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菜篮子工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菜篮子)

菜篮子工程(shopping basket program)

目录

什么是菜篮子工程

  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开始有计划地采取改进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施。

  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篮子工程”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菜篮子”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除奶类和水果外,其余“菜篮子”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列入“菜篮子工程”的副食品大致有5类:肉猪、禽蛋、蔬菜、水产品、奶牛等。通过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将科研、生产、批发(供应)、销售管理等部门集中起来,组成产供销一体化经济实体,以丰富市场供应[1]

谁是菜篮子工程的申请主体

  菜篮子工程申请主体包括但不限于:

  主要针对农副产品生产环节以及销售环节的项目

  1.注册并开展农业生产、加工、休闲、流通、社会化服务的经营主体;

  2.注册并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动物疫病防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应用示范

  农村生态治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建设等公益性职能的企、事业单位。

  3.注册并从事蔬菜、水果、水产品、牲肉(其中生猪肉必须是入市备案企业生产)、蛋品、肉制品、豆制品。

  调味品等生产、经营企业和参与“农超对接”并直接向超市等供菜的农民合作组织。

菜篮子工程补贴标准与形式是什么

  根据申请主体不同,政府给予补贴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包括但不限于,各地区或与差异)几类:

  饲养业补助:市级以上畜禽规范化示范场的规划饲养场(符合项目补助请求)给予补助。

  种植业补助:重点扶持蔬菜(包括食用菌和西甜瓜等种类);适当兼顾果、茶。

  绿色通道: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最初于1995年组织实施,主要内容为:在收费站设立专用通道口,对整车合法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给予“不扣车、不卸载、不罚款”和减免通行费的优惠政策。

  2010年12月1日起,绿色通道扩大到全国所有收费公路,而且减免品种进一步增加,主要包括新鲜蔬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等。

谁是菜篮子工程申请受理部门

  菜篮子工程是专门招标项目,让一些公司来完成的,店面比较统一,由公司直接监督完成的。

  受理部门:菜篮子补贴由国家农业部发的,具体执行以当地的农业部为准

  在国家实现了“菜篮子工程”后,对于很多农业生产都给予了很大的优惠政策,并且还给予了一定的补贴。

  使大家在农业生产中有更好的基础去进行,而农业补贴也有一些分类,比如优惠政策类、专项扶持类政策、补贴类,大家可以根据相应的分类去进行相应的项目申报。

菜篮子工程的4个阶段[2]

  第一个阶段是从1988年到1993年底。这个阶段首先提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其特点是城市的副食品基本得到解决。建立了2000多个集贸市场,初步形成了以蔬菜、肉、水果和蛋奶为主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食品数量得到饱和,但质量还存在问题,主要是农药用量过多。

  第二阶段是从1995年起到1999年底,这一时期是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将菜篮子工程扩展到城乡结合地区甚至城市郊区,扩大了范围,像山东寿光的蔬菜主要供应北京,山东临沂主要供应上海和南京一带。同时,大力实施“设施化、多产化和规模化”三化政策。“设施化”就是大棚化,得到有效的发展。“多产化”就是种植多种新品种蔬菜。“规模化”就是大批量地种植。

  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2009年底。这一时期进入菜篮子快速发展阶段,提高农产品安全性的阶段。1999年9月,全国有10大城市召开了第十二次菜篮子工程产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议,会上正式提出,国内菜篮子的供求形势从长期短缺转向供求基本平衡。预示着菜篮子工程全面向质量层面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2001年4月,农业部开始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强行推广至全国,在农村建立了大规模无公害建设基地。在这10年里,农业部认为我国基本进入无公害产品时期,像北京早在2005年就宣布96%肉类、蔬菜类和蔬果类农副产品无公害。

  第四个阶段就是从2010年初中央1号文件开始。今年中央1号文件着重提出体制与机制建设问题。体制就是管理;机制就是公司加农户或是合作社加农户。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求提高技术进步。

菜篮子工程的作用[3]

