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生产力系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中观生产力系统是指某一经济区域或某一经济部门的生产力系统。
中观生产力系统的基本特点[1]
- 一、中间性
中观生产力非宏非微,亦宏亦微,具有中间性的特点。所谓中间性,就是既有较大规漠,但规模又不太大。它比一个企业具有更大的广延性,但广延性又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正因为它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活动着,所以要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一定的比例性和综合性,但由于各自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的不同,这种比例性和综合性又容许留有一定的缺口。一个经济区本身就是一个协作区,它包括门类繁杂的企业,生产众多的产品,但又不象整个社会那样,什么产品都生产,什么项目都经营。相反,其它产品往往要靠其它经济区来补足,否则就无法发挥地区优势。一个部门的经营项目具有单一性,但从数量上说,又具有综合性。由此看来,中观生产力系统既完全,又不完全,既要尽量合乎比例,又不完全合乎比例,也就是说,它是介于微观生产力系统和宏观生产力系统之间的一个环节。
- 二、过渡性
中观生产力一端连结着企业,一端连结着社会,具有承上启下的性质。打个比方,微观生产力象是滴滴水珠,宏观生产力象是浩瀚的大海,中观生产力则象是条条巨流。中观生产力是从微观向宏观的一个过渡。
国家下达计划指标,不是直接下达给企业,而是通过中央各部和地方省属对口各厅、办、局、委,而后再下达给职能单位;同样,企业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生产结果的上报,也是通过地方省属对口厅、办、局、委和中央各部汇总起来,最后形成综合指标。只有经过中介环节的调度,国民经济才能控制得当,井井有条。不仅国家对企业的关系是这样,就是省、市、区对企业的关系往往也需要过渡环节。假如没有这个过渡,国家就需要直接控制和管理成千上万个企业,成千上万个农业户,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一个企业尚且有自己的科室,更何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总体呢?生产力的中观领域,是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必经途径。
- 三、集散性
适当的集中和适当的分散,是中观生产力的又一特点。有的经济协作项目,具有一定的临时性。比如,要修建某一条铁路、公路,或建设某一座桥梁、水库、水电站,需要许多单位联合经办,成立临时指挥中心,包括物资供给、技术合作、劳力集中,以及基础设施的保证。这类工程,往往涉及到许多部门、地区和企业,因此需要生产力的集中。工程结束后,协作暂时告一段落,要及时地分散,或者回复常态,或者转入下一个项目的协作。这种集散性,显然已经超出了微观生产力的范围,但又不需要动用全社会的生产力,因此属于中观生产力的领域。
- 四、相对性
作为一个经济领域,中观生产力系统有它自己的界限,但如果以此认为中观生产力的范围是绝对固定的,那也误解了中观生产力的性质。中观生产力的基本属性是非宏非微,亦宏亦微,呈中间状态。但在整个中观领域,又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地段。比如,农业系统是介于整个社会生产力和农业企业单位生产力之间的中观系统,但农业系统又可分为林业生产系统、牧业生产系统、副业生产系统和渔业生产系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三大系统都是中观生产力,但每个系统又可分成若干个子系统,这些系统不是一个单位的生产力,因此也具有中观性质。再比如,各大经济区(东北、华北、华东等)是中观生产力系统,但每个大经济区又可分为若干小的区域,如各省、市、地区的生产力系统。深圳特区是一个生产力系统,蛇口工业区也是一个生产力系统,它们虽然有大小不同的范围,但又都属于中观领域。由此可见,中观生产力系统也具有或广或狭的地段,它的界限带有相对性。
- 五、灵便性
中观生产力系统比宏观生产力系统容易把握,比微观生产力回旋余地大,具有更大的灵便性。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国内各个企业单位,各个经济区域和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在一个不大不小的范围内,更容易组成各种经济联合体。从生产力发展上看,在一个时期内,主要是发展竖型结构,如大型工业公司、农业公司、运输公司。这种联合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横型的网状结构将要增加。现在正在兴起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又叫“第三次浪潮”,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企业多向微型化发展。这种变化,在我国也已见端倪。比如一个占地不大、资金不多的街道、乡村小厂,安上电脑以后,生产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但在现代化的生产体系中,这些小型企业需要广泛的技术交流和经济合作,因此,几个单位就可以发展成一个协作点。这些协作点,既可以就近,又可以及远;既可以跨地区,又可以跨系统;既可以长期,又可以短期;具有很大的灵便性。一个企业生产规漠的扩大,需要资金的积累;而积累规模往往会受到利润、收入和积累与消费比例的限制。实行企业联合,不一定以积累为前提,即使投有积累,也可以在企业原有的规模上实行资金的集中,技术力量和人员的集中,因此生产规模得以迅速扩大,效果电会来得卓著;马克思在谈封资本集中的作用时曾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当然,马克思谈的是资本集中酌过程;但用这个道理去分析一般生产过程的联合,也是适用的。中观生产力在许多场合,就是小规模的生产联合组成大规模的生产。
- ↑ 冯子标,王世运,孙建中,马培生.生产力经济学导论.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