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马化腾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Ma Huateng)
马化腾
放大
马化腾

马化腾:QQ之父,腾讯公司创始人之一,腾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马化腾,汉族潮汕人,1971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93年获深圳大学理学士学位。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现任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全国青联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

  1984年随父母从海南迁至深圳,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同年进入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寻呼系统研究开发工作。1995年创建惠多网深圳站,名为ponysoft。 1998年,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随后陈一丹、许晨晔、曾李青相继加入。

  2017年8月7日,腾讯股价盘中再创历史新高价320.6港元,马化腾身家361亿美元成为中国首富。

  2018年4月,获《时代周刊》2018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荣誉。

  2018年10月25日,福布斯发布了2018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马化腾凭借328亿美元的身家蝉联榜单第二名。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马化腾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3月,马化腾以388亿美元财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20位。

  2019年9月5日,突破奖基金会及其赞助人——马化腾等人共同宣布2020年突破奖及新视野奖的获得者。

  2019福布斯中国慈善榜排名第4位。

  2019年10月19日,入选2019福布斯年度商业人物之跨国经营商业领袖名单。

  2019年11月7日,以2,545.50亿元财富值位列2019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第2名。

目录

马化腾的奋斗史

  一、马化腾,何许人也

  1971年10月29日出生于汕头潮阳。1984年随父母从海南迁至深圳。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进入润迅通信发展有限公司,任软件工程师、开发部主管。1998年创办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2004年6月,腾讯在香港上市,马化腾担任公司董 事局主席和CEO。同年被美国《时代周刊》和有线新闻网评为200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之一,荣膺香港理工大学第四届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 奖,捧走了“2004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奖杯。2006年4月获“广东青年五四奖章”。

  二、掀起通讯革命

  你也许没听说过马化腾,但一定听说过QQ;你也许没听说过QQ,但一定见过那只胖兮兮、傻乎乎的小企鹅。显然,马化腾远没有QQ或是小企鹅图标的名气大,虽然这些都是他和腾讯公司的得意之作。

  也难怪,目前腾讯QQ的注册用户已经高达二亿多,其中的活跃用户超过7500万,而且这个纪录在以每天39万的增幅不断被刷新。马化腾创建的腾讯公司不仅 在4年内改变了1/13的中国人的沟通习惯,而且还创造了一种文化。现在每13个中国人中有1个人逢人会说:“别CALL我,Q我。”时尚的青年男女们背 着企鹅背包、穿着QQ服装、床头摆着QQ相架、床上扔着QQ靠枕……要做QQ一族;许多网民将QQ视为通往另一个世界——网络虚拟世界的“载人飞船”,在 那个虚幻空间里,他们尽情展示着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机会表现出来的才情、智慧和幽默,寄托着他们在现实生活之中未得到满足的许多情感和夙愿。QQ已经带来继 电话、传真之后的另一种通讯革命。

  QQ发展之快,不仅好多资深网民没有预见,甚至连马化腾本人都想不到。第一它不是创新,ICQ是英文“Iseekyou”的读音缩写,中文意思就是:我在 找你。它的功能就如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寻呼机,所以ICQ也被人们称之为“网络寻呼机”。1996年夏天,以色列的三个年轻人因为上网冲浪交流的需要而 设计了ICQ后,这个被形象地称为“网络寻呼机”的软件就以风卷残云之势卷走全球互联网用户的心。而OICQ在1999年2月推出时,且不说之前的ICQ 已经是世界级品牌,并占领了相当的中国市场,就算在国内也已经先有了PICQ、CICQ等聊天工具;第二是技术并不领先,与先前的几家相比并没有特别优 势。但它确实在仅2年的时间里发展了2000多万用户,无可争议地打败了所有对手,成为了事实上中国霸主。这就不得不让人对这一切的缔造者马化腾刮目相看 了。马化腾原来是一只“超级网虫”,他的名字在网迷中耳熟能详。

  三、第一代“网虫”

  马化腾年轻得有点令人意外,极像个脸庞清秀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处事低调,即使现在大红大紫,也看不出多少“少年得志”的自负,只有超越年龄的平静和淡然,只有谈到计算机和网络,才会不时露出开心的笑容和得意,他是个完全沉浸于IT感觉的人。

  少年时代的马化腾曾经极爱天文,但那毕竟有些遥远,当计算机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的生活中出现了新的主宰。他考入深圳大学后顺理成章地选择了计算机专 业,当时马化腾的PC水准已到了令老师同学刮目相看的地步,他既可以成为各种病毒的克星,为学校PC维护提供不错的解决方案,同时又经常干些将硬盘锁住的 恶作剧,让学校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虽然年纪不大,马化腾的网龄却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许多网迷已在慧多网上早早体会到网络的乐趣。而马化腾就是 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网他就乐此不疲,半年后自告奋勇地投了5万元在家里搞了四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承担起慧多网深圳站站长的角色,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久而 久之,深圳“马站”在慧多网上名声鹊起,但很少有人知道马站长其实只是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回忆起那段生活,马化腾有些自豪,“在网上我才会获得完全的 兴奋。”

