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渠結合灌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什麼是井渠結合灌溉[1]
井渠結合灌溉是指通過水井和渠道聯合利用地下水與地表水進行的灌溉。
井渠結合灌溉的作用[2]
1.井渠結合灌溉具有開源與節流的雙重作用。通過打井除可以利用灌區的降水和側向徑流對地下水的天然補給外,更重要的是將渠道滲漏和田間灌溉入滲補給的地下水,作為灌區新的水源,減少自河流或乾渠的引水量,達到節省地表水資源的目的。
2.以地下含水層作為地下水庫,對人滲的地表水進行調蓄,供河流來水少的季節或作物需水高峰時期灌溉之用。在灌區規模較大的情況下,各灌域(或千渠)的水量輸送和調配在時問上有很大差異,且局部地區種植作物不同,需水在數量和時間上的要求也不相同,利用水井提取地下水可靈活地適應作物的灌水要求,剋服渠灌統一取水,在時間上不夠及時的缺點,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
3.實行井渠結合可以顯著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4.實行井渠結合,可根據不同季節對地下水位的控制要求,有計劃地安排井灌與渠灌的時間和用水比例,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達到既利用地下水又防止土壤鹽鹼化的目的,起到井排的作用。在井渠結合地區,不需修建深度較大,間距較小的排水農溝和毛溝,因而可大大減少排水系統配套工程的工作量。
井渠結合灌溉的適用條件[3]
井渠結合灌溉方式是在地表水貧乏,地下水又相對豐富的情況下的一種綜合開發灌水模式。主要是依據本地區灌區的自然條件,充分利用水的迴圈轉化規律,提高水資源的重覆利用率,把水資源的無效消耗減少到最低程度,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井渠結合灌區基本上都是在井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為此井渠灌溉主要考慮還是井位佈置和地下水資源怎樣開發的問題。實行的是聯合調配,當淺層地下水較豐富時,優先開發淺層地下水;當淺層地下水不足時,應同時引用地表水;當地下水降深過大,超過8m時,發展渠灌,開發人工渠灌工程,以加大地下水的補給;當地下水和地表水均很豐富,但地下水位過高時易造成土壤鹽鹼化,沼澤化,利用井灌使用“小白龍”輸水,降低地下水位,達到洗鹽、壓鹽的目的。在缺水年份,缺水季節,大力發展機井灌溉,以使多水年份、多水季節具有充足的地下庫容。在開發利用地下水的同時,對旱、澇、潰、鹼進行統一規劃治理,做到興利除害將開發利用和綜合治理結合起來。
由於各灌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和灌區條件不同,需結合本區域內不同的地表水、地下水分佈情況,制定不同的開發策略,靠河灌區沿河岸線平行佈置井位;平原長距離輸水灌區,井位除沿渠佈置外,還要考慮沿溝和路佈置;丘陵區的井位沿等滲線佈置,截取地下滲流;平面上井距,垂直上井深要按不同單井出水量控制疏密和深淺,取同一層水,井距不小於二倍的影響半徑,井網布設做到取水有層次,補給有保障。總的說對地上水、地下水統一調度,合理使用,嚴格控制超采地下水。
井渠結合灌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4]
發展井渠結合灌溉的突出問題主要有投資渠道、管理體制和水費等方面的問題。由於管理不到位,導致機井未能發揮應有作用,使並渠結合灌溉發展遲緩,而運行管理費缺乏穩定保障、機井水價偏高是主要影響因素。一是運行管理費缺乏有效保障,機井運轉困難,損毀嚴重。隨著國家油電費用補貼辦法變動,致使機井運行管理補貼中斷,許多機井運行難以為繼,導致夫量機井報廢。1985年以前建設的排水機井老損、失效、報廢尤其嚴重。機井管護費低,標準不統一。二是渠井水水價存在差異,僕水水價偏高影響了農民使用井水的積極性。機片抽水電費補貼長效機制尚未建立。比如在寧夏引黃灌區,片水水價是渠水水價的4~6倍,遠高於渠水水價,在渠道供水沒有較大波動的情況下,農民必然會選擇渠水而非井水。三是由於宣傳不到位,群眾使用外水積極性還不夠高,對黃河缺水的形勢還缺乏足夠認識, 水灌溉意識比較淡薄,普遍存在大水漫灌現象,對機井灌溉的蠹要性認識不足。機井管理投資人也對投資機井的市場前景缺乏信心 這些都對抗旱機井進行市場化運作管理帶來 利影響。四是井渠分屬不同的管理主體,水資源聯合調度不順暢。在引黃灌區,機井由鄉水管站或村委會管理,揚水泵站由縣水務局管理,渠道供水由渠道管理處管理,造成水資源管理主體不一。由於各管理主體在井渠結合管理中的角度不同、認識不同、目的不同、利益以及出發點不同,在對發展井渠結合灌溉的看法上也存在差異,存在不同程度的權利分割的現象。
井渠結合灌區的水資源和工程管理比單純的渠灌區複雜,對技術條件要求也更高,需要針對存在的問題,不斷創新技術管理方式.建立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科學的灌溉技術管理體系。
(1)建立井渠結合灌溉管理體制機制。明確並落實管、蒯、剛二方責任主體,進一步完善“井渠同灌”的灌溉管理機制,打破水管單位專管乾渠、量水到鬥的模式,建立“一片一冊”制,實行鬥、井同時開啟和井水渠水摻灌。普及“兩水同價”制度,減輕群眾水費負擔。推行機井抽水電費補貼辦法,以解決機井抽水成本高的問題,提高群眾用井的積極性。建立利益驅動激勵機制,國家、管理者、用水戶三者之問要圍繞水資源利用建立權利、責任、利益關係平衡體系.協調和理順灌區各種複雜的利益關係,加強宜傳教育力度,充分調動職工管水和用水戶節水的積極性。
(2)做好井渠規劃佈局並規範井渠水摻灌模式。井渠摻灌對地下水質起到了抽咸換淡的作用,有利於中低產田的改良。根據渠道來水情況及群眾的灌水習慣. 目前在寧夏引黃灌區已形成兩種基本的灌溉模式。第一種是井水和渠水交替灌溉的模式,比如農墾簡泉農場、靈武馬場湖、平羅暖泉村以及灌區設施農業日光溫室的灌溉,一般在作物生育期適用井水灌溉,春灌頭水和冬灌用渠水灌溉。第二種模式比較普遍,即灌溉時將機井水抽入支鬥渠與渠水摻起來同步灌溉。冬灌在銀北地區有洗鹽壓鹼的作用,應探索並推廣冬灌井渠結合灌溉。下一步要對這兩種模式進行完善。同時進行地下水採補平衡與其他防滲節水等技術措施相結合的合理性研究,制訂最佳的節水措施組合方案。建立井渠配水模式,在分配乾渠年度引水指標時,同時下達年度機井抽水指標。確定機井抽水量和支鬥渠配水量,在支鬥渠開口時通知協會同時開啟機井進行井渠摻灌。根據用水要求要及時作出引水、配水、蓄水以及提水等行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