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中觀生產力系統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中觀生產力系統

  中觀生產力系統是指某一經濟區域或某一經濟部門的生產力系統。

中觀生產力系統的基本特點[1]

  一、中間性

  中觀生產力非巨集非微,亦巨集亦微,具有中間性的特點。所謂中間性,就是既有較大規漠,但規模又不太大。它比一個企業具有更大的廣延性,但廣延性又保持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正因為它在一個較大的範圍內活動著,所以要求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有一定的比例性和綜合性,但由於各自的資源條件和技術條件的不同,這種比例性和綜合性又容許留有一定的缺口。一個經濟區本身就是一個協作區,它包括門類繁雜的企業,生產眾多的產品,但又不象整個社會那樣,什麼產品都生產,什麼項目都經營。相反,其它產品往往要靠其它經濟區來補足,否則就無法發揮地區優勢。一個部門的經營項目具有單一性,但從數量上說,又具有綜合性。由此看來,中觀生產力系統既完全,又不完全,既要儘量合乎比例,又不完全合乎比例,也就是說,它是介於微觀生產力系統和巨集觀生產力系統之間的一個環節。

  二、過渡性

  中觀生產力一端連結著企業,一端連結著社會,具有承上啟下的性質。打個比方,微觀生產力象是滴滴水珠,巨集觀生產力象是浩瀚的大海,中觀生產力則象是條條巨流。中觀生產力是從微觀向巨集觀的一個過渡。

  國家下達計劃指標,不是直接下達給企業,而是通過中央各部和地方省屬對口各廳、辦、局、委,而後再下達給職能單位;同樣,企業對生產計劃的執行情況、生產結果的上報,也是通過地方省屬對口廳、辦、局、委和中央各部彙總起來,最後形成綜合指標。只有經過中介環節的調度,國民經濟才能控制得當,井井有條。不僅國家對企業的關係是這樣,就是省、市、區對企業的關係往往也需要過渡環節。假如沒有這個過渡,國家就需要直接控制和管理成千上萬個企業,成千上萬個農業戶,這在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一個企業尚且有自己的科室,更何況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體呢?生產力的中觀領域,是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的必經途徑。

  三、集散性

  適當的集中和適當的分散,是中觀生產力的又一特點。有的經濟協作項目,具有一定的臨時性。比如,要修建某一條鐵路、公路,或建設某一座橋梁、水庫、水電站,需要許多單位聯合經辦,成立臨時指揮中心,包括物資供給、技術合作、勞力集中,以及基礎設施的保證。這類工程,往往涉及到許多部門、地區和企業,因此需要生產力的集中。工程結束後,協作暫時告一段落,要及時地分散,或者回覆常態,或者轉入下一個項目的協作。這種集散性,顯然已經超出了微觀生產力的範圍,但又不需要動用全社會的生產力,因此屬於中觀生產力的領域。

  四、相對性

  作為一個經濟領域,中觀生產力系統有它自己的界限,但如果以此認為中觀生產力的範圍是絕對固定的,那也誤解了中觀生產力的性質。中觀生產力的基本屬性是非巨集非微,亦巨集亦微,呈中間狀態。但在整個中觀領域,又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地段。比如,農業系統是介於整個社會生產力和農業企業單位生產力之間的中觀系統,但農業系統又可分為林業生產系統、牧業生產系統、副業生產系統和漁業生產系統。農業、輕工業重工業三大系統都是中觀生產力,但每個系統又可分成若幹個子系統,這些系統不是一個單位的生產力,因此也具有中觀性質。再比如,各大經濟區(東北、華北、華東等)是中觀生產力系統,但每個大經濟區又可分為若幹小的區域,如各省、市、地區的生產力系統。深圳特區是一個生產力系統,蛇口工業區也是一個生產力系統,它們雖然有大小不同的範圍,但又都屬於中觀領域。由此可見,中觀生產力系統也具有或廣或狹的地段,它的界限帶有相對性。

  五、靈便性

  中觀生產力系統比巨集觀生產力系統容易把握,比微觀生產力迴旋餘地大,具有更大的靈便性。我國生產力的發展,主要是國內各個企業單位,各個經濟區域和各個部門之間的協作。在一個不大不小的範圍內,更容易組成各種經濟聯合體。從生產力發展上看,在一個時期內,主要是發展豎型結構,如大型工業公司、農業公司、運輸公司。這種聯合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橫型的網狀結構將要增加。現在正在興起的“第四次產業革命”,又叫“第三次浪潮”,一個重要變化就是企業多向微型化發展。這種變化,在我國也已見端倪。比如一個占地不大、資金不多的街道、鄉村小廠,安上電腦以後,生產效率就會大大提高。但在現代化的生產體系中,這些小型企業需要廣泛的技術交流和經濟合作,因此,幾個單位就可以發展成一個協作點。這些協作點,既可以就近,又可以及遠;既可以跨地區,又可以跨系統;既可以長期,又可以短期;具有很大的靈便性。一個企業生產規漠的擴大,需要資金的積累;而積累規模往往會受到利潤收入和積累與消費比例的限制。實行企業聯合,不一定以積累為前提,即使投有積累,也可以在企業原有的規模上實行資金的集中,技術力量和人員的集中,因此生產規模得以迅速擴大,效果電會來得卓著;馬克思在談封資本集中的作用時曾說:“假如必須等待積累某些單個資本增長到能夠修建鐵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鐵路。但是,集中通過;股份公司轉瞬之間就把這件事完成了。當然,馬克思談的是資本集中酌過程;但用這個道理去分析一般生產過程的聯合,也是適用的。中觀生產力在許多場合,就是小規模的生產聯合組成大規模的生產。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馮子標,王世運,孫建中,馬培生.生產力經濟學導論.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Mis铭,林巧玲,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中觀生產力系統"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