  四、创立腾讯

  1993年从深大毕业后,他进入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专注于寻呼机软件的开发,并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的位置上,这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 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搞软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我则希望自己搞出的东西被更多 的人应用,也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

  实用软件概念不仅培养了马化腾敏锐的软件市场感觉,也使他从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写的东西可以卖钱。”马化腾是风靡一时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 合作开发的股霸卡在赛格电子市场一直卖得不错。马化腾还不断为朋友的公司解决软件问题。这使他不仅在圈内小有名气,而且也有了相当的原始积累。但他真正意 义上的第一桶金是来自股市。1994年入市的马化腾平静而有耐心的个性使其在股市上如鱼得水,手头很快就有了百万资金。他最精彩的一单是将10万元炒到 70万元。这为马化腾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

  许多网络界朋友的新变化令马化腾开始重新打量自己。IT的机会太多了,我为什么不可以抓住?

  于是,1998年,腾讯诞生了。这个名字带有很强的公司的定位含义,就是做有关互联网与通讯有关方面的业务。“腾”表示“信息跳跃的一种方式”。整个发展 过程,马化腾认为很简单、平常。但是“作为一家没有风险资金介入就成立的软件公司”,初期的每一笔支出都让马化腾和他的同伴“心惊”。

  在决定做OICQ的时候,当时国内已经有了两家公司先做,产品比腾讯更有市场名气。马化腾没有想得更多,除了因为这个产品可以和公司的主项发展业务移动 局、寻呼台、无线寻呼方案和项目相互促进外,也因为当时“飞华、China.com等许多公司有意向做及时通讯项目,市场显得很有发展前景。”

  做不了还不能撤呀?这是当时马化腾打好的如意算盘。

  五、柳暗花明

  可是事情并没这么好做,回忆起当初,马化腾说有很多东西值得回味。很多人认为腾讯的诞生和发展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传奇。但马化腾知道,“传奇”光环的背 后,是许多不为人知的艰难而困惑的日子。创业之初,为了能让腾讯存活下来,马化腾率领自己的团队做网页、做系统集成、做程序设计……“什么业务都敢接”。 但由于不懂市场和市场运作,腾讯的产品拿出去向运营商推销,却经常被拒之门外,“甚至连见我们都不见。”

  公元2000年,那可是OICQ的冬天,是腾讯的冬天,第一次网络泡沐席卷了整个中国互连网,腾讯也不能幸免,要出手让贤了。

  腾讯的高层某人找过中华网,新浪。100万这个现在让人觉得杯水车薪的数字,在哪个时候,腾讯觉得是天文数字了,可以放弃这个明天不太明朗的中国版的ICQ了,可是,中华网,新浪的高管层都非常客气的对腾讯去找他们的代表说:麻烦你从门外把门关上,好吗?

  当时,新浪,中华他们觉得太贵了,不就是一个对话嵌嘛,而且还严重存在侵犯以色列人ICQ权益的小东西,要100万,不买!大不了我们自己搞一个,后来的新浪的UC就是实证。

  在做个漂漂亮亮的新娘美梦破灭后,QQ明白,什么都要靠自己了,马化腾几乎是倾其所有,这个时候,QQ不知道自己的赢利点到底在哪里?注册资源是 很多,有什么用呢?难道QQ只能向申请QQ号码的用户收取可怜的一点注册费吗?(有一段时间QQ上,申请号码要收费,就是QQ最艰难的见证)

  重要的是这个时候,已经有风投公司这位百乐相中了腾讯这匹千里马了,风投公司砸钱帮助腾讯在香港上市了,QQ当时是没有现金资本的,如果一定要讲 资本的话,那就是许多许多与你我这样的数量高达3.4亿的QQ用户。从哪个时刻开始,腾讯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那是马化腾做梦都在想的时代,资本时 代,以后的QQ不会再没有钱,不会再寒酸,不会----

  现在说起来,马化腾还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现在他经常这样告诫同行:“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因为不到两年,OICQ注册用户数量超过3000万。

  马化腾是个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与其他创业者不同的是他绝不会单纯强调“我”的价值,他从心底里知道团队的意义。腾讯的几个创始人都曾在深圳电信、网络界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几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联网的人,这无疑可以在技术和业务层面为腾讯提供很多帮助。

  六、塑造“Q文化”

  短短4年,马化腾的QQ世界里有令人咋舌的1亿用户,对于全世界的任何一个网络服务商来说,都有些不可思议,可腾讯做到了;无疑,QQ已经成为一个王国。不过在马化腾眼里,用户过亿和日均39万的增长量已经不再具有多少吸引力。他更注重的是用品牌塑造文化。

  马化腾是应该觉得骄傲的,因为人们在看待QQ的时候,更多的是当做文化事物来看待的。曾经有一段转载率很高的论述,即使在今天来看也是非常贴切的:“这两 年互联网热,中国的网站们上亿上亿地扔钱下去,的确打造出不少知名的字符串来,比如Sina、Sohu、Netease。但只可以说是知名字符串而不是品 牌,原因也很简单,这些东西后面没有他们对应的品牌文化,你能告诉我Sina、Sohu、Netease对应的文化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吗?仔细算算,真正 能够够得上品牌两个字的恐怕也只有腾讯的QQ和他那只胖乎乎的企鹅标志——因为我至少知道QQ后面对应的文化是网恋、网友、网上沟通这些东西。”

