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四型财政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四型财政

  四型财政是指发展型财政、和谐型财政、法治型财政和效能型财政。

四型财政的内容[1]

  (一)发展型财政

  发展型财政,就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着眼于促进财政自身发展和增强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对内侧重于增强财政实力,对外侧重于支持经济建设,从而建立既稳固平衡强大又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型公共财政管理模式。

  1.对于财政自身而言,其核心就是财政收支规模要大、增长速度要快、发展基础要牢、可持续性要强、争取国家资金要多、财政风险要可控。具体来讲:

  财政收支规模要大,就是财政收入“蛋糕”又大又强,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不断上升,财政收支总量连续跨上新台阶,人均可用财力水平显著提高。增长速度要快,就是财政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收人增速保持快于经济增速的态势,并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发展基础要牢,就是财源体系健全完善,财源基础稳固雄厚,财政收入增长空间前景广阔。可持续性要强,就是财政收入增长模式更加注重长远发展,注重后续财源涵养,不虚收不冒进,不搞竭泽而渔,同时财政收入的绿色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增长后劲强劲。

  争取国家资金要多,就是得到的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要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地理区位、自身财政能力相适应,达到或超过全国各省平均水平,政策范围内应该得到的资金一分不能少,具有优势条件的项目资金要明显多,有一定可能的项目要努力争取列人支持范围。同时,已有项目要保持住并努力增加,新增项目要全力争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财政风险要可控,就是政府性债务总量可控,全省综合债务率在70%以下;债务管理流程规范,数据真实准确,管理机制健全,风险预警措施到位;偿债资金来源稳定,偿债准备金管理高效,确保不因偿还政府性债务造成资金链断裂,冲击财政正常运行。

  2.对于外部职能而言,其核心就是财政调控投入要足、调控方向要准、调控方式要优、调控效果要好。具体来讲:

  财政调控投入要足,就是财政支持经济强省建设的资金投入要达到合理的规模,能够有效落实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经济工作部署,支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财政调控方向要准,就是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领域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经济发展布局,具体到河北省,就是要着眼于促进沿海经济隆起带、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冀中南经济区加快形成,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着眼于“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眼于扶贫开发,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努力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财政调控方式要优,就是针对经济发展的不同领域、不同事项,科学统筹运用预算、税收补贴、体制、投融资等各种财政政策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减少和杜绝对经济发展的过度干预。

  财政调控效果要好,就是财政调控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经济增长稳定、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转型、发展质量提升,进而促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促进财源丰茂,提高经济增长对财政的贡献率。

  (二)和谐型财政

  和谐型财政,就是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着眼于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和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对内侧重于和谐机关建设,对外侧重于促进社会和谐,从而建立既内部和谐又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型公共财政管理模式。

  1.对于财政自身而言,其核心就是财政部门职能与机构设置要相称、财政干部队伍结构要合理、财政核心文化体系要健全、财政基础工作要扎实。具体来讲:

  财政部门职能与机构设置要相称,就是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随着财政职能转变,不断调整、完善、优化内部机构设置,实现职能清晰、机构合理、分工科学、运转高效。

  财政干部队伍结构要合理,就是财政干部年龄结构老中青有机结合,学历层次高中低合理搭配,能力素质适应财政改革发展要求,人才组合专业与综合相得益彰。

  财政核心文化体系要健全,就是在全省财政系统牢固树立“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理财宗旨,认真遵循“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的基本原则,始终奉行“遵规守纪、严谨精细、务实高效、廉洁奉公”的职业操守,大力弘扬“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为财政工作和财政改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财政基础工作要扎实,就是财政工作作风平实朴素,各项管理工作严谨细致,基层财政运行规范高效。

  2.对于外部职能而言,其核心就是要支持社会事业大发展,推动社会管理上水平,引导社会文明更进步、促进生态环境新改善。具体来讲:

  支持社会事业大发展,就是着眼于全面提升小康社会建设水平,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财政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计生、社会公益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促进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推动社会管理上水平,就是着眼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通过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通过保障就业、扶贫、养老、医保、低保、抚恤、救济、福利保障性住房、水库移民安置等民生支出,使社会弱势群体和薄弱环节得到有效加强,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得到明显改善,人民幸福指数全面提升;通过提高公检法司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形成社会维稳大格局;通过支持工商、质监、检疫检验、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等部门执法能力建设,保障和实现社会公共安全

  引导社会文明更进步,就是着眼于推进社会全面发展,财政进一步加大对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高尚的人文精神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全面提升公民的思想认识、社会责任、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

  促进生态环境新改善,就是着眼于人与自然相和谐,财政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合理运用排污收费、补贴奖励、政府采购等手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支持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共赢共进。

