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个人所得税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如果您要了解的是法规条文,请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

目录

个人所得税定义[1]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为法律规定,自然人应向政府上缴的收入的一部分。各地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个人应纳税收入的定义和征收的百分比不尽相同,有时还分稿费收入、工资收入以及偶然所得(例如彩票中奖)等等情况分别纳税。

个税及税法的发展历程

  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在财政收入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亦有较大影响。

  中国在中华民国时期,曾开征薪给报酬所得税、证券存款利息所得税。

  1950年,政务院公布的《税政实施要则》中,就曾列举有对个人所得课税的税种,当时定名为“薪给报酬所得税”。但由于我国生产力和人均收入水平低,实行低工资制,虽然设立了税种,却一直没有开征。

  1980年9月10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直至1980年以后,为了适应我国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我国才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上述三个税收法规发布实施以后,对于调节个人收入水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按内外个人分设两套税制、税政不统一、税负不够合理。)

  为了统一税政、公平税负、规范税制,1993年10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同日发布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简称税法)。

  1994年1月28日国务院配套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第二次修正,并于当日公布生效。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再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免征额1600元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正。第十二条修改为:“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开征、减征、停征个人所得税及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      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将从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同时,将现行个人所得税第1级税率由5%修改为3%,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取消15%和40%两档税率,扩大3%和10%两个低档税率和45%最高档税率的适用范围等。该决定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2018年6月19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这是个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第七次大修。 将迎来一次根本性变革: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2]

  2018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依据决定草案,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拟确定为每年6万元,即每月5000元,3%到45%的新税率级距不变。8月29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了该草案。新个税法拟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拟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将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至5000元/月,并适用新的综合所得税率 [8] 。8月31日,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减税向中低收入倾斜。新个税法规定,历经此次修法,个税的部分税率级距进一步优化调整,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不变。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2019年2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相关部门回应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后纳税记录有关问题,个税零申报并不影响纳税记录连续性。

  2019年2月,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转发《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根据这一通知,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在2021年12月31日前取得的,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但从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将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2020年4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2019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办税指引。申请退税是权利,可以放弃退税,无需承担任何责任。纳税人需要补税(符合规定的免予汇算情形除外),未依法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的,可能面临税务行政处罚,并记入个人纳税信用档案。需要补税的请2020年6月30日前补缴税款,否则将面临每日万分之五加收滞纳金。

  2020年7月29日,国家税务总局:完善调整部分纳税人个税预扣预缴方法。为进一步支持稳就业、保就业,减轻当年新入职人员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阶段的税收负担,国家税务总局就完善调整年度中间首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等人员有关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事项发布《关于完善调整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公告称,对一个纳税年度内首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居民个人,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时,可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月份数计算累计减除费用。公告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2021年1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实施部分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为减轻个人所得税负担,缓解中低收入群体压力,会议决定,一是将全年一次性奖金不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实施按月单独计税的政策延至2023年底。二是将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且需补税或年度汇算补税额不超过400元的免予补税政策延至2023年底。三是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单独计税政策延至2022年底。上述政策一年可减税1100亿元。

  2022年3月5日,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2022年3月,国务院决定,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一、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二、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三、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涉及的保障措施和其他事项,参照《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执行。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个人住房转让个人所得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个人转让住房,以其转让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是20%。

  但是,纳税人未提供完整、准确的房屋原值凭证,不能正确计算房屋原值和应纳税额的,税务机关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对其实行核定征税,即按纳税人住房转让收入的一定比例核定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具体比例由省级地方税务局或者省级地方税务局授权的地市级地方税务局根据纳税人出售住房的所处区域、地理位置、建造时间、房屋类型、住房平均价格水平等因素,在住房转让收入1%-3%的幅度内确定。

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3]

  2019年1月1日前的征收范围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五、稿酬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八、财产租赁所得
九、财产转让所得
十、偶然所得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2019年1月1日起的征收范围[4]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3]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个人所得税法列举征税的个人所得共11项,具体包括:

  (一)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

  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帖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指:

  • 1、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以及其他行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 2、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 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 3、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 4、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与生产、 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纳税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 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璜、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面、雕刻、影视、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五)稿酬所得 稿酬所得

  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 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 不包括稿酬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 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八)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 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九)财产转动所得

  财产转动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 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十)偶然所得

  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 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