  马化腾虽然是腾讯名副其实的老板,但他跑业务的时候,名片却只是简单地印上工程师的称谓,他希望客户从他身上看到腾讯有强大的后盾,而不是老板头衔。“像我们这样的小公司仅在深圳就有上百家之多,我们希望腾讯的经历为年轻人提供启发——腾讯的故事其实就是他们的故事。”

  七、未来之路

  在马化腾看来,腾讯的核心发展策略就是紧密围绕用户价值: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发展安全健康活跃的平台,“是腾讯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金科玉律。”他认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是腾讯价值的基础,“脱离了用户价值,腾讯的所有一切都将不复存在。”只有不断增加用户社区价值,注重平台健康发展,增加活 跃、忠诚用户,腾讯才可以有长远的发展。“因此在工作中,腾讯一直要求每个员工都以创造用户价值为己任,不断在营运、服务和创新上丰富和提高用户的体验和 满意度。”

  谈到腾讯的未来,马化腾有些风趣地表示,“今后将重点向跨国互联网巨头学习他们的持续发展和扩张能力。”“腾讯过去成长的经验告诉我们,竞争是发 展的动力,我们利用高素质的竞争对手促进我们更快地成长,虚心学习竞争对手的优点,坚持自主创新……在竞争中和竞争对手一起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四届国际潮青联谊年会上,马化腾说:在我们现在更加的清醒,在未来的战略整合方面会做创新。从底到上是低端到高端的发展,也就是下游到上游的发 展。同时我们要在有序进行的同时要看用户是否有需求。在不同的环境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在家里,可能对娱乐和商务的需求不一样,不要说我是商业人员就怎么 样。所以要考虑新经济商业模式的话,要考虑用户需要什么样的环境?腾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的通讯在全球排名第二。在亚洲是第一位的。同时我们的门户网 站在经过两年半的时间之后,一举进入了中国的三大网,这一点在中国排在第一位,在全球排在第五位。腾讯提供了在全球上最大的游戏平台,就是QQ游戏,在全 国超过了300万人的在线量,此外,腾讯还提供了最大的博客平台。同时腾讯还有巨大的投资量,在3G方面的量是最大的。在线生活就是人们起床到睡觉的时间 内都有服务,现在网络的成本非常的昂贵,我想只要我们创新,我们会有很多的机会。

马化腾的商业之路

第一部分:发现互联网的价值

  在业界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管理一家大企业方面,马化腾可能比不上杨元庆,但如果给他们同样的资金去创业,马化腾会远远胜过杨元庆。

  虽然这种说法有偏颇的成分在内,但不可否认的是,马化腾对于市场的敏感度、对同类产品的取优补劣,在中国网络界确实无人能出其右。换句话说,马化腾能够懂得如何把握潮流,知道该从潮流中学什么,并懂得将学到的东西进行怎样的改进。

  “马总对事物判断的眼光很独到,很特别!”在今天的腾讯公司,马化腾可以充分享受到来自职员的奉承。但平心而论,和比尔·盖茨等人相比,马化腾并不属于能够被划入天才范围的那类人。

  只想当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

  从一开始,年轻的马化腾就和当时大多数软件工程师不同,他并不安心于埋头机房与枯燥的代码打交道,而是非常注重程序的实用性。

  1984年,年仅13岁的马化腾跟着追赶经济大潮的父母举家从海南迁到了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潮头,以计算机配件为代表的电子加工业开始逐步成为深圳工业的主流,这使得青春期的马化腾有机会比同龄人更早地接触到计算机。

  当计算机的魔力展现在面前时,中学生马化腾认识到生活中出现新的主宰,他开始与那些神奇的二进制代码打起了交道。于是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高考时,马化腾想都没想就在志愿表上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求学的四年中,马化腾的“偶像”一直是在UNIX、C语言方面的大师级程序员,而在深圳大学内部,马化腾的计算机水准已到了令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的地步,甚至经常为学校计算机维护提供相当不错的解决方案。此时的马化腾就已经表现出了原始的价值意识――技术要转化成生产力,以清除机房机器中的各种病毒为条件来换取上机的时间,甚至为了能有更多的上机时间,常常干些将机器锁住的恶作剧,这一度让学校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1993年从深大毕业后,马化腾进入了当时业界名气很大的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专注于寻呼机软件的开发。由于表现优异,一直做到了开发部主管的位置上。回顾这段时光,对于马化腾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时代。

  “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搞软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我则希望自己搞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也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通过这段经历使马化腾更加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

  从软件到互联网 认识信息的商业价值

  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互联网普及之前,有许多网迷已在惠多网(FidoNet,它诞生在1984年的美国,非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上早早体会到网络的乐趣,马化腾就是其中之一。