  在不同发展阶段中,“菜篮子”工程功能的重心逐步发展升级,集中从解决供应短缺、稳定市场物价到保障舌尖安全的功能转变。

  第一,应对短缺时代的重点举措。40多年前,中国人饭桌上出现最多的菜就是土豆、大白菜、萝卜的“老三样”。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到了秋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买上大量的大白菜、土豆和萝卜,并腌上一缸咸菜作为过冬的“储备菜”。为增加老百姓“餐盘子”的丰富程度,国务院重点研究和部署“菜篮子”工作,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菜篮子”工程的政策和措施。农业部明确要求各大中城市要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建立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保证市场持续与稳定的供应。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老百姓的副食品供应从长期短缺、品种单一,发展到供求基本平衡、内容丰富与品种多样。

  第二,应对物价上涨的稳定之举。解决了副食品的短缺问题后,食品的价格问题又成为老百姓的关注重点。1995年,在全国两会上,“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与“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一同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又在1997年和1998年被多次提及,该政策对当时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稳定农副产品供应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07年物价快速增长问题又开始凸显,不仅出现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现象,而且2007年的物价涨幅创下11年来以来的新高水平。200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提“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并要求各级政府重视稳定市场物价,并采取相应措施,缓解老百姓的生活压力。此后一段时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菜篮子”问题,主要是与保障“稳定物价”的主题相关。

  第三,保障“舌尖上安全”的治本之策。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相应,“菜篮子”工程在维持稳定供应的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再次着手重点治理“餐桌污染”,落实政府的监管责任。

  第四,实现了城乡间的互惠互利式合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各地建立了“菜篮子”产品生产发展基金和副食品风险调节基金,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格局,建成了以集贸市场和零售商业为基础、批发市场为中心的“菜篮子”市场体系。“菜篮子”工程一头连着城镇居民的“菜盘子”,一头连着农民的“菜园子”。“菜篮子”的产业链条不断向前后延伸:一头向田间地头延伸,促使农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一头向产后现代化的环节扩展,在实现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的“菜篮子”产业在不少地区已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目前,“菜篮子”产品的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贡献份额占到三分之一。

菜篮子工程供应现状[4]

  2019年12月30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了首次开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的情况,并分析了当前“菜篮子”供应现状。

  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与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是我国在农产品供应保障程度还比较低的时候,形成的两个政策范式。目前为止,我国农副产品供应总体上已经获得充分保障,国民人均多种农副产品消费量和食物热量吸纳的卡路里单位,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农村改革极大释放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农业的国家政策支持方面,中央政府所发挥的作用事实上也超过了地方政府。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农业经济成长仍将需要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中央的基本政策仍将对解决农业诸多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类似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这样的政策范式已经显得过时。

  从蔬菜、水果和肉蛋禽的供应格局看,市场调节的威力不可小觑。这些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已经大幅度打开了省市行政边界,形成了区域间高度分工和大规模跨行政区流通的全国市场一体化格局。山东的菜农跑遍全国种菜;多地芒果生产少不了福建农民的身影;从南到北的水产业广东人独占鳌头。中西部一些山区耕地被暂时撂荒,但西北地区农业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烟台苹果和潍坊蔬菜不再能满足市场需求之时,十几个省份形成了新的苹果基地和蔬菜基地。中国农户经营规模水平不高,但全国生成了一支专业化的生产服务队伍;中国农产品早已不是所谓“386199部队种地”。2019年生猪显著减产引起肉类价格上升,商业嗅觉灵敏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全国踩点,一批具有更高现代化水准的养猪场正在规划、筹建中。中国农业生产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以及见缝插针的生产布局能力,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个大格局,显然不是众多城市的市长们操心出来的。市长们伸手过多,反倒会造成市场分割,使国民菜篮子保障程度降低。各级政府首长只要能促进城乡要素市场产品市场更具开放性,维护好市场秩序,各类市场活动主体自己就能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从我国加深卷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农副产品供应保障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世界市场。特别是在蔬菜、水果生产与供应方面,随着我国劳动成本上升,价格还将呈现上升趋势,国外成本较低的产品将更多地输入我国,市场供应不仅不能以市级行政区的市场为保障单元,反而应统筹国内外市场建立供需平衡。从更长远趋势看,一些难以通过机械化水平提高来降低成本的产品,价格会昂贵到多数消费者不忍购买的程度,最终会退出市场。例如,风味远胜大樱桃的中国土产小樱桃,因其采摘和保存的成本很高,在市场上已经多年不见踪影。经济规律作用之下,不论多么尽职尽责的市长,也无法挽救这些产品的市场命运,不得不和百姓一起拱手揖别这类食物

