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滞胀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滞涨)

滞胀(Stagflation)

目录

什么是滞胀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而经济衰退萧条时期的特点则是物价下跌。西方经济学家据此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呈同方向发生。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

滞胀的概述

  所谓滞胀, 是指在经济生活中, 通货膨胀与经济低速增长交织并存的状态。经济滞胀现象, 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它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全面危机阶段, 其表现形式是, 一方面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 及由此引起大量失业, 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加剧, 物价持续上升, 这两个方面状况同时并存。滞胀现象从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变得日趋严重, 受到人们普遍关注。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中出现的滞胀现象, 同西方国家面临的滞胀危机不同, 有着它自己特殊的制度基础, 是特殊体制的产物。

  首先, 所有制形式不同。西方国家的经济性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其本身存在着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的社会性难以克服的固有矛盾, 这是其经济滞胀的根源所在,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性质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平衡性。只是在发展生产力过程中, 往往由于工作上、政策执行上的失误, 容易产生经济滞胀的隐患。

  其次, 滞胀的发起形式不同。西方国家的经济滞胀是在凯恩斯理论的黄金时代结束后, 其通货膨胀越高, 失业越严重的后果, 社会主义国家滞胀则发生在经济还没有引发, 而出现通货膨胀高涨, 隐性失业严重?消极怠工, 人浮于事, 所谓在职失业.。

  再次, 经济背景不同。西方国家发生滞胀的经济背景是有效供给的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的相对不足, 即所谓过剩的背景, 社会主义国家滞胀的经济背景是有效供给不足和有效需求过剩的所谓短缺背景。

滞胀的内容

  滞胀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经济停滞,包括危机期间的生产下降和非危机期间的经济增长缓慢和波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大量失业; 另一方面是持久的通货膨胀,以及由此引起的物价上涨。这两种现象互相交织并发,贯穿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并成为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经济现象。西方经济学家把停滞(stagnation)和通货膨胀inflation)两词合起来,构成停滞膨胀(stagflation)这一新概念,就表明两者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滞胀的实质

  “滞涨”的实质,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时期以后,特别是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经济上的一种新的特殊的表现形式,也是资本主义腐朽性的一种突出表现。

滞胀的形式的变化

  停滞膨胀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地发展。有起有伏,有弛有张,甚至也不排除有可能出现某些间歇。这主要是由于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包括经济周期的变化所引起的。同时,也是由于有关国家在货币金融上和财政上有时采取膨胀政策,有时采取紧缩政策,或两种政策同时交替使用,这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的反复变化,对“滞胀”不能不发生重大的影响。

  正因为“滞胀”的发展是波浪式的,所以它的形式也不是千篇一律、而是不断变化的,它大体上有三种形式:

  ①严重的经济停滞与严重的通货膨胀同时并发,即高停滞与高膨胀相结合,这是“滞胀”的严重的形式,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害最大。 1973~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及西欧一些国家的情况就是这样。

  ②“滞”与“胀”此起彼伏互为消长,有时是严重的停滞、缓和的膨胀,有时是缓和的停滞、严重的膨胀,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交替实行膨胀政策与紧缩政策的结果。如1980~1982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后期,美、英等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了,但经济停滞却更加严重。

  ③缓和的停滞与缓和的膨胀同时出现。如1980~1982年危机以后的经济回升期间,美、英等国暂时出现的情况那样,这是“滞胀”的比较缓和的形式。以上无论那种形式,只是表明“滞胀”的严重程度不同,但“滞胀”却并未消失。

滞胀的产生和发展[1]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

  一战结束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有相当增长。

  为弥补战时严重损耗而进行的大量固定资本更新和住宅建筑,以及由此间接引起的日用消费品的扩大,使生产资料消费品生产都得到相当的发展。另外,由于一战后科技的发展,导致了生产中实行了卓有成效的技术革新,使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得到迅猛发展。加上资本主义各国在商品生产上实施“资本主义合理化”的措施,在销售方面则实行分期付款的赊销制度,这些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的景气和生产的扩大。生产高涨刺激了信用膨胀,投机的热潮不断升温。