  1995年,在惠多网上挂了半年之后,马化腾就义无返顾地投入了5万元,在家里搞了4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承担起了惠多网深圳站站长的角色,甚至为此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圳“马站”在惠多网上有着极高的人气。回忆起那段生活,马化腾有些自豪,“在网上我才会获得完全的兴奋,至今也没有改变过。” 当时马化腾为何会在网络上花这样一笔不菲的财力以及物力和人力?除去本身的兴趣所在之外,更重要的是马化腾认识到了网络能够带给自己的价值,他也需要对这个新生事物进行尝试和摸索,而这一切还要从当年马化腾的副业股票开始。

  在1992年以后的几年时间里,股市成为了中国经济的热点,尤其在深圳,炒股几乎成为了一项全民“运动”,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有一家公司的楼下就是营业厅,在营业厅看盘的时候还是5块钱一股,跑上楼找人买股票时,已经涨到了6块钱,下楼时就变成了7块钱。一个上午账面就多了几十万,吃饭都不知道什么味道,简直是捡钱。”

在这种形势下,仅仅工作了一年多的马化腾也跟随大潮进入了股市。在炒股的同时,马化腾发现有一种安装在计算机上的板卡能通过网络实时显示股票走势,这无疑方便了那些希望在家中就能了解股市实事动态的股民们。

  “别人能做,自己为什么不能做?”马化腾和几个朋友一起分析了市场上已有的各种股票板卡优缺点,并模仿相关的产品,开发出了风靡一时的股霸卡,甚至有一段时间在深圳著名的赛格电子市场卖断了货。

  通过股霸卡以及平静而有耐心的个性,马化腾两头“开花”,在股市上也如鱼得水,手头很快就有了百万资金,这也为马化腾后来的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而此时,网易丁磊正流落广州街头,还在抱怨“人生就像一盒手榴弹”。

  赚到了钱的同时,马化腾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信息的价值将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也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如何将它转化成实在的商品价值?

  “要相信自己写的东西可以卖钱。”实用软件概念培养了马化腾敏锐的软件市场感觉,但通过开发能够联网显示即时信息的股霸卡,马化腾认识到了信息的价值,也使得自己将目光开始转向互联网。

  创业只是为了将兴趣和职业结合

  马化腾最初的创业想法其实并不复杂,和许多成功人士的最初想法一样――“探索、提升自己的价值”,当时,马化腾手中已经有了百万的原始积累,已经不再需要为生计而奔波,可以使自己把精力和爱好更有目的地转移到自己更热爱的行业上。

  马化腾热爱互联网,但当时润迅开发部主管的职位却与自己对于互联网的兴趣发生了冲突。 作为开发主管,因为市场的需求,公司要求马化腾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必须放在寻呼业务上,而对于马化腾提出关于互联网方面的相关开发,由于当时寻呼业的火爆形势,使得润迅并没有重视。

  由于职业不能与自己的兴趣互联网关联,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网民,已经深刻认识到互联网价值的马化腾开始有了离开润迅自主创业的想法,但惟一让马化腾感到担心的就是做互联网软件是否有前途。

  “丁磊后来的成功为我带来了启发,只要去做,在互联网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1998年2月,由于资金紧张,在丁磊将耗时7个月写出的网易免费邮箱系统及163.net域名以119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位于广州的飞华网之后,对于摇摆不定的马化腾而言,中国互联网未来的走向无疑开始变得清晰起来:网络必然会成为今后的一种潮流。从现在看来,马化腾当时的决定尽管有着一定的风险性,但无疑是明智的――随着手机的兴起,寻呼业务迅速地走向了衰落。

  1998年底,27岁的马化腾与大学同学张志东一同创办了腾讯,开始研发无线网络寻呼系统。这套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让用户可以不必拨打长途电话,而直接通过互联网将信息发送到寻呼机上。实际上,在创建腾讯之初,马化腾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不是非常明晰,“只是感觉可以在寻呼与网络两大资源中找到空间”,所有的判断是来自自己5年来的网龄和职业经验。

  随后3个月,他推出了QQ的前身OICQ,即使从当时来看,OICQ也不是什么划时代的创新,完完全全是马化腾以往热衷使用的ICQ的一个翻版。

第二部分:“抄”来创业路

  创业对于马化腾而言,并不是一帆风顺。正如马化腾自己所言,“在腾讯发展的过程中,每一刻都可能死掉。”而马化腾的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认识到了其他创业者往往容易进入的误区,其中最关键的一个误区就是:似乎只有“绝对的创新”才能成就中国互联网。 最初的“抄袭”是为了生存

  有前人成功的事例在先,使得后来者创业成功的概率会增大很多,这是一个最为简单的道理。但事实并不如此,在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却往往被淹没在一片高呼“创新”的论调中。

  严格上讲,当时在中国IT业和马化腾一样出色甚至比他更出色的人不在少数,但往往这些人最终的失败却是因为创新,“大多数都是因为‘死’得太有理想”――有人曾经如此评论。

  在个人创业上,如何选对一条有发展前途的路往往才是最为重要的。因为新生事物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没有人会告诉你这条路是否有前途”,“抄袭”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风险,“对于创业者而言,能够最终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看来,模仿ICQ做OICQ是当时马化腾惟一能够选择的一条道路。只要身处深圳,自然能够感觉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热度,创业在一段时间内竟然是深圳互联网业的主旋律,但在深圳,大把的新机会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多新鲜事物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这使得马化腾并没有十足的信心。

