是運用交易凈利潤法的關鍵,在對經營勞務與分銷業務的關聯企業調整轉讓定價時,一般採用銷售額收益率來計算調整額;在對生產製造商調整轉讓定價時,一般採用成本收益率來計算調整額。
交易凈利潤率法是一種以獨立企業在一項可比交易中所能獲得的凈利潤率為基礎來確定轉讓定價的方法。交易凈利潤率法建立在以下理論基礎上,即:從長期來看,那些在相同產業以及相同條件下經營的企業取得的利潤往往趨同。因為從理論上說,一個企業如果比它的競爭對手利潤率高,那麼它就可以擴大生產和銷售,這時其低效率的競爭對手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或者提高效率迎頭趕上,從而也把自己的利潤率提上來。根據這個原理,交易凈利潤率法要求在受控交易下,納稅人取得的收益要與獨立交易情況下非受控交易的利潤指標進行比較。
交易凈利潤率法要求比較的是凈利潤率(net profit margin),而非像再銷售價格法和成本加利潤法情況下比較的是總利潤率(gross profit margin)。這裡的凈利潤是指經營利潤或利息和所得稅以前的收益。而總利潤是指銷售額減去銷售成本(但不能減去各種費用)後的差額。凈利潤比總利潤受交易條件差異的影響要小一些,所以採用交易凈利潤率法審核和調整轉讓定價也更合理一些。在TNMM的應用中人們一般採用的凈利潤率指標包括銷售利潤率(凈利潤/銷售額)、成本利潤率(凈利潤/總成本)和資產收益率(凈利潤/營業資產)。由於交易凈利潤率法並不考慮企業開發的無形資產對關聯企業受控交易利潤的貢獻,所以不能像利潤分割法那樣用於無形資產交易。
第一,進行功能分析,確定可比數據。稅務部門首先要分析受審核的關聯企業發揮的功能及承擔的風險,並決定它是否擁有有價值的無形資產;然後進行第二步,找出可比的交易或可比的公司,最好是找出該關聯企業與其他非受控企業進行的交易進行比較,只有當沒有內部可比交易時才可以使用關聯企業沒有參與的交易作為參照。當確定了可比企業或交易以後,還要進行功能和風險評估,要確保將所有影響利潤率的差異都識別出來,在轉讓定價調整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差異。
第二,分析的時間選擇。當選定利潤指標以後,就要對受控交易和參照交易進行比較。但用哪一年的指標進行比較,OECD在轉讓定價準則中並沒有說明,只是表示:要考慮多年的數據,以便考慮到產品的生命周期和短期經濟波動對利潤的影響。另外,企業可能採取市場侵蝕戰略(Market penetration strategies),在該時期,企業的利潤可能會低於一般水平;但企業以後的利潤率可能會高於正常水平。有的企業經營帶有明顯的周期性,所以必須用整個周期的數據進行分析,一般要選擇三年到四年的數據進行分析。
第三,選擇分析的方法。對多年的利潤率指標進行分析時一般要求出乎均數,汁算方法包括算術平均或按銷售額進行加權平均。如果考慮整個經營周期的情況,就可以對每一年的結果進行平均,這樣,一年內企業與企業的差異就可以突出表現出來,在這個時期內整個盈利模式也就很清楚了。當然,如果一個行業內企業的盈利性要受產品周期的很大影響,而且在一個年度中兩個進行比較的企業在產品生命周期中處於不同的位置,那麼對一個年度的結果進行平均就沒有意義。
第四,檢驗結果的合理性。為了使轉讓定價真正符合公平市場價格,必須用其他方法對其進行檢驗。如果檢驗結果有很大的差異,說明選擇比較的企業或計算的方法有問題。
例1:A是一家設在甲國的玩具公司,它在乙國和丙國有兩個子公司。這兩個子公司都使用母公司A研發的專有技術生產玩具娃娃。A在乙國的企業生產的產品銷往甲國母公司A,而沒在丙國子公司生產的產品銷往第三國的批發商。A公司使用資產利潤率(ROA)來評價各個公司的業績。A公司是一家資本密集型的企業,由於其使用資產利潤率指標來評價子公司的經營管理,所以在不存在使用交易法數據資料的情況下使用資產利潤率來決定轉讓定價就非常合適。在這個例子中,丙國的子公司取得的資產利潤率為10%(資產價值按資產的原始成本計算)。兩個子公司是世界上惟一生產這種玩具娃娃的公司,使用很獨特的生產流程,所以沒有外部可比數據。A公司使用以下方法來計算支付給乙國子公司玩具娃娃的價格。乙國子公司使用的資產原始成本為1000萬美元,根據10%的資產利潤率,乙國子公司銷售給母公司A的玩具娃娃應當取得100萬美元的凈利潤。乙國子公司每年銷售50萬個娃娃給母公司A,所以每個娃娃的凈利潤應當為2美元。乙國子公司發生的總成本(銷售成本加上一般和管理費用)為每個娃娃10美元。這樣,乙國子公司賣給母公司A每個娃娃的價格應當是12美元。這種方法實際上可以轉化為成本加利潤法,即成本加20%的利潤。
例2:A是設在甲國的一家健康食品批發企業,它從乙國母公司P購買產品,然後銷給各家獨立的零售商。A公司與三家健康食品批發公司有關係,這三家公司都從歐洲製造商那裡購買產品然後銷給獨立的零售商.所以A公司認為它的業務活動與這三家公司相同。但這三家公司是私人擁有,只有銷售額和凈利潤指標可以取得。所以A公司決定選取銷售利潤率(ROS)來作為比較指標。這三家公司的銷售利潤率分別為3﹪、3.5﹪和4﹪,A公司決定用3.5﹪作為參照,A公司近三年來的一般和管理費用平均占銷售額的3%,並預計下一年的銷售成本為銷售額的6%。這樣,A公司必須取得12.5%的銷售毛利率來取得3.5%的銷售凈利潤率。A公司每個產品的零售價格為8美元,所以它每個產品必須取得1美元的凈利潤,以保證12.5%的銷售毛利率。這樣,A公司向乙國母公司P支付的單價應為7美元。
例3:P公司是美國的一家公司,它從德國的一家子公司M購買塑料,然後在美國進行批發。而德國M公司的生產經營是由美國P公司發放的許可證,另外M公司是德國惟一的生產該種塑料的企業,它不向非關聯企業出售這種塑料,只向美國的P公司銷售。但在歐洲其他國家,有一些公司擁有美國P公司的許可證進行該種塑料的生產,然後銷售給第三方的批發商。美國P公司並不知道歐洲公司向第三方銷售產品的價格,只知道它們的銷售額和銷售毛利率及銷售凈利潤率。P公司原打算使用成本加成法來確定轉讓價格,但P公司通過進行功能分析,發現這幾個歐洲公司的數據中都包括有大量的工廠一級的管理成本(德國的M公司也有這種成本),其中有些管理成本是經營費用的組成部分。但是P公司不知道銷售產品的成本中有多少是工廠一級的管理成本。因此P公司就不可能得出毛利潤,但跨國的凈利潤率可以確定,所以這時就可以使用交易凈利潤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