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西奥多·莱维特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Levitt)
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
放大
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

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1925~2006年):哈佛商学院资深教授,现代营销学的奠基人之一

目录

西奥多·莱维特简介

  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已故哈佛商学院资深教授,他是市场营销领域里程碑式的偶像人物,其营销思想构筑起了现代营销理念的基础。正如当代营销大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所说,“莱维特就是营销的代名词”。

  西奥多·莱维特还曾经担任《哈佛商业评论》的第八任主编。莱维特一生著述丰厚,拥有近10部著作,还有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26篇文章(4篇获得“麦肯锡奖”)。其中《营销短视症》Marketing Myopia,196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一发表就引起了轰动,40多年来,总共售出的重印本已超过85万份,是《哈佛商业评论》历史上最为畅销的文章之一。他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心编撰的、但又充满争议的书籍和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和实业界人士。

西奥多·莱维特经历

影响世界进程的100位管理大师
1.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
2.罗伯特·欧文
(Robert Owen,1771-1858)
3.查尔斯·巴贝奇
(Charles Babbage,1792-1871)
4.弗雷德里克·W·泰勒
(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
5.卡尔·巴思
(Carl G. Barth,1860-1939)
6.亨利·甘特
(Henry L. Gantt,1861-1919)
7.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Frank B. Gilbreth,1868-1924)
8.莉莲·吉尔布雷斯
(Lillian Moller Gilbreth,1878-1972)
9.哈林顿·埃默森
(Harrington Emerson,1853-1931)
10.莫里斯·库克
(Morris Cooke,1872-1960)
11.亨利·法约尔
(Henry Fayol,1841-1925)
12.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1864-1920)
13.林德尔·厄威克
(Lyndall F. Urwick,1891-1984)
14.卢瑟·古利克
(Luther H. Gulick,1892-1993)
15.玛丽·帕克·福莱特
(Mary Parker Follett,1868-l933)
16.雨果·孟斯特伯格
(Hugo Munsterberg,1863-l9l6)
17.乔治·埃尔顿·梅奥
(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
18.弗里茨·罗特利斯伯格
(Fritz J. Roethlisberger,1898-1974)
19.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20.亚伯拉罕·马斯洛
(Abraham Maslow,1908-l970)
21.克莱顿·阿尔德佛
(Clayton Alderfer)
22.戴维·麦克利兰
(David McClelland)
23.道格拉斯·麦克雷戈
(Douglas McGregor,1906-1964年)
24.约翰·莫尔斯
(John Morse)
25.威廉·奥奇
(William G. Ouchi)
26.克瑞斯·阿吉里斯
(Chris Argyris)
27.库尔特·勒温
(Kurt Lewin,1890 - 1947)
28.利兰·布雷德福
(Leland Bradfurd)
29.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B. F. Skinner)
30.阿尔伯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31.莱曼·波特
(Lyman Porter)
32.维克托·弗鲁姆
(Victor H. Vroom)
33.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Frederick Herzberg)
34.斯塔西·亚当斯
(J. Stacy. Adams)
35.哈罗德·凯利
(Harold H. Kelley)
36.哈罗德·孔茨
(Harold koontz,1908-1984)
37.切斯特·巴纳德
(Chester Barnard,1886-1961)
38.斯坦利·西肖尔
(Stanley E. Seashore)
39.罗伯特·坦南鲍姆
(Robert Tannenbaum)
40.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小组
41.伦西斯·利克特
(Rensis Likert)(密执安研究)
42.罗伯特·布莱克
(Robert R. Blake)
43.弗雷德·菲德勒
(Fred E. Fiedler)
44.罗伯特·豪斯
(Robert J House)
45.保罗·赫塞
(Paul Hersey)
46.理查德·约翰逊
(Richard A. Johnson)
47.弗里蒙特·卡斯特
(Fremont E. Kast)
48.詹姆斯·罗森茨韦克
(James E. Rosenzweig)
49.詹姆斯·格黑尔·米勒
(James Grier Miller)
50.梅萨·罗维奇
(M. Mesarovie)
51.彼得·德鲁克
(Peter Drucker)
52.欧内斯特·戴尔
(Ernest Dale)
53.威廉·纽曼
(William Newman)
54.艾尔弗雷德·P·斯隆
(Alfred P.Sloan)
55.保罗·劳伦斯
(Paul R. Lawrence)
56.弗雷德·卢桑斯
(Fred Luthars)
57.琼·伍德沃德
(英国,Joan Woodward)
58.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59.埃尔伍德·斯潘塞·伯法
(Elwood Spencer Buffa)
60.W·爱德华兹·戴明
(W. Edwards Deming)
61.约瑟夫·朱兰
(Joseph Juran)
62.戴尔·卡耐基
(Dale Carnegie)
63.詹姆士·钱皮
(James Champy)
64.马文·鲍尔
(Marvin Bower)
65.大前研一
(Kenichi Ohmae)
66.汤姆·彼得斯
(Tom Peters)
67.布鲁斯·亨德森
(Bruce Henderson)
68.亨利·福特
(Henry Ford)
69.小托马斯·沃森
(Thomas Watson Jr.)
70.戴维·帕卡德
(David Packard)
71.盛田昭夫
(Akito Morita)
72.松下幸之助
(Konosuke Matsushita)
73.罗伯特·汤赛德
(Robert Townsend)
74.哈罗德·杰宁
(Harold Geneen)
75.伊戈尔·安索夫
(Igor Ansoff)
76.迈克尔·波特
(Michael Porter)
77.加里·哈默尔
(Gary Hamel)
78.理查德·帕斯卡尔
(RiChard Pascale)
79.罗莎贝斯·莫斯·坎特
(Rosabeth Moss kanter)
80.查尔斯·汉迪
(Charles Handy)
81.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
(Alfred Chandler)
82.苏曼特拉·戈沙尔
(Sumantra Ghoshal)
83.彼得·圣吉
(Peter Senge)
84.吉尔特·霍夫斯塔德
(Geert Hofstede)
85.冯斯·琼潘纳斯
(Fons Trompenaars)
86.艾德佳·沙因
(Edgar Schein)
87.埃里奥特·杰奎斯
(Elliott Jaques)
88.阿尔文·托夫勒
(Alvin Toffler)
89.约翰·奈斯比特
(John Naisitt)
90.玛丽·帕克·福列特
(Mary Parker Follett)
91.沃伦·本尼斯
(Warren Bennis)
92.劳伦斯·彼得
(Laurence Peter)
93.西奥多·莱维特
(Theodore Levitt)
94.菲利普·科特勒
(Philip Kotler)
95.杰伊·洛希
(Jay W. Lorsch)
96.爱德华·劳勒
(Edward Lawler)
97.沃伦·施密特
(Warren H. Schmidt)
98.简·莫顿
(Jane S. Mouton)
99.特伦斯·米切尔
(Terence R. Mitchell)
100.肯尼斯·布兰查德
(Kenneth Blanchard)
[编辑]