  这一时期,共和党政府执行的经济政策垄断资本家十分有利,美国的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通过企业的横向和纵向合并,生产的垄断化程度提高。中小企业和独立的小生产者、小商人普遍遭到被淘汰和被兼并的命运。工业“合理化”使失业增加,分期付款购货制造成了巨额的私人负债,使劳动人民陷入了无法自拔的负债泥潭,最终使社会购买力下降,导致产品严重滞销,价格跌落,企业利润降低,人们对经济前景悲观。这种情况下,终于在1929年10月24日,纽约交易所出现了空前的抛售股票的大风潮,五天之后的星期二,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几乎下跌了40档。它正式拉开了震动世界的特大经济危机的序幕。这次危机从1929年开始到1933年结束,期间,各国企业大批倒闭,失业人数大到3000万~4500万人,社会生产力受到了空前严重的破坏。1931年~1933年,各国相继发生了货币信用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信用制度濒于崩溃,各国货币纷纷贬值,资本主义国际金融陷于混乱之中。

  1933年,罗斯福接任总统,实施新政。通过一系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工业政策、农业政策、城市政策和其他社会政策,大力发展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政的推行,在初期对缓和经济危机的后果虽然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并没有创造美国经济复兴和高涨的奇迹。从罗斯福上台到1937年经济危机前夕,美国经济多数年份处于萧条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迫近引起国内外形式的变化,经济转向军事化轨道,工业开始有所增长。

  可见,随着一种资源优化配置方式进入薄利时代,经济趋于停滞的趋势是难以避免的,这时如果人们预期悲观,甚至陷入恐慌,对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罗斯福的新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恐慌情绪,对社会恢复正常起到了作用。但他不能改变经济发展的趋势。20世纪30年代的“特种萧条”便说明了这一规律。

  二、二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

  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1973年底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止,前后近20年。60年代的美国被称为“繁荣的十年”,从1961年1月到1969年10月,美国经济连续上升了106个月。以美国为先导的科技革命,在这个时期有了重大发展。大量科技成果在工业中的应用,不仅使老工业部门得到技术改造,而且诞生了电子、原子能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宇航等一系列新部门,并使整个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生产量增大,成本降低,利润增加。直到1969年,美国经济开始陷入危机,工业生产不断下降。进入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外矛盾加剧,美元贬值。从1973年11月开始,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下降了7%,开工不足的现象十分严重,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同时,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双位数。出现了在同一个时期里生产停滞(或低速增长)、失业增加和物价上涨并存的“滞胀”现象。从1973年开始的经济缓慢增长同高失业率、高物价交织并存的“滞胀”状态,一直持续到1982年。

  经济停滞、失业和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可避免的经常存在的现象。但在战前或战后初期,它们并不同时发生,而是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交替出现。经济停滞和大量失业只发生在周期性的危机阶段和萧条阶段,与此同时发生的是通货紧缩、物价普遍跌落。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总是发生在高涨阶段,与此同时发生的是经济繁荣和发展,失业减少。

  西方发达国家滞胀时期的严重通货膨胀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二战后,这些国家普遍推行凯恩斯主义“反周期”,即当私人经济出现麻烦、生产的商品不能以有利可图的价格卖掉时,生产会跌落到现有的潜力之下,此时政府必须通过增加开支或减税来进行干预。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的经济顾问班子是清一色的凯恩斯主义者,他们在这一点上发展了凯恩斯主义,即在经济好转时也要实行刺激政策,其理论依据是美国的税收制度在经济前进时会使政府的税收增加从而对经济复苏起刹车作用,这样经济复苏就难以充分实现而造成一种复苏贫血症。他们认为由此产生的实际生产和潜在生产能力之间的差额应当用扩大公共开支,减税放松银根,降低利率来加以消灭。

  为了刺激有效需求,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开支不断扩大,西方七国(美、日、西德、法、英、意、加)政府支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67年的31.6%上升到20世纪70年代的35%,到1982年达40.4%。另外,国家采用低息借款政策扩张信贷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1950年~1982年,西方7国国内信贷总额增长情况是:美国15.3倍,日本76.7倍(1953年~1982年),联邦德国35.5倍(1952年~1982年),法国71.8倍,英国12.3倍(1953年~1982年),意大利164倍,加拿大30倍。

