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微观生产力系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微观生产力系统的概述 [1]

  微观生产力系统是指一个企业的生产力系统,又称企业生产力系统。单个的劳动力、上具、劳动对象、产品结合成一个生产力基本单元,正如生物体不能只有一个细胞一样,微观生产力系统也不能只有一个单元,而是由许多个单元,许多个实体组成的。那么,是什么把单元、实体结合成微观生产力系统呢?回答是企业管理。科学技术把个体实物结合成单元,企业管理再把群体实物(指——个企业全部的生产力实体)结合成企业生产力系统。如劳动管理是把一个企业的劳动力结合起来:设备管理是把一个企业的劳动工具结合起来。用图表示如下:

Image:微观生产力系统.jpg

  如图所示,科学技术把单个的人、工具、对象、产品结合为一个单元,管理则把全部实体、从而也把全部的单元结合为微观生产力系统。单元是一个链式结构,微观生产力系统则是一种网状结构。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好还是差,一方面决定于生产力实体本身的性质,特别是决定于人的技术水平和工具的技术状况,同时也决定于企业管理能否把实物合理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通过组织管理,也可显著提高生产率。因为生产产品所需要的条件是经常变化的,只有不断地调整生产力要素之间量的比例关系才能适合生产要求,能达到最优的结合。就可以充分利用人才和设备,使窝工和机器停歇的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了生产率。故管理的中心内容,是达到生产力实体最优结合,达到缩短生产周期和减少窝工浪费的目的。

  企业管理除了具有把生产力实体结合起来的作用以外,还具有推动实体(主要是工具)发生变革的作用,下边以机器的产生和发展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在机器产生以前,是用手工操作规程。人手受大脑支配,可进行许多复杂的动作,机器则只能进行简单的、固定的动作,如果操作过程经常变换,则使用机器就十分困难。为了用机器代替手工操作,首先要有一种管理制度,把人的操作固定下来,这就需要进行技术分上,分工的结果,人的动作变成简单的、固定的,于是被机器所代替了。马克思说:“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这一产物,又生产出机器”,又说:“机器方面的每一次重大发明都使分工加剧,而每一次分上的加剧也同样引起机械方面的新发明”。由此可见,分上(劳动管理的一个内容)可以推动工具的变革,从而产生了机器。

  机器产生以后,又向自动化发展。如果机器加工的对象经常改变,也就难以实现自动化,如进行小批量生产的通用机床,装卸土件和更换刀具都要用手工操作。只有进行更细的分工,进行大量生产,成年累月加工同种工作,才可实现自动化生产,如汽车零件生产和标准件生产,较多的采用生产自动线。专业分上之所以能推动工具的革新,在于它改变了生产力实体之间的结合形式。在单件小批生产时,是采用的一人、一机、异种对象、异种产品的结合形式,由于机器和对象的结合不固定,就难以实现自动化:在大量生产时,是采用的一人、一机、同种对象、同种产品的结合形式,由于结合的形式固定了,就易于实现自动化。由此可见,企业管理能把生产力实体按一定的比例结合起来,就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开辟了道路。

  在一个企业中,生产力实体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作用,这种相互作用通过企业管理得以实现。企业管理起到场的作用,它本身就是一种场,具有把实体结合起来的作用。企业管理和科学技术一样,是以信息(报表、指令、语言、文字)的形式而存在,是一种信号型物质。在计算机管理中,管理以电子信号的形式而储存于计算机中,生产出多少产品、用多少人、多少机器、多少原材料,这些实体间的比例关系,都储存于计算机中,形成一个企业生产力系统的信息载体

微观生产力系统的构成[2]

  由于观察的出发点、目的和着重点不尽相同,微观生产力又被看成不同的系统。

  第一种,要素系统说,认为生产力(包括微观生产力)的系统由六种不同类型的要素组成,即:主体性要素——劳动者;实体性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运筹性要素——管理;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媒介性要素——教育;流通性和传导性要素——资金和信息。