  西奥多·莱维特1925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附近的一个小镇,为躲避纳粹迫害,十岁时随全家移居美国俄亥俄州。高中毕业后他加入了美国陆军,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退役后他先后就学于安提奥奇学院和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后一度执教于北达科他大学,1959年加入哈佛商学院,不久即获得了很高的国际声望。《营销短视症》(Marketing Myopia,1960)最初刊登于《哈佛商业评论》,一经发表即大获成功,1,000多家公司索要了35,000份重印版,40年来,总共已售出850,000多份,是《哈佛商业评论》历史上最为畅销的文章之一。

  1983年,刊登于哈佛商业评论的另一篇文章《全球化的市场》(Globalization of Markets)再次引起轰动,在国际商业界引发了至今不能平息的争论,它使"全球化"一词载入了管理学词典,文章中莱维特做出了一个大胆预言:全球化已然来临,不久之后全球性公司将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以同样的方式销售它们的商品与服务。他在文章中明确提出了"全球营销"的概念。他呼吁多国公司向全世界提供一种统一的产品,并采用统一的沟通手段。他发现,过于强调对各个当地市场的适应性,将导致生产分销广告方面规模经济的损失,从而使成本增加。他的观点激起了一场暴风雨式的争论,不仅引起了学术界的震动,同时也引起了实际从事营销活动的人士的浓厚兴趣。二十年后的2003年5月,哈佛商学院举办了为时两天的"全球化市场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六十多位学者和商界精英出席了讨论,由此可见其深远的影响,而莱维特本人却因健康欠佳,未能出席。