  以上两方面造成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往往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1961年~1972年,西方七国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普遍以较大幅度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持续上涨。不过这个时期的物价上涨还不十分严重,属于温和的物价上涨。但在1973年~1982年这个时期,7国国民经济增长普遍处于停滞状态的情况下,各国货币供给价格增长速度却以更大幅度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加上石油价格猛涨的因素,加剧了60年代以来就已经存在的主要有通货膨胀引起的持续性物价上涨,使温和的物价上涨发展成为严重的甚至恶性的物价上涨。从而形成了低经济增长率、高失业率和高物价上涨率并存的滞胀局面。

  三、目前的经济运行

  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增长动力被新的创新所代替,目前我们已处在第五个长波周期的高涨期,如1992年以来美国持续的经济持续增长。该周期的基础创新是资讯技术,它不仅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包括社会劳动组织形式和内容的重大改变。20世纪90年代,世界信息和电信市场增长率为5%~10%,美国高达8%~10%,日本、西欧要慢一点。当前在西欧、俄罗斯、东欧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还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

  信息技术和电信市场的繁荣能持续多久,目前很难回答,但总体的增长速度已经放慢。为了摆脱滞胀困境,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采取了各种政策措施,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调整。由于西方七国在控制货币增长率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不得不扩大财政开支来刺激经济增长,因而财政支出不断扩大。七国财政赤字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世纪70年代的年平均1.64上升到1980年~1986年的年平均3.3%。2003年,德国和法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超过4%,日本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高达7.4%。2004年美国财政赤字已达4255亿美元,占GDP的5.7%。2005年3月,格林斯潘就在美国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作证时向国会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倘若财政赤字持续居高不下,美国经济必将面临十分严重的后果。背负巨额财政负担的政府完全有能力在任何时点一次性地消灭赤字,那就是所谓的“赤字融资”,发行货币弥补赤字,这种征收“铸币税”的做法将酿成恶性通货膨胀的苦果。

西方滞胀理论的观点[2]

  进入70年代,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的停滞、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对此, 西方一些主要经济学流派从不同角度对产生滞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张。

  (一)新古典综合学派认为滞胀的原因之一在于劳工市场结构出现失衡

  劳工市场上的均衡, 应该是既无失业又无空位, 但这种情况很少见, 常见的是失衡。这种失衡表现为失业与空位并存。这是因为在劳工市场上, 由于工人工种不同, 技术水平不一样, 又居住在不同地区, 他们之间缺乏自由替代的可能? 所以失业与空位是并存的, 即存在着结构性失业。比如劳工市场上缺乏技术人员, 但失业的却是瓦工, 瓦工是无法替代技术人员的。东部地区的劳动力也不会因西部地区缺乏劳工愿去填补空位, 造成失业与空位并存, 即“ 人找工作” 与“ 工作找人” 并存。

  由于失业与空位并存, 又存在着工资刚性价格刚性, 这样, 虽然有失业存在, 工资并不下降;有空位, 工资就上升, 出现了失业与工资上升并存的滞胀局面。对此, 必须制定收入政策和劳工市场政策, 对工资和物价进行管制, 使工资增长不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避免通货膨胀;并对劳动力进行再训练, 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 实现劳动力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二)新剑桥学派认为滞胀的根源在于初级产品部门和制造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失调

  新剑桥学派认为, 应从区分不同类别的经济部门人手来解释滞胀问题。他们把世界经济分为三个部门:初级产品部门、制造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初级产品部门和制造业部门之间的生产比例失调。他们认为, 如果这两个部门产品的价格都由市场决定, 那么市场机制可以调节两部门产品之间的贸易条件, 使两者比例协调。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初级产品市场上, 对个别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 市场价格是既定的,这种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而在制造品市场上, 由于大部分生产集中在大公司手中, 因而价格是被操纵的, 即由生产者自己决定, 而不由市场决定。这样初级产品与制造业产品之间增长的比例失调所引起的后果就落在初级产品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都会对工业活动起抑制作用。当初级产品价格下降时,虽然有可能刺激工业部门吸收更多初级产品, 但因为贸易条件对初级产品生产者极为不利, 所以投资会减少,从而会抑制加工工业发展。当初级产品价格上升, 虽然一开始贸易条件有利于初级产品生产者, 但这种有利条件并不会持续长久, 原因是制造业部门将通过由成本上升引起的产品价格上涨来对付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这样初级产品价格上涨, 它在工业品成本方面便具有强有力的通货膨胀的影响。