  “当时只有干自己最为熟悉的事情”,对于马化腾而言,当时的门户网站、邮箱等热门的业务,并不是自己的特长,自己最熟悉的互联网软件ICQ就成为了惟一的切入点。直到如今,依然有部分技术至上的业界人员对马化腾和QQ的成功存在着异议,认为OICQ完全是一款抄袭ICQ的软件,并没有任何的新意。

  事实上,QQ的诞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腾讯的几个创始人也曾进行过激烈的争论――ICQ已经是世界级品牌,并占领了相当的中国市场,在国内也已经先有了PICQ、CICQ等聊天工具;其次是自己的技术并不领先,与先前的几家相比并没有特别优势……在这种形势下,使得很少有人会去关心一个小小的聊天软件――这也为马化腾留下了机会。

  “和疲软的西方经济比较,中国经济能够出现巨大的奇迹,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无聊的方式不同。”原8848总裁王峻涛后来在谈到短信的崛起时的一番论断非常准确。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中国用户对中文环境ICQ的服务有极大的需求,而市场上流通的各种版本并没有完全解决中国特色的问题。例如ICQ的信息只能保留在单机上,一旦用户更换机器登陆,所有联系人的信息都将丢失。在计算机在当时还不普及的情况下,对用户而言,无疑影响了使用者的便捷程度。后来许多专业分析人士纷纷指出“QQ能够在网上风行,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符合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和沟通方式”。

做出一套服务器端信息保存的程序,对于一个技术人员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但将两端的功能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有机的结合,产生全新的效应并受到网民的追捧,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把QQ放到互联网上供用户免费使用后,居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展了500万用户,就连马化腾本人也没有想到。

  在腾讯不再为用户数量发愁的时候,马化腾开始积极寻找各种可能赢利的点。此时的腾讯是在与时间赛跑,“等新的模式开始赢利的时候,腾讯很可能已经担负不起OICQ的运营费用”,所以马化腾并没有思考新的模式,而是从韩国同行那里找到了OICQ赢利的可能性。当时韩国流行给虚拟形象穿衣服的网络服务,马化腾眼睛一亮,开始联系耐克阿迪达斯等企业,把他们最新款的衣服放在网络上,供QQ用户付费使用。

  由此开始,腾讯才真正生存了下来。“如果做其他不熟悉的业务,腾讯也许很早就死掉了”,马化腾后来坦然承认腾讯在发展初期确实危机重重,值得庆幸的是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发展方向。

  活着的惟一法则就是眼前利益,马化腾也不能例外

  如今的腾讯市值35亿美元,2006年第一季营收超过8000万美元,皆为中国互联网之最。但恐怕没有人想到过,马化腾最初的想法竟然是想等QQ成熟后卖掉套现。从当时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阶段来看,马化腾的最初想法无疑是正确的,个人英雄们的最终出路大多是卖掉自己的成名作品。 即使这样,对于技术型创业的创业者而言,卖掉产品也是需要重新学习的一门课程,对马化腾也不例外。在研发出OICQ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困难和挫折,由于不懂市场和市场运作,OICQ拿出去向运营商推销,却经常被拒之门外,“甚至连见我们都不见”。平心而论,当时营运商的态度完全可以理解――在ICQ风行的时候,运营一个新的聊天工具确实风险很大,毕竟赢利是运营商最根本的追求。

  即使和一些有意向购买OICQ的公司谈判也并不顺利,每当进行到实质性阶段时,对方公司却“不理解腾讯技术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表示只能按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多少个桌椅板凳来买”。最后,一连谈了4家都没有达到预计100万的底线,最高的一家也只出到60万。后来在业界谈论最多的,并不是腾讯如何以及为何成功,而是有多少人打过它的主意――不乏有网络业高管以惋惜的口气回忆说,自己的公司曾在什么价位上试图买下腾讯,但最终失之交臂。

  与此同时,对QQ的大量下载和暴增的用户量让公司难以支撑――因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都让当时小作坊式的腾讯公司不堪重负,没有资金更新设备,工作人员也快发不出工资,“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计算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网页、系统集成、程序设计……什么业务都敢接”,正如马化腾自己所言,当时的期望很简单,让公司活下去。

  如果不是看到老友丁磊拿到了风险投资,不堪重负的马化腾最终很有可能就60万卖掉QQ(因为版权问题,后改名为QQ)。然而网易获得风险投资使马化腾意识到了互联网还有其他的玩法,也使马化腾意识到QQ可以“玩”出更大的空间,“我们决定自己‘养’下来”。

  为了获得风险投资,马化腾和其他合伙人一共做了六个版本的商业计划书,每一份都有20多页,但往往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但1999年的深圳高交会挽救了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凭借OICQ仅半年占领的市场地位,马化腾幸运地拉来IDG李泽楷旗下盈科数码220万美元的投资,这无疑为腾讯找到了活路。

  “我们曾险些把开发出的QQ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别人。现在有点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当腾讯在香港上市后,马化腾这样评价自己当年的经历。

第三部分:后发制人一定要“抄”

  八年前,马化腾开始做IM(即时通讯),现在用户数量第一;在三年前开始做门户,现在流量第一;做休闲游戏,将业界老大联众取而代之;进入网游后成长势头凶猛,让盛大、网易开始警惕;一年前开始电子商务,在拍卖和在线支付上一出手,让马云、王志东等前辈紧张万分。在中国互联网业,做到横跨多个业务线的企业并不少,却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像马化腾这样在多条业务线上同时做到领先,那么马化腾是如何做到的?