  西奥多·莱维特的创作包括了《业务增长市场学》(Marketing for Business Growth,1974)、《第三产业》(The Third Sector: New Tactics for a Responsive Society,1973)等近十部著作,以及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26篇文章(其中四篇获得过"麦肯锡奖")。

  西奥多·莱维特的书籍和文章为他赢得了哈佛校园外的大批追捧者,在哈佛商学院,他也是备受欢迎的老师和精明干练的行政人员,从1977年到1983年,他是学院市场部的主任;1979年,他被命名为爱德华·W·卡特工商管理教授。1990年,莱维特离开教坛时已成为传奇式人物,他从实践与理论上改变了市场营销学。

  西奥多·莱维特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第一篇文章写于1956年,题目是《变化中的资本主义特性》(The Changing Character of Capitalism),这篇文章引起了标准石油公司高层的注意,莱维特也因此步入了事业的又一阶段,成为芝加哥地区石油工业的咨询师。两年后,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另一篇文章(《社会责任的危险性》,1958)使他重返哈佛商学院。《营销短视症》就写于不久之后的一个晚上,第一稿只花了四五个小时,在这篇营销学经典文章中,莱维特提出了一个使他声名远扬的观点:由于大多数企业过于偏重制造与销售产品,使营销成了"后娘养的孩子",这就是"营销短视症",强调的是从卖方需求着眼的销售,忽视了从顾客需求着眼的营销,现代营销学的核心理念就是两句话:一、要强调营销,而不是销售。二、营销要从顾客出发,而不是产品。大师的理念没有错,大家的实践容易错。顾客往往被口头上强调,营销常常被形式上重视,而且,一些公司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了近在眼前的产品。"营销短视症"尚未治愈,"营销远视症"开始流行。 这也是莱维特始料未及的。

西奥多·莱维特的著作及论文

  • Creativity Is Not Enough,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63.
  • Thinking about management, 1991, New York : Free Press
  • Levitt on marketing, 1991, Boston, Mass. :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 The marketing imagination , 1986, New York : Free Press (New, expanded ed.)
  • After The Sale Is Ove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1983, p. 87-93.
  • The marketing imagination, 1983, New York : The Free Press
  • The Globalization of Marke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983.
  • Marketing Intangible Products and Product Intangibl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981, p. 94-102.
  • Marketing Myopia,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60.
  • Marketing for business growth, 1974, New York : McGraw-Hill, First ed. published in 1969 under the title: The marketing mode.

西奥多·莱维特的荣誉

  西奥多·莱维特一生获奖无数,除了"麦肯锡奖"之外,他的《营销创新》(Innovation in Marketing)一书获1962年度管理学院杰出商业书籍奖;1969年获商业新闻约翰·汉考克奖;1970年获"年度营销人"帕林奖;1976年获乔治·盖洛普卓越营销奖;1978年全美营销协会杰出贡献奖以及1989年国际管理理事会威廉姆·M·麦克菲利奖

  2006年6月28日,长年忍受病痛折磨的莱维特终于撒手西去,享年81岁。他生前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争论,他的论点为他人的对立论点洒下了种子,开创了对话的空间,如今斯人已去,但他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将永远启迪和激励着我们开拓视野,积极思考。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5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西奥多·莱维特"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19.126.101.* 在 2009年11月28日 13:54 发表

太好了。

回复评论
Tangje2121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2月16日 11:47 发表

新手上路

回复评论
118.125.16.* 在 2009年12月28日 14:12 发表

不是一个层次的诶

回复评论
116.63.130.* 在 2010年4月10日 18:26 发表

我是个菜鸟,但是我能感到他的一些观点我十分认同

回复评论
103.233.80.* 在 2015年1月17日 14:53 发表

请问关于物流服务的五个层次的理论是不是这位大师提出来的,是在哪篇文章里提出来的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