  但是,也要看到中国百姓的菜篮子保障尚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中国农副产品生产的成本比较高,这是城市菜市场零售价格高的原因之一。这导致中国百姓消费支出中吃饭开支比重仍达30%左右,显著高于多数发达国家约15%的水平。其次,我国农副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特别是肉类和水果的价格波动大,这不仅影响城市消费,也伤害农民利益。第三,我国农副产品的质量监控也还不能满足百姓的要求,百姓强烈希望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解决上述问题,还是要通过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市场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给农民和农业投资者更多的自由,同时加强政府在市场秩序维护中的作用。一些政策的出台要统筹兼顾多种因素,使其真正行之有效。例如,最近有关部门出台了支持设施农业的新政策,放松了以往某些过于死板的农地用途管制规定。这个变化对扩大农副产品生产不无裨益,但其中有的具体规定尚需斟酌。从发展现代循环农业技术要求看,养殖业与种植业适当结合对两方面都有好处,这也是发达国家农业的常见模式。这就要突破养殖业不能占用基本农田的政策限制。按现有农田规划,非基本农田多分布在大型居民点周边,如果养殖业只能使用这类农田,会对城市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农业设施占地最害怕“小而全”布局,如果政府允许建设立农业设施占地指标的“交易市场”,让小农户尽可能放弃设施投入,将他们的设施占地指标出售给别的农户,或者将这种指标作为股权投入到规模化的农业设施建设中,不仅会节约基本农田占用,还会带来收益的合理分配。类似这种引入市场化机制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在很多方面都会发挥积极作用。总之,提高国民菜篮子保障水平,要鼓励市长多多求助市场;若非必要情形,应避免市长用一刀切政策替代市场的作用。

菜篮子工程存在的问题

  1、依靠外地蔬果供应,增加物流成本。有些地区本地蔬果供应量不足,同时由于我国油、电、气等基础商品价格不断升高,导致从外省或者外市向本市的蔬果产品供应成本增加。

  2、蔬菜市场建设不完善,缺乏标准。本地市场建设完成度不高,导致农户种植的蔬果不能及时售往市场,只能选择低价售给外地菜商。市场建设的不完善导致新鲜的蔬菜不能实现产地直销,增加运输成本,不利于物价稳定。

  3、市场需求量大,本地供应量小,刺激蔬果价格上涨。由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我国二孩政策的放开,人口数量攀升,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年轻人外出打工,菜农减少,导致供应量减少,进一步刺激菜价上涨。

解决菜篮子工程存在问题的对策

  1、整合农业资源,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对于实施农业建设、水利、农机的农户实施信贷补贴或无息贷款,加大当地蔬菜水果产量。

  2、完善蔬菜市场建设,建立“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各地建设农贸市场,规划农业用地建立农业基地,鼓励规模化经营种植,形成规范化种植。支持当地龙头企业与农业大户合作发展,完成蔬菜生产-企业销售的良性循环。

  3、开展农民培训,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种植。开展农户培训,以村为单位进行,主要讲授农业种植标准、生产技术,让年轻人看到种植的前景,吸引返乡创业,增加种植量和蔬果产量。保证供应量。

菜篮子工程的积极意义

  1、解决群众吃饭问题。菜篮子工程解决我国副食品供应紧张的问题,保证每个人可以吃上饭;同时保障了百姓一年四季可以吃上新鲜蔬菜瓜果,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2、稳定物价,助力百姓吃上安心便宜蔬果。菜篮子工程的提出不仅可以保障百姓吃上新鲜菜,同时确保百姓可以吃上便宜菜,真正意义上的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不仅菜农有收入,同时百姓可以花更少的钱买更好的菜,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保障农民生活。菜篮子工程真正意义上解决了农户卖不出菜、群众吃不上菜的问题,尤其是疫情期间,武汉各地缺粮缺菜,通过菜篮子工程解决了居民的吃饭问题,避免了“天价”蔬果的出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保证了紧急状态下居民仍然可以吃上物美价廉的安心菜。