  (十一)其他所得

  其他所得,是指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个人所得税免征范围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和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安置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离退休人员按规定领取离退休工资或养老金外,另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各类补贴、奖金、实物,不属于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可以免税的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应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的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10.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各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个税起征点自2018年10月1日起由3500元调至5000元,同时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报纳税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5]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6]

专项附加扣除包含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六项。

一、子女教育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子女年满3岁至小学人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选择双方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

二、继续教育

  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的定额扣除。同一学历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超过48个月。 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的继续教育可选择本人扣除或者其父母扣除。

三、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一包相关的医药费用,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选择由本人或其配偶一方扣除,未成年子女由父母一方扣除。

四、住房贷款利息

  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夫妻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五、住房租金

  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按每月1500元;除上面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大于100万的城市按每月1100元;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小于等于100万的城市按照每月800元。

六、赡养老人

  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非独生子女的,由其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

个人所得税的特点[7]

  1、实行分类征收;

  2、累进税率比例税率并用;

  3、费用扣除额较宽;

  4、计算简便;

  5、采用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8]

  个人所得税采取源泉扣缴税款和自行申报两种纳税方法。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和高有扣缴义务的,纳税义务人应当自行申报纳税。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的税,自行申报纳税人每月应纳的税,都应在次月七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2018年上调个税起征点至每年6万元[9]

  2018年6月19日,我国时隔7年再次上调个税起征点。 我国上一次调整个税起征点是7年以前,现行的个税起征点7年未变。这期间我国个税缴纳逐年增加。2017年全国个税收入11966亿元,同比增长18.6%。2013年仅6531亿元,五年时间累计增长5435亿元。

  此次个税修正案中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再是以前按月计征,而是按年。而且应纳税所得额扣除标准,除了此前公布的6万元(即每个月5000元)外,还包括目前已经施行的“三险一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专项扣除,以及此次新增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上千万缴纳个税的绝大多数工薪阶层将受益,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工作的工薪阶层,是个税缴纳的主力军。提高个税起征点,对多数人来讲无疑是件好事,收入增加。 以现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税率为基础,保持5%至35%的5级税率不变,适当调整各档税率的级距,其中最高档税率级距下限从10万元提高至50万元。

  2018年6月29日,中国人大网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下称个税修正案)全文,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个税修正案提出在2019年1月1日施行,但在施行前,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并按照新的税率表来计算纳税款。

  由于这一综合所得税率和级距是以此前的工资薪金个税收入标准为基础,因此对比此前的标准可以看出,这次综合所得的七档税率跟以前一致,没有变化。但税率级距有了明显变化,主要是3%、10%、20%三档税率的级距明显扩大,25%的税率级距有所缩小,而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

  如果不考虑有工资薪金以外的收入,那么收入越少减税幅度越大,不过减税金额来说收入越高减税金额越高。比如第一财经记者测算发现,月薪1万税改前后减税金额降幅超70%,月薪2万减税降幅超50%。不过后者减税金额约1230元,高于前者[10]

  2018年8月31日下午,备受社会关注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

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减税向中低收入倾斜。新个税法规定,历经此次修法,个税的部分税率级距进一步优化调整,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不变。

根据2018公布的年个税修正案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1不超过3.6万元的部分30
2超过3.6万元至14.4万元的部分102520
3超过14.4万元至30万元的部分20%16920
4超过30万元至42万元的部分25%31920
5超过42万元至66万元的部分适用30%52920
6超过66万元至96万元的部分35%85920
7超过96万元的部分适用最高的45%181920

  多项支出可抵税。今后计算个税,在扣除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新个税法规定: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 税前收入- 专项附加费用-各项社会保险费(五险一金等)- 起征点(5000元)

  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如果某人每月工资为18000元,三险一金每月扣除3200元,累计基本减除费用到11月为55000元,不考虑其他情况,子女教育费、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每月2500元,则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额135300元,适用税率10%和速算扣除数2520,计算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为5510元,比个税调整前11个月应纳税5720 相差210元。

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2011年09月01日前)

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税起征点原来是1600,现在是2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2000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扣除标准:2008年3月份起,个税按2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1不超过500元的50
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25
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125
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20375
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251375
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303375
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6375
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4010375
9超过100000元的部分4515375
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发表于2011年06月30日 实施于2011年09月01日)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1不超过1500元的30
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105
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555
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1005
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2755
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5505
7超过80000元的部分4513505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以及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11]