  当今的互联网市场变化得太新太快,几个月的时间就会冒出很多新事物,凭什么判断热点?换句话而言,这意味着任何的结局都有可能出现,仅仅由自己主观来判断,只会导致出错的几率增大。相比之下,如果有“先行者”,就可以观察别人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然后再改进。“我不争第一,没意义。新产品一出来就要保证稳定,不能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要慎重。”马化腾说。

  先做最有把握的事情

  “腾讯的步伐过于谨慎”,不少业界人士如此评论腾讯,“如果腾讯能冲劲更足一些,腾讯的规模会比今天更大。”对于这种评论,马化腾坦然承认在发展问题上自己的确显得比较保守。因为自己信奉的哲学是“先做最有把握的事情”。

  “是否具备成功的条件,能否做成?”在开展每一个新业务之时,马化腾都要求包括自己在内的相关人员自我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把握,自己宁可不做。马化腾这样的态度与马云形成了鲜明对比,甚至业界流传着如此的调侃:马云是完全不看底牌、把自己全部筹码压上“豪赌”,而马化腾是完全相反,回回看底牌,精打细算的玩法。

  “为什么腾讯能够在短短的7年中发展到如此的规模,在许多新业务上并没有走太多的弯路?”这与马化腾的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腾讯为什么没有从众奔赴纳斯达克上市的事例最能说明问题。

  “承销顾问里,六家建议在香港,四家建议在纳斯达克,三家建议两边同时上,搞得我头都大了。”当时的马化腾面临着抉择。很明显,从顾问的建议中不难看出,腾讯选择香港上市无疑把握会更大一些,尽管香港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要比美国低。选择香港上市无疑更符合马化腾的理念。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效果不错:2004年6月16日在港上市以来,腾讯的股价一直在稳步上升,远高于在美国的网易和新浪。甚至丁磊也公开表示,准备炒一炒腾讯的股票。

  同样,关于业务扩张的问题,在腾讯内部马化腾并不是一点压力都没有。作为管理层集体决议的制度,马化腾经常会和其他人发生冲突,激烈程度曾达到拍桌子,甚至摔门而去。

  据一位腾讯的中层员工透露,对于从何种业务开始入手,当时腾讯高层观点各不相同,尤其集中在做电子商务、搜索还是门户问题上,争论最为激烈。而当时的形势是微软旗下的IM平台MSN开始进入中国,同时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随着微软的脚步纷纷向腾讯宣战,毕竟IM对用户有着邮箱、游戏等其他任何业务所无法比拟的粘性,腾讯遭遇到了成立以来的最大挑战。

  此时做电子商务无疑是占据了行业的制高点,在2003年,电子商务毕竟还是一个新兴的业务,潜力很大。而做门户,腾讯面前已经有了三座“大山”。但马化腾认为正是由于“门户”和休闲游戏是中国互联网业最为成熟的业务,无论从人才和用户上都较电子商务更有优势,因此做起来相对会更有把握。

  于是,马化腾挖来了在网易以及TOM都做过内容总监的孙忠怀开始筹建qq.com,同时也推出游戏平台,主攻以棋牌类为主的休闲游戏。仅一年时间,到2004年年底,凭借以亿计的QQ用户规模,QQ游戏的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到达了100多万,超过联众成为最大的休闲游戏门户,仅仅两年半时间,qq.com也成为流量最大的中文门户。

  当以阿里巴巴百度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和搜索业务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主旋律后,看清了形势的马化腾才针对搜索和电子商务分别推出了“搜搜”和“拍拍”网。

  毫无疑问,这种理念尽管有时会使腾讯贻误更好的战机,但却保证了腾讯在战略发展的大方向上不会出现偏差,这对于已经度过创业期进入发展期的腾讯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变幻莫测的互联网行业。

  “抄袭”的目的是创新

  “马化腾是业内有名的抄袭大王,而且他是明目张胆地、公开地抄……”王志东对此毫不忌讳。“现在腾讯拍拍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创新,所有的东西都是抄来的。”对于淘宝网“招财进宝”的流产,马云毫不掩饰对马化腾和腾讯的指责。

  在百度的搜索栏中敲入腾讯和抄袭两个关键字,搜索结果是220,000项,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业界对马化腾的看法,但这种看法未必正确。

  “微软、Google也是抄袭大王,从Windows到Office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东西。”对于落了个“抄袭者”而非“创新者”的骂名,马化腾却不以为然,“抄可以理解成学习,是一种吸收,是一种取长补短。”不可否认的是,在IT领域确实如此,只要好的东西就难免会被模仿抄袭。

  “做企业不是比谁动手早,而是比谁活得长。”后来丁磊对互联网企业发展的论断深得马化腾的赞同。实际上,早在2001年,任正非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就已经阐述过这样的观点。