2010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

    国办发〔2010〕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自1988年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菜篮子”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菜篮子”建设发展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良好势头。为适应形势变化、满足城乡居民对“菜篮子”产品日益提高的要求,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通过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完善市场流通设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新调控保障机制,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步入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二)主要目标。重点抓好肉、蛋、奶、鱼、菜、果等产品生产。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实现生产布局合理、总量满足需求、品种更加丰富、季节供应均衡;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大城市“菜篮子”产品的自给水平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农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得到加强,流通条件进一步改善;产区和销区的利益联结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形成;“菜篮子”产品基本实现可追溯,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市长负责制进一步落实,供应保障、应急调控、质量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三)基本原则。

  ——市场调节政府调控相结合。在国家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下,以地方为主开展“菜篮子”工程建设。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加大政府对“菜篮子”工程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菜篮子”稳定发展和保障居民消费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产区与销区统筹发展。在不放松优势产区生产的同时,加强销区自给能力建设。密切产区与销区协作的利益关系,发挥好两方面的积极性,既保障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能力建设和机制创新并重。注重生产要素集成和资源整合,在改造升级原有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新基地,稳定提高产量,确保质量。进一步建立风险控制、产销衔接和市场预警机制,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促进“菜篮子”长期稳定发展。

  ——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积极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既重视生产能力提高,又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实现“菜篮子”产品生产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夯实稳定发展基础

  (四)建设一批园艺产品设施化生产基地。在大中城市郊区和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优势产区,支持建设一批设施化、集约化“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加强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以及病虫害防治、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园艺产品标准化生产。

  (五)建设一批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及环境保护要求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继续完善和落实养殖大县扶持政策,支持建设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重点加强养殖场(小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畜禽粪便、尸体等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防治以及疫病防控等方面的设施建设,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基层防疫体系建设。

  (六)建设一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快对现有老化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步伐,发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支持养殖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机械设备、环境保护设施、水生动物防疫设施、循环水利用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等建设。围绕保障大中城市水产品供应,重点发展城市周边和沿江、沿湖、沿海水产养殖,扩大设施养殖面积。搞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支持发展远洋渔业

  (七)建设一批“菜篮子”产品良种繁育中心。支持主产区建设园艺产品集约化育苗场、畜禽水产原良种场和遗传资源保种场,重点加强良种繁育中心(场)的水、电、路和良种繁育设施、实验检验用房建设,配备必要的技术设备。培育一批“菜篮子”原产地保护产品,加大对国内优质品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做好进口动植物优良品种检疫把关与服务。

  三、以现代物流和信息化为重点,推进市场体系建设

  (八)建设和改造一批产地批发市场。支持“菜篮子”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根据需要统筹规划新建产地批发市场,推进现有产地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改善批发市场场地、道路、交易厅(棚)、水电、信息服务质量检测、采后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鼓励配套建设冷藏保鲜和流通加工设施,实现采后快速预冷、商品化加工处理和上市旺季入库冷藏保鲜。

  (九)改造一批城市销地批发和零售市场、集贸市场。支持大中城市改造销地批发市场,加强市场信息、质量安全检测、电子统一结算、冷藏保鲜、加工配送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销地批发市场在基础设施、管理、技术等方面升级改造,建立灵敏、安全、规范、高效的“菜篮子”产品物流和信息平台。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规划引导,防止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支持城市菜市场在场地环境、设施设备、追溯平台、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建设。

  (十)强化产销衔接功能。大中城市要根据本地消费需求,主动与优势产区加强协作,建设“菜篮子”产品保障基地;优势产区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建设服务全国或区域的“菜篮子”规模化基地,与各大中城市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合作的产销关系。鼓励农贸市场与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和生产基地实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支持在重点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地建设中继性冷藏物流中心,与城区冷藏配送中心形成对接。

  (十一)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平台。支持建立覆盖主产区和全国主要批发市场的“菜篮子”产品产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规范信息采集标准,健全信息工作机制,加强采集点、信息通道、网络中心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定期收集发布“菜篮子”产品生产、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建立“菜篮子”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增强信息处理技术手段,壮大分析预警队伍。