工资、薪金所得按以下步骤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税起征点是3500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ps: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6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6000-3500)×10%-105=145(元)。

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或年终加薪,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12]

  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的,应分两种情况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1)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分别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2)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

  费用扣除额的,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减去“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由于上述计算纳税方法是一种优惠办法,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人,该计算纳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对于全年考核,分次发放奖金的,该办法也只能采用一次。

  年终奖计算:

  当月工资3500以上,用工资-3500来确定工资税率,用年终奖/12来确定适用年终奖税率,当月应纳税额=(工资-3500)*工资税率-扣除数 + (年终奖*税率-扣除数)

  例:当月工资4500 年终奖30000

    计算: 30000/12=2500 用10%作年终奖税率

        4500-3500=1000 用3%作当月工资税率

        应纳税额=(4500-3500)*3%-0 + (30000*10%-105)=2925 元

  当月工资3500以下,用(工资+年终奖-3500)/12来确定税率,当月应纳税额=(工资+年终奖-3500)*税率-扣除数

  例:当月工资3000 年终奖24000

    计算: (3000+24000-3500)/12=1958.33 用10%作当月应纳税率

        应纳税额=(3000+24000-3500)*10%-105=2245 元

内部退养(或提前离岗)人员取得所得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13]

  (1)企业减员增效和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机构改革中,未达到离退休年龄,提前离岗且未办理离退休手续(内部退养)的职工,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资、薪金,不属于离退休工资,应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2)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提前离岗)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应按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减去当月费用扣除标准后,以余额为基数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然后再将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减去费用扣除标准,按照已确定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一次性内部退养收入)-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重新就业,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与其从原单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12]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800元的费用;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

  •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要实行加成征收办法,具体是: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例如: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4万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应纳税所得额=40000-40000×20%=32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32000×20%+(32000-20000)×20%×50%=6400+1200=7600元。 ps:

应纳税所得额=40000*(1-20%)=32000元
未加成纳税金额=32000*20%=6400元
加成部分纳税金额=(32000-20000)*20%*50%=1200元
应纳税额=6400+1200=7600元
当然 利用速算扣除系数
应纳税额=40000*(1-20%)*30%-2000=7600元
个人获得的稿酬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12]

  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个人获得的稿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可减去费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可减去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可以免纳30%的税额。

  •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

  例如:孙某在某美容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获得稿酬3000元,孙某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3000-800)×20%×(1-30%)=308元。
个人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14]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个人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可以扣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可以扣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20%的税率。

  •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例如:叶某发明一项自动化专利技术,2004年8月转让给A公司,转让价15万元,A公司8月支付使用费6000元,9月支付使用费9000元;9月,叶某将该项使用权转让给D公司,获得转让费收入8000元,叶某转让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缴的个人所得税为:

  叶某此项专利技术转让了两次,应分两次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

  • 转让给A公司应缴个人所得税税额=(6000+9000)×(1-20%)×20%=2400元
  • 转让给D公司应缴个人所得税税额=8000×(1-20%)×20%=1280元

  叶某转让此项专利技术共需缴纳个人所得税=2400+1280=3680元

个人获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15]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方法是:以每次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税率。

  •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例:卫某年初取得单位集资款的利息收入10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1000×20%=200元

个人储蓄存款利息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15]

  个人在我国境内存储人民币外币而取得的利息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以每次取得的利息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利息全额×20%

  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储蓄机构在向储户结付利息时代扣代缴

个人取得财产租赁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12]

  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财产租赁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取得的财产租赁收入-合理费用-费用扣除标准

  合理费用包括以下项目:

  • (1)纳税人在出租财产过程中缴纳的税金、教育费附加,可凭完税凭证,从财产租赁收入中扣除。
  • (2)由纳税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必须是实际发生并能够提供有效准确凭证的支出,以每次扣除800元为限,一次扣除不完的,可以继续扣除,直至扣完为止。

  费用扣除标准为: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可以扣除800元;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可以扣除收入的20%。

  财产租赁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为20%。

  •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个人财产转让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12]

  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以一次转让财产收入额(不管分多少次支付,均应合并为一次转让财产收入)减去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 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转让财产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

  确定财产原值,有以下几种情况:

  • 一是有价证券,为买入价以及买入时按照规定缴纳的有关费用。
  • 二是建筑物,为建造费或者购进价格以及其他有关费用。
  • 三是土地使用权,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开发土地的费用以及其他有关费用。
  • 四是机器设备、车船,为购进价格运输费、安装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
  • 五是其他财产原值,参照以上四种办法确定。

  上述财产原值的确定,个人必须提供有关的合法凭证;对未能提供完整、准确的财产原值合法凭证而不能正确计算财产原值的,税务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核定其财产原值或实行核定征收。例如房产转让,如果纳税人不能准确提供房产原值和有关税费凭证,无法确定房产原值时,税务机关可以综合考虑该项房产的坐落地、建造时间、当地房价、面积等因素,按房产转让收入额的一定比例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

  合理费用是指个人在卖出财产时按有关规定所支付的费用,如营业税及其附加、中介服务费、资产评估费等等。

个人取得中奖、中彩等偶然所得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15]

  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税率。

  •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例如:叶某参加电视台举办的有奖竞猜活动中奖,获一台价值8000元的电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8000×20%=1600元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16]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指:

  • (1)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以及其他行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 (2)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 (3)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 (4)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纳税所得。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

  其中,收入总额是指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营运收入、劳务服务收入、工程价款收入、财产出租或转让收入、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各项收入应当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

  成本、费用是指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损失是指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按年度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5%至35%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如下: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1不超过5000元的部分50
2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10250
3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201250
4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4250
5超过50000元的部分356750

  (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上述计税办法适用于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不适用于核定征收的个体工商户。

演职人员取得报酬,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16]

  演职人员是指参加演出(包括舞台演出、录音、录像、拍摄影视等)而取得报酬的个人。

  演职人员参加任职单位组织的演出取得的报酬为工资、薪金所得,按月缴纳个人所得税。

  演职人员参加非任职单位组织的演出取得的报酬为劳务报酬所得,按次缴纳个人所得税。

  演职人员取得报酬后按规定上交给单位和文化行政部门的管理费以及收入分成,经主管税务机关确认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演职人员取得报酬为不含税收入(指税后收入)的,分两种情况:

  (1)作为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算公式为:

  •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
  •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作为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算公式为:

  不含税收入额低于3360元的,

  •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800)÷(1-税率)

  不含税收入额高于3360元的,

  •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1-税率×(1-20%)]
  •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向演职人员支付报酬的单位或个人,应该按照税法规定代扣代缴演职人员的个人所得税。

个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取得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个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取得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以下几种情况:

  (1)[17]企业实行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协议)的规定只向发包、出租方交纳一定费用,企业经营成果归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纳税年度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必要费用

  其中的必要费用是指每月1600元。

  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如下表)。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税率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不超过15000元的5
2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10
3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20
4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30
5超过100000元的部分35

  (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17]企业实行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 承包、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是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另外,如果企业实行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 承包人应当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实行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由税务部门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和缴税方式。

实行查账征收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投资者,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16]

  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和合伙企业的每一个合伙人都应当按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为应纳税所得额,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缴个人所得税。

  (2)合伙企业的投资者按照合伙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每一个投资者应纳税所得额(没有约定分配比例的,以全部应纳税所得额和合伙人数平均计算每个投资者的应纳税所得额),据此计算每个投资者应承担的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16]

  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有以下情况:

(1)定额征收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按照税务部门依法核定的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按期缴纳。

(2)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

  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应税所得率应按下表规定的标准执行:

  应税所得率表(图4)

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应税所得率表图4

  企业经营多业的,无论其经营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应根据其主营项目确定其适用的应税所得率。

个人投资两个或两个以上独资、合伙企业的,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16]

  个人投资两个或两个以上独资、合伙企业的,投资者个人应分别向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税务部门预缴个人所得税,年度终了后办理汇算清缴。主要有两种情况:

  (1)投资者兴办的企业全部是个人独资企业的,分别向各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税务部门办理年度纳税申报,并依其投资的全部个人独资企业的经营所得确定适用税率,以本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所得为基础,计算应缴税款,办理汇算清缴。

  •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各个独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合计数

  本企业投资者应纳税额=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本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各个独资企业应

  纳税所得额的合计数

本企业投资者应补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本企业投资者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本企业投资者预缴个人所得税税额