  为此马化腾不是没有品尝过苦涩,稍微有些网龄的网民都记得腾讯早期曾经做过邮箱业务,但推出没多久就被停掉了,甚至连马化腾自己都承认“不愿用第二次”。当时马化腾认为这个项目简单,不需要花费什么精力,“搭起架子就推出去了”。尽管注册使用的人很多,但由于当时邮箱竞争太激烈,烧钱多,却没有盈利模式,导致最后根本无法支撑邮箱系统的正常运营。 有了这次深刻的教训,马化腾又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老办法”无疑还是正确的――“谋定而后动”,前提是不能一味的模仿,更重要的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正如狄恩?卡曼所言,顾客买的不是发明或技术,而是能解决问题的创新。“所以我不盲目创新,最聪明的方法肯定是学习最佳案例,然后再超越。”实际上,QQ早期的崛起,就是马化腾“抄袭”理论最好的实践版本。

  “辛苦做出来的新业务,腾讯其实就在后面等着,他们庞大的用户群,要来占市场也是事半功倍的事情。”正如后来TOM的王雷雷略带嫉妒的言论,“那么大的活跃用户群,插根扁担都开花。”确实如此,拥有庞大用户群的平台并不少,像许多游戏、邮箱、门户都拥用大量的用户,但为什么成功复制其他业务的却几乎没有?

  至此以后,马化腾形成一个“后发”的惯例――在决定某项新业务在何时推出的时候,他考虑的是如何将企业自身的学习周期与该产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协调,形成一个比较稳妥的扩张节奏,保证企业始终在当前业务与未来扩展之间建立一种平衡。例如最近与淘宝网“招财进宝”流产牵缠在一起的腾讯的电子商务业务,事实上,早在2003年当阿里巴巴闭门研发C2C的时候,腾讯也在同步研发,甚至一度提出与阿里巴巴合作,但终因马云出让的股份太少而作罢。电子商务计划一直搁置,直到2005年淘宝大功告成,腾讯才在当年9月拿出了自己的电子商务业务。

  大者是否恒大

  互联网行业的特点之一就是,风光总是暂时的,没有谁敢说自己能稳坐钓鱼台。大者恒大只是大者的自我抚慰,大者被后来者挑落于马下的传奇故事,一直不停地在互联网世界中上演着。成为业界的领先者后,腾讯的角色将从跟随别人转变成被别人跟随,这对于马化腾“后发”的策略而言,无疑是一个考验,因为总有一天“模仿”会没有对象。

  6年以前,对于新浪、搜狐们来说,即时通讯软件是副产品,不会用尽全力去投入,所以在这个领域它们打不过腾讯;当它们真正意识到重要性,重新重视起这个行业的时候,QQ 的先发优势已经形成。

  而现在,由于QQ用户群的巨大优势,必然会使腾讯自觉不自觉的产生“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惰性,严格意义上这种优势意识往往很难连根排除,在腾讯扩展其他领域的过程中,如何保证自己不出机制或者意识上的问题,从而错失重要市场?

  这对于马化腾来说才是真正的问题。在如今的互联网竞争环境里,腾讯的对手们也同样在进行着各式各样的调整和扩张,谁都没有压倒一切的优势。

  尽管马化腾公开的表示过腾讯的多元化发展战略不是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而是走相关多元化的战略,也就是说腾讯所发展的任何一项业务都与腾讯的核心优势结合,但实际上,这种多元化的战略往往会因为“战线”太长收不住而出现问题。

  随着MSN进入中国市场,所有的网络公司都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在即时通信领域,MSN在中国使用人群更让腾讯感到如芒刺在背,尽管QQ目前还拥有60%的市场份额,但是这个比例随着MSN Messenger、Skype的侵入而在逐年下降,IM市场只会火拼得越来越激烈。

  同样,在休闲游戏能快速做成名副其实的第一,是因为这是一个既缺乏技术含金量,又不需要太多质量管理的业务;但门户不一样,大型网游也不一样,腾讯的用户虽然众多,但新闻的质量能否超过新浪、网游的质量能不能超过盛大,一切还都存在着许多的变数,需要极长的时间通过圈占市场份额去证明。至于电子商务和搜索,更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东西,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这种局面是此前腾讯所没有面对过的,也无从向对手学习的。

  还有就是多元化带来的团队膨胀及管理上的挑战。到目前为止,腾讯的员工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名,尤其近两年以翻番的速度在增长,尽管马化腾将各个自己看来不太适应的高管职位都让了出来,但不可否认的事,这样实际上并不利于腾讯的决策

  马化腾如今被业界形容为“.com公敌”,互联网界完全是一幅“围剿腾讯”的局面,“看来,中国互联网行业里的钱还是太多了,大家都资金过剩。”马化腾的调侃掩饰不住一丝的无奈,毕竟现在的腾讯需要自己操心的事情太多了。

马化腾人物观点

做产品要像小白用户那样思考

  我的风格是:要务实和专注,永葆激情,求知若渴;要快速思考,坚定执行;要关注战略、速度与细节,亲力亲为。要像“小白”用户那样思考,并每天高频使用产品,不断发现不足,一天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就会引发口碑效应