  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十二)推进标准化生产。选择蔬菜、水果、茶叶、肉牛、肉羊、奶牛、生猪、肉鸡、蛋鸡、水产品等十种产品,大规模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带动园艺产品、畜禽水产养殖标准化生产。加快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应用,制定产品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开展标准化生产宣传培训,推动放心农资进村入户,指导建立生产档案。加大品牌培育和认证力度,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十三)健全检验检测体系。编制和实施新一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加强政府检测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充分利用社会检测资源,鼓励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质检站,形成标准统一、职能明确、运行高效、上下贯通、检测参数齐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严格资质审查,加强检验检测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检验检测机构服务水平。合理配置检验检测资源,推进资源和信息共享,实现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验检测,禁止乱收费。

  (十四)建立全程质量追溯体系。支持建立国家级“菜篮子”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处理平台,并在“菜篮子”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采集系统,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十五)建立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平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立“菜篮子”产品检验检疫风险预警体系,加强部门协作,实现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共同应对重大突发安全事件,不断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完善调控保障体系,提高科学发展水平

  (十六)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大中城市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菜篮子”产品生产用地保有数量、“菜篮子”重点产品自给率和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等指标,并作为大中城市市长负责制的内容;将确保“菜篮子”产品质量、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产销衔接顺畅、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突发事件处置及时、风险控制迅速有力、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等纳入各地“菜篮子”工程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引导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持续健康发展。

  (十七)科学规划生产布局。大中城市要根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制定郊区“菜篮子”建设发展规划,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菜篮子”生产、流通、加工、质量监管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相协调。各大中城市要根据本地资源条件消费习惯、主要“菜篮子”产品供求变化规律和市场缺口保障难易程度等,确定重点发展品种。

  (十八)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各级政府要将“菜篮子”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已建的“菜篮子”项目,要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对尚未安排建设的“菜篮子”项目,要按照规划抓紧研究立项,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要建立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带动农户多、有竞争力、有市场潜力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倡导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开发支持龙头企业的贷款担保业务品种,提高“菜篮子”工程建设的融资能力

  (十九)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在继续实施畜禽良种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扩大品种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对“菜篮子”产品初加工和流通企业,简化增值税抵扣手续,取消不合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菜篮子”产品出口,按照有关规定减免出入境检验检疫费,继续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确保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继续落实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车辆免收通行费政策。支持环保节能和放心食品绿色市场建设,支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供应链对接工作。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用地征占补偿水平,加强城市郊区现有菜田和养殖区域保护。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贴政策,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增加渔政、渔港、渔船安全设施等建设投入。严格执行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用地管理政策。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规划使用本集体土地从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优先保障供应,落实批发市场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政策。对批发市场、畜禽水产养殖用水用电价格,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政策。逐步加大对“菜篮子”产品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认证的支持力度。扶持发展“菜篮子”产品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与流通组织化程度。

  (二十)建立健全风险应对机制。建立“菜篮子”产品生产和供应平衡调节机制,用信息引导生产,避免总量供求失衡和价格大幅波动。出现局部性供过于求时,支持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等入市收购,异地远销;局部供不应求时,支持流通企业跨区域调运并促进生产恢复。继续完善重要“菜篮子”产品中央和地方分级储备制度。根据生产发展和消费需要,适时调整中央储备规模,完善收储投放机制。各地应根据本地生产消费特点,完善地方“菜篮子”产品储备体系,统筹产销平衡,维护市场稳定。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和国际市场,搞好进出口调节,平衡国内“菜篮子”产品供求。参照粮油等农作物政策性保险的做法,加快建立“菜篮子”产品生产保险制度,扩大重要“菜篮子”产品保险在大中城市郊区和主产区的覆盖面,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全覆盖。研究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对冲风险的功能化解“菜篮子”的发展风险,稳妥推进“菜篮子”产品开展期货交易。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完善“菜篮子”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农业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参加,尽快研究制定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协调解决“菜篮子”发展重大政策问题,加强对各地“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的检查督导。各地要切实重视和加强领导,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组织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年三月九日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陈cc,Tracy,Da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菜篮子工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