  (三)货币主义认为滞胀的原因在于货币增长率超过经济增长率

  货币主义在解释滞胀问题时引入了预期的因素。他们所用的预期概念是适应性预期, 即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工人必然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但是, 在短期中工人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 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这样工人所得到的实际工资可能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 从而使实际利润增加,刺激了投资, 就业增加, 失业率下降。但是, 在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 这时, 工人会要求增加名义工资, 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通货膨胀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而且, 在长期中, 经济能实现充分就业, 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这时, 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变动, 失业率总是固定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正是因为存在着自然失业率, 所以凯恩斯主义以充分就业为目的的扩张性经济政策就无法完全消灭失业。这些扩张性政策的实施只能使投放的货币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需要, 引起了通货膨胀, 而又无法消灭失业, 这样就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局面。

  要走出滞胀局面,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认为, 政府应该放弃执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 选择一个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一致的货币增长率。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把货币变成经济波动的根源。

  (四)供给学派从供给不足的角度来解释滞胀问题

  供给学派认为, 凯恩斯主义把需求看作经济生活中的首要因素, 供给是派生的次要因素, 因果关系被颠倒了。正是由于面向需求的政策, 使政府总是设法改变各阶层收入悬殊的状况, 以提高低收入者的需求水平, 如扩大社会福利、向高收入者大量征税等。这些政策的实行, 一方面打击了人们的储蓄、投资和工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降低了失业成本, 使很多人宁愿失业。这正是导致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他们认为, 美国经济中的根本问题不是需求不足, 而是供给不足。解决滞胀的唯一办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增加供给。为此, 必须加强个人刺激, 提高人们储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

  在供应学派看来, 大幅度降低税率是增加刺激的主要手段。因为人们从事劳动和进行投资并不是为了纳税而是企望得到丰厚的税后净收入。这种净收入越高,劳动或投资的积极性也就越大, 反之则越小。降低税率虽然在短期内政府税收会减少, 但由于降低税率刺激了企业和个人生产的积极性, 因而课税面会扩大, 长期内税收会增加。因此, 降低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 特别是削减边际税率, 是增加供给的重要手段。

  供给学派还非常重视“ 企业家精神” 在发展生产中的作用, 把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看作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 让企业自由地进行经营, 生产能够收到最佳效果。政府给予过多的、不适当的管制, 则会阻碍企业经营创造性, 影响生产增长。

滞胀与菲利浦斯曲线

Stagflation and Phillips curve goes hand in hand in modern macroeconomics to depict a period of uncontrollable price inflation combined with slow output growth.

Stagflation brings up unemployment. During the 1970s, an appreciable number of countries in the world underwent high levels of both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and it came to be known as stagflation. Theories of Phillips curve contradict the idea. A group of renowned economists, steered by Milton Friedman established the idea that the failure of the relationship called for a return to non-interventionist, free market policies. The previous idea of explaining the cause of stagflation was discarded by most of the macro-economists.

The usual way of choosing one policy over the other is through trading-off between two options. But this theory is not applied while dealing with economic policy. The economic policy performance is non-monotonic towards target value. This opposes the traditional trade-off, which entails that no conflict exists between the two targets.

In the 1970s, many countries experienced high levels of both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also known as stagflation. Theories based on the Phillips curve suggested that this could not happen, and the curve came under concerted attack from a group of economists headed by Milton Friedman—arguing that the demonstrable failure of the relationship demanded a return to non-interventionist, free market policies. The idea that there was one simple, predictable, and persist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was, at least, questioned.