  好产品不需要所谓特别厉害的设计,因为自我感觉特别好的人就会故意搞一些体现自己厉害,但用户完全不需要的东西,这往往是舍本逐末了。资源只是加法,产品力才是王道。10个都弱不如1个很强。否则一堆做不起来的产品,只能减分、分散精力。、

互联网将“连接一切”

  互联网是主体经济社会的一部分,“互联网+”将连接实体、产业服务、个人、设备等一切基本要素,创造出一个“互联网+”的生态体系。

马化腾社会评价

  马化腾在模仿间不经意打造了一个庞大的‘QQ帝国’,为中国人创造了全新的沟通方式。

  互联网新锐马化腾,把一个SNS聊天工具打造成不可或缺的QQ,将腾讯变成了互联网商业帝国。被称为互联网公敌的马化腾。在腾讯成立的十年里,马化腾不断给自己树敌,最后,成功地走到了‘全民公敌’的境地。

  温和、为人低调,但却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他1998年创立的公司已经发展到如此的高度,但他不只是建立一个成功的企业,并在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中,将独生子女家庭以及庞大的移动互联网人口联系起来。

  他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但是也是最低调的富豪之一。他创造了中国最大的网络公司。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0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27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马化腾"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58.51.194.* 在 2010年3月14日 18:18 发表

垃圾 一个

就会模仿人家~

回复评论
古陆健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1月19日 08:55 发表

马化腾是好样的!!!有借鉴才有进步!!!自己实力不济的时候,就是应该向别人学习!!相比实力不济又不肯向别人学习的人,马化腾算是一个高手!!!

回复评论
113.132.95.* 在 2010年12月18日 23:22 发表

58.51.194.* 在 2010年3月14日 18:18 发表

垃圾 一个

就会模仿人家~

确实是强盗行径,不过没什么,适者生存

回复评论
113.12.190.* 在 2011年6月28日 17:04 发表

马化腾抄袭确实比较严重,不过大家骂规骂,还是每天使用着他的产品。不能否认,腾讯在细节上做得确实很出色。用户体验都很好,这也许就是他成功的原因吧

回复评论
114.100.245.* 在 2011年7月3日 10:17 发表

垃圾 一个

就会模仿人家~

回复评论
杨若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6日 15:26 发表

很好,,,很强大。

回复评论
124.163.246.* 在 2012年4月11日 11:11 发表

抄袭女生,姐笑了

回复评论
14.220.76.* 在 2013年1月28日 13:39 发表

马来狗.玩个CF都那么坑爹..

回复评论
59.50.85.* 在 2013年3月20日 00:50 发表

不管任何方式,只要打赢,就是好方法。 牛人一个

回复评论
202.100.229.* 在 2013年3月27日 14:29 发表

只要打赢,就好

回复评论
117.136.34.* 在 2013年6月16日 18:35 发表

创业,学习学习

回复评论
112.95.241.* 在 2013年6月19日 14:33 发表

124.163.246.* 在 2012年4月11日 11:11 发表

抄袭女生,姐笑了

姐吗?请留下电话号码,咱聊聊呗!

回复评论
119.147.225.* 在 2013年7月6日 19:17 发表

看完我知道了创业的困难,太佩服马哥了……

回复评论
116.231.87.* 在 2013年7月7日 11:02 发表

如果中国像国外一样的生存模式,也就没有今天的腾讯了。。。是国内形式造就了腾讯。

回复评论
183.94.190.* 在 2013年7月11日 10:16 发表

你们骂了有种的都别玩儿腾讯游戏都别沾腾讯的东西您敢么?

回复评论
117.36.111.* 在 2013年7月12日 09:01 发表

坑爹你别玩呀,还是你贱

回复评论
211.136.115.* 在 2013年8月4日 23:54 发表

114.100.245.* 在 2011年7月3日 10:17 发表

垃圾 一个

就会模仿人家~

你模仿给我看看

回复评论
58.253.236.* 在 2013年8月18日 17:53 发表

马化腾的抄袭很理智

回复评论
202.110.65.* 在 2013年12月19日 11:37 发表

马化腾没脸

回复评论
101.18.60.* 在 2014年2月1日 10:37 发表

很有成就的人有属于自己的自信

回复评论
119.85.41.* 在 2014年2月27日 22:47 发表

还是蛮佩服小马哥的

回复评论
113.142.17.* 在 2014年10月15日 04:20 发表

赞同抄袭

回复评论
啦啦啦 (Talk | 贡献) 在 2015年12月18日 11:28 发表

成功的商者 借鉴的达人

回复评论
120.124.199.* 在 2016年12月13日 09:52 发表

了不起的人

回复评论
192.168.1.* 在 2018年6月3日 22:35 发表

dvd是

回复评论
58.51.229.* 在 2020年4月28日 19:56 发表

????????????

回复评论
M id 35171c4d8c7f8a5d095f2b7a8c1966e8 (Talk | 贡献) 在 2023年2月14日 15:31 · 浙江 发表

2018年4月,获《时代周刊》2018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荣誉。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