  (2)投资者兴办企业中有合伙企业的,将投资者在合伙企业中应分配的应纳税所得额与其投资于独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合并,确定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投资者应向经常居住地税务部门申报纳税,办理汇算清缴;对于经常居住地与其兴办企业的经营管理所在地不一致的,应选定其参与兴办的某一合伙企业经营管理所在地办理汇算清缴,并且在5年内不得变更。

参考文献

  1. 《主人》编辑部编.理财达人手册.上海三联书店,2010.11
  2. 个税法迎第七次大修 起征点调至每年6万元.新华网.2018.6.19
  3. 3.0 3.1 程向阳主编.人力资源常用法规速查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新华社.2018.09.01
  5. 高等教育法律专业自学考试辅导与研究组编.高等教育法律专业自学考试 必读法条分科类编 (本科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6. 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8.12.13
  7. 吴娟萍主编.商业银行个人客户经理理财技能提升.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12
  8. 蒋洪主编,朱萍副主编.新世纪高校经济学管理学核心课教材 公共经济学 财政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03月第1版
  9. 工资超过5000元怎么扣税?2018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闽南网.2018.6.19
  10. 个税时间表:5000元起征点新政有望10月1日起施行.新浪新闻.2018.6.29
  11. 新个税法通过!起征点每月5000元,10月1日起实施.人民日报.2018.8.31
  12. 12.0 12.1 12.2 12.3 12.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普法办公室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五”普法教材 学习问答.中国宇航出版社,2008.11
  13. 杨志勇,张斌编著.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与纳税筹划.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
  14. 及聚声编著.深圳地方税热点难点问题解答.海天出版社,2006
  15. 15.0 15.1 15.2 国家税务总局编.个人纳税知识问答.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年05月第1版
  16. 16.0 16.1 16.2 16.3 16.4 王政,柳絮主编.税务有问题找我.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10
  17. 17.0 17.1 李政主编.财税实务问答900例 2006年税务版.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10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15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个人所得税"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22.85.179.* 在 2008年7月6日 12:37 发表

该更新了

回复评论
218.4.189.* 在 2010年7月6日 22:25 发表

不错i

回复评论
61.172.57.* 在 2011年8月10日 09:20 发表

确实该更新了,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已经上调了

回复评论
221.223.2.* 在 2012年4月4日 17:30 发表

退休后返聘如何交个税?

回复评论
My zhiku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1月16日 21:42 发表

1.按照什么时候的标准来编辑的,我不知道, 2.上一次编辑是什么时候,我不知道 提个建议

回复评论
KAER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1月17日 11:38 发表

My zhiku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1月16日 21:42 发表

1.按照什么时候的标准来编辑的,我不知道, 2.上一次编辑是什么时候,我不知道 提个建议

已附上参考文献。

MBA智库百科是可以自由参与的百科,如有发现错误和不足,您也可以参与修改编辑,点击条目上方的编辑进入即可参与,期待您的加入!~

回复评论
黑羊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2月30日 12:22 发表

个人劳务报酬 个人所得税的算法

回复评论
黑羊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2月30日 12:24 发表

黑羊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2月30日 12:22 发表

个人劳务报酬 个人所得税的算法

补充: 应纳税额=40000*(1-20%)*30%-2000=7600

回复评论
黑羊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2月30日 22:23 发表

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该更新了

回复评论
Dan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2月31日 16:35 发表

黑羊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2月30日 22:23 发表

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该更新了

MBA智库百科是可以自由参与的百科,如有发现错误和不足,您也可以参与修改编辑,点击条目上方的编辑进入即可参与,期待您的加入!~

回复评论
文人墨客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2月6日 20:08 发表

我真的很喜欢智库,真是太棒了!!

回复评论
Ixam0212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4月16日 21:45 发表

这里是不是有个错误?保险赔款出现在了两个地方,应该是不需缴纳所得税的

回复评论
寒曦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4月18日 09:44 发表

Ixam0212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4月16日 21:45 发表

这里是不是有个错误?保险赔款出现在了两个地方,应该是不需缴纳所得税的

这个有错误可以自己改的

回复评论
138****8675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7月28日 20:52 发表

怎么样才可以进行专项附加扣除?

回复评论
117.136.62.* 在 2019年2月25日 08:51 发表

入 // 人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