  第二种,生产因素转化为生产力序列说+认为干差万别的生产因素通过三个序列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体现了过程性。其序列为:

  第一序列:自然资源一劳动对象一产品

  第二序列:科学一技术知识一物化技术

  第三序列:人口一受教育者一劳动者

  第三种,功能系统说。认为微观生产力系统是由物质、能量、信息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按照它们在物质生产中的功能区分,物质子系统从事物质循环,司管劳动对象的加工和运输;能量子系统从事能量转换,司管其置换和输送;信息子系统从事信息变换,司管情报、通讯联络、科研和管理。

  第四种,企业生产力系统要素运动说,认为企业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是由供、产、销等多环节,人、财、物等多要素(子系统),技术、信息、组织等互相结合、渗透、运动而形成的有机体,它与社会不断进行着物质、技术、信息、人员、资金等多种交流,企业内部系统的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形成企业生产力的营运过程。这种企业生产力系统要素结合、运动的组织形式是:

Image:微观生产力系统图1.jpg

  这些不同的见解相思路,都可给人以启发,帮助人们开阔思路:

  在研究微观土产力系统时,总要想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效观生产力最王要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在生产物质产品的大前提下,形成生产力系统;二是微观生产力是一个从属于社会生产力大系统的独立系统,既有自身系统的运动,又同社会生产力大系统的其他部分保持密切的联系,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和交换。它应当包括三个子系统,见下图。

Image:微观生产力系统图2.jpg

  这个系统图,既突出了生产力的形成,又强调了生产要素的输入和产品与要素的输出。三个子系统中,生产要素输入系统是前提条件,生产力形成系统是核心,产品及要素输出系统是实现条件。每一个子系统既可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又必须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缺少一个方面,整个微观生产力系统就会失去乎衡,发生混乱。

  表面上看,这个系统与传统的供、产、销系统差不多。但仔细琢磨,从内涵到外延部不尽相同。

  第一,系统图着眼点在系统。这是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完整系统,它具有从输入到输出变换的系统功能。这种功能决定于构成系统的生产要素本身特有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相结合、相作用,从而形成微观生产力的关系。这些关系使生产力的整体大于各生产要素之和。其内涵比供、产、销系统要深刻得多,丰富得多。

  第二,微观生产力系统所表现的,是生产力从要素输入到形成到在社会实现的完整运行过程。构成系统的每一个要素、因素部不可或缺,它们各有其用,必须各司其责。犹如一架喷气式飞机不能缺少一个部件,不能有一个零件失灵一样。部分与整体在运行着的系统中,形成了完美的结合与统一。这是一般供、产、销概念所难以涵盖的。例如,一般意义上的供,只讲原材料、燃料和辅助材料采购,而对人力、财力、技术和信息无法顾及,承担不起整个生产要素输入的子系统重担。同样道理,原来意义上的销,主要是销售产品,承担不了与社会或别的子系统的物质、能量、技术、人才、信息等交换、交流的重任。这决不只是量的增加,而是功能的改变,是质的飞跃。

  第三,系统图还进一步解决了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而微观生产力系统的运作要由繁到简、由抽象再上升到具体的问题。就是说,研究是从实践到认识,而运作是从认识到实践。现在所提出的微观生产力系统图,有比较明确、扼要与简便的特点,使操作者全局在胸,一目了然。

  当然,这三个子系统的运转,其中枢系统是管理。不过这种管理不是另成体系而是贯穿于三个子系统的各个方面,它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有如人体的神经那样。但它又有着比神经中枢更大的作用和更强的功能。这一点,放到后边再加以讨论。

  应当记住的是:人可以驾驭一切系统,而驾驭人的只能是人。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孟海贵.中国当代生产力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03月第1版.
  2. 张国伟.微观生产力——理论、运行和管理.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06月第1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y桑.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微观生产力系统"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