参考文献

  1. 肖艳.浅析滞胀产生的原因及表现[J].商场现代化,2006,(2)_2.
  2. 张宗斌.西方滞胀理论对我们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09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7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21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滞胀"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18.87.32.* 在 2008年10月12日 14:37 发表

怎么就是没有滞胀的影响呢,我说。谁能补充?

回复评论
211.165.129.* 在 2008年10月13日 23:14 发表

中国现阶段滞胀非常严重。国家基本上丧失了调控手段。唯一的办法是放开农村土地使之市场化,吸收城镇游资。当然,如果的土地用完了就只好大规模移民了、

回复评论
218.19.119.* 在 2008年11月4日 09:48 发表

不要枉驾言论。回去看看经济学的知识再说。

回复评论
125.53.89.* 在 2008年12月24日 12:20 发表

一个劲地说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好像自己不是资本主义似的~

回复评论
61.149.72.* 在 2009年2月6日 15:16 发表

经济问题不是不可以归结到政治原因,但全都归结于制度原因说服力就太低了

回复评论
恒河沙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3月2日 21:05 发表

如何去解决!

回复评论
121.33.190.* 在 2009年12月29日 23:12 发表

怎样用Phillips curve来解释滞涨啊?

回复评论
202.103.244.* 在 2010年1月13日 10:54 发表

这材料好象相当老啊。

回复评论
Angle Roh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月13日 11:44 发表

202.103.244.* 在 2010年1月13日 10:54 发表

这材料好象相当老啊。

真诚欢迎您参与补充完善,共建知识宝库。

回复评论
58.16.23.* 在 2010年10月13日 13:11 发表

好笑,说滞涨是资本主义腐朽性的表现,笑掉大牙了。这就是传说中的乌鸦笑猪黑,吃屎的骂拉屎的。

回复评论
58.100.81.* 在 2010年12月6日 19:30 发表

121.33.190.* 在 2009年12月29日 23:12 发表 怎样用Phillips curve来解释滞涨啊?


加入理性预期的长期菲律浦斯曲线,可以解释 因为长期人们会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要求调整名义工资率

回复评论
84.203.72.* 在 2011年2月23日 08:42 发表

indeed

回复评论
Yixi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6月20日 17:23 发表

谢谢指正,原文已修正,并添加了新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回复评论
121.77.114.* 在 2011年8月9日 10:30 发表

当初书上说资本主义,在危机的时候,穷人吃不起面包。企业却他牛奶倒到什么什么河里。现在我们镇上,卖的白菜多少一斤,每个人说贵,种菜的却把整地的白菜就地铲掉,因为如果再去收亏更多。还有山东农民菜也不收了=直接‘自,。‘杀’。。这说明的是什么啊,怎么不说资本主义腐朽性的表现,哦原来我们镇上没有资本主义。镇上人民都要说没有》》》就没有新???

回复评论
207.46.145.* 在 2015年9月10日 13:39 发表

中国经济现状是滞涨吗?

回复评论
120.235.82.* 在 2020年4月9日 23:14 发表

好了 现在中国滞涨了 咋搞? 之后是衰退?

回复评论
M id 1f6c2d85fe4acad1273b2e6874d5a63e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10月7日 13:44 发表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啊 学货币金融学 学出心得了 凯恩斯主义就好像是垂死之际打强心针 手段用多了就不管用了

回复评论
117.160.220.* 在 2021年11月5日 20:14 发表

121.33.190.* 在 2009年12月29日 23:12 发表

怎样用Phillips curve来解释滞涨啊?

结合AD-AS模型,滞胀实质上是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一起上移的混合型通胀

回复评论
M id 922906e4861fc4b8c9dd3dfcd8b4f85f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11月16日 10:59 发表

某些人,怎么说都有理

回复评论
202.60.133.* 在 2022年1月18日 22:10 发表

M id 922906e4861fc4b8c9dd3dfcd8b4f85f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11月16日 10:59 发表

某些人,怎么说都有理

这个时间来看看这个滞胀是啥意思~滞胀的概述那个小结的解释结合我们当前经济状态,有点意思啊……

回复评论
61.149.221.* 在 2022年4月28日 22:32 发表

十几年之后再看看前面08年的评论,真是有趣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