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罗森茨韦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James E. Rosenzweig)目录 |
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James E.Rosenzweig),著名的管理学家,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之一,1963年与约翰逊、弗里蒙特·卡斯特三人合写《系统理论和管理》、1970年与弗里蒙特·卡斯特合作发表的《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系统管理理论。 以他为代表的系统管理学派主张:要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和原理来全面分析和研究管理问题;把系统理论和管理理论结合起来,通过系统来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
詹姆斯·罗森茨韦克是西方管理理论中系统管理理论与权变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系统理论学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各项管理业务看成相互联系的网络的一种管理学派。该学派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应用一般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权变理论学派是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权变的意思是权宜应变,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不存在“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一、行政组织理论
詹姆斯·罗森茨韦克和弗里蒙特·卡斯特的系统思想认为:
1、组织是一个系统,由相互依存的众多要素所组成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确保组织中各部分能得到相互的协调和有机的整合,以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现代管理者必须把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也即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一个组织的成败,取决于其管理者能否及时察觉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由五个不同的分系统构成的整体。这五个分系统包括: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和管理分系统。这五个分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从而构成一个整体。这些系统还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子系统。
2、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它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受到这些组成要素的影响。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管理人员需要保持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以便适应情况的变化,达到预期目标。同时,企业还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内部条件,还取决于企业外部条件,如资源、市场、社会技术水平、法律制度等,它只有在与外部条件的相互影响中才能达到动态平衡。
3、如果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投入的是物资、劳动力和各种信息,产出的是各种产品或服务。运用系统观点,可以使管理人员不致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致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这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
罗森茨韦克(James E.Rosenzweig)和卡斯特(Fremont E.Kast)对未来的组织作了如下的预测:
1、未来的组织将面临波涛汹涌的变化,它们必须进行不断的改变和调整。
2、未来的组织规模将日益庞大和日益复杂,部门的划分将会更细,各部门的专业化程也将更高,将会有较高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并将会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对外开放。
3、未来组织的层次将会有所减少。由于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先进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智能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可代替部分手工劳动和脑力劳动,组织中的沟通及组织与外界的沟通将远比目前来得方便、快速和有效,可减少大量的信息中间周转,因而不但组织的层次将会有所减少,而且中层主管人员数量也将会有一定的减少,组织将逐步地从金字塔结构向蜂腰形结构转变。
4、未来组织中的各类成员的比例将会发生重大的改变,管理人员和业务专家的比例将会大大提高,他们对组织的影响力也必将增强。
二、组织变革论
罗森茨韦克(James E.Rosenzweig)与卡斯特(Fremont E.Kast)合著的《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一书中,把组织变革分为6个步骤:
1、对组织本身、组织取得的成就和缺陷进行回顾、反省和检查,分析研究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为组织变革作准备。
2、总结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进行变革的必要性。
3、拿组织的现状与所期望的状态比较,进一步探明问题,发现差距,明确变革的方向。
4、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可供选择的多种方法,对这些方法进行评定, 讨论怎样行动及测量绩效的方法,经过讨论作出选择;
5、试行变革。按照选定的方法进行变革的具体行动。
6、检查变革的成果,找出今后改进的途径,进而使变革过程又回到第一步,如此循环,以便使组织不断地得到完善。
现代管理理论众多学派并存,从不同角度对管理理论进行卓有成效的探讨,都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人们用“管理理论丛林”来形容现代管理理论。管理科学步入一个发展、创新、分化、综合并存的时期。
詹姆斯·罗森茨韦克是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系统管理学派:侧重以系统观点考察组织结构及管理基本职能,主要贡献,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系统。对组织地运行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詹姆斯·罗森茨韦克同期的代表人物还有卡斯特。
在管理学的研究中运用系统思想,并非开始于管理的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最早提出了协作系统的概念,并指出管理的职能就在于保持组织同外部环境的平衡。在20世纪30年代,福莱特也明确地提出了管理的整体性思想,她把企业组织视为一个不断运动着的统一整体,指出管理必须着眼于整体内部的协调。此后,管理科学学派也把系统分析作为一种基本方法用于解决某些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复杂管理问题的决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从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即如何从企业整体的要求出发,处理好企业组织内部各个单位或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组织整体的有效运转。以往的管理理论都只侧重于管理的某一个方面,它们或者侧重于生产技术过程的管理,或者侧重于人际关系,或者侧重一般的组织结构问题,为了解决组织整体的效率问题,系统理论学派于是产生了。
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系统管理学派盛行。当时,“系统科学”、“系统理论”、“系统工程”、“系统分析”、“系统方法”等术语充斥于管理文献之中。追根溯源,系统管理理论的发展同一般系统理论有密切的关系。近代比较完整地提出“系统”概念的是亨德森,后来发展为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1948年,诺伯特·威纳创立“控制论”。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又尝试把控制论与信息论结合起来,并于1956年发表题为《一般系统论:一种科学的框架》的文章。1968年,路德维格·贝塔朗菲出版的《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发展和应用》一书,更加全面地阐述了动态开放系统的理论,被公认为一般系统论的经典著作。一般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不断地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维持一种稳定的状态。一般系统理论建立以后,西方有些学者把它应用于工商企业的管理,形成系统管理学派。
1、《系统理论和管理》:系统理论学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各项管理业务看成相互联系的网络的一种管理学派。该学派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应用一般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权变理论学派是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权变的意思是权宜应变,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不存在“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该书是詹姆斯·罗森茨韦克1963年与约翰逊、卡斯特三人合写的。
2、《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1979年):罗森茨韦克与卡斯特再次合著的作品,是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该书虽是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作,但其分析的问题亦是从长期角度看待企业如何适应环境,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组织应在稳定性、持续性、适应性、革新性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当系统与权变的字样随处可见的时候,人们再看一看这部权变理论的代表著作,一定会带给人们更加丰富的启示与感受。
照片是错的,那是弗里蒙特·卡斯特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