  (三)法治型财政

  法治型财政,就是贯彻依法治国和依法理财方略,着眼于依法理财和依法行政,对内侧重于财政管理制度建设,对外侧重于建设法治财政,从而建立财政内部管理规范化、财政行政行为法制化的新型公共财政管理模式。

  1.对于财政自身而言,其核心就是财政体制要规范、管理制度要完善、预算体系要健全、制度执行要有力。

  财政体制要规范,就是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清晰,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明确,财政收入配置制度稳定,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统一。财政管理制度要完善,就是财政管理制度体系要在财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实现全覆盖,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行;组织收入、资金分配资金管理预算执行、公共资产、财务会计财政监督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要完备具体,做到有规能依,有章能行。

  预算制度体系要健全,就是涵盖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相互衔接的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得以确立和发展,全口径预算部门预算、综合预算、中长期预算绩效预算参与式预算等科学的预算管理方式得到广泛运用和规范;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得到认真贯彻和实施。

  制度执行要有力,就是各项财政管理活动均在法规制度明确的职权范围内实施,各项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运行,切实做到有效制度必须执行、执行制度必须严格、落实制度必须到位、违反制度必须追责。

  2.对于外部职能而言,其核心就是财政执法依据要权威、执法程序要合规、执法责任要明确、执法监督要到位。财政执法依据要权威,就是财政执法所依循的制度层次要高,按照法律、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的先后顺序执行,有法依法,无法依章,不擅自变通规章制度,不执行非规范的规定和做法,坚决杜绝自行其是。

  财政执法程序要合规,就是财政执法主体资格必须合法,需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合法委托;财政执法履行的程序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章规定,并严格执行所有必要程序,不疏漏和擅自简化每个环节。

  财政执法责任要明确,就是财政执法主体的权限和职责要清晰,严禁放弃法定职责不作为和超越法定权力乱作为。

  财政执法监督要到位,就是财政部门对财政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机制健全,对违法违纪责任人的处理妥当得力,财政行政复议效率和应诉水平不断提高。

  (四)效能型财政

  效能型财政,就是增强以绩效为根本导向的理财观念,着眼于对内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和对外提升财政履职效果,从而建立既内部运行便捷高效又强化资源配置和资金使用效果的新型公共财政管理模式。

  1.对于财政自身而言,其核心是服务意识要强化、工作能力要提高、办事程序要简化、内部运行要高效。具体来讲:

  服务意识要强化,就是要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理财理念,自觉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管理和措施,切实把做好服务作为一切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工作能力要提高,就是努力提高政策设计能力、制度创新能力、资金监管能力、跑办争取项目资金能力和预防腐败能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敢抓善管、清正廉洁的财政“铁军”。

  办事程序要简化,就是办事环节精简、办事速度加快、办事效率提高,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内部运行要高效,就是预算部门管理主体明晰,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有力,通报、调度和考核机制健全,财政管理层级扁平化,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增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政令畅通,运转高效。

  2.对于外部职能而言,其核心就是财政资金使用要高效、财政体制导向作用要明显、政策调控要到位、公共资产配置要优化。

  财政资金使用要高效,就是预算编制规范合理,预算安排有保有压,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一般性支出得到严格控制,财政沉淀资金实现最大增值,政府采购节支效果明显。

  财政体制导向作用要明显,就是财政体制对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的激励约束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对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导向明确、重点突出。

  政策调控要到位,就是财政逐步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政府通过税收和非税手段调节经济社会运行更加广泛和自觉,公共投融资功能更加强化,财政政策选择的时机、方向、力度、着力点、工具组合和退出运用自如,财政对经济的调控引导作用和对民生的保障作用更加突出。

  公共资产配置要优化,就是资本运作理念深入人心,公共资产存量得到有效盘活,共建共用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四型财政理论体系解析[1]

  “四型财政”理论体系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体、两面、三基、四新”。

  (一)“四型财政”是“一体”

  “一体”,即“四型财政”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财体系。无论发展型财政、和谐型财政还是法治型财政、效能型财政,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的某种特征反映,其本质都是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管理行为。换言之,无论“四型财政”的哪一型,它都从一个角度来代表着公共财政的某种“身份”,不能因为“身份”名称不同而将其机械地割裂为四个不同个体。同时,必须认识到,作为河北省新时期理财基本指导思想,“四型财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四个型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发展型财政与和谐型财政更多地体现了财政职能作用,是实体,是基础;法治型财政和效能型财政更侧重内部管理,是保障,是标尺。四者之间既自成体系,又互相衔接、互相促进,构成了职能有机统一的逻辑整体。

  (二)“四型财政”具有“两面”

  “两面”,即“四型财政”可划分为自身建设和对外职能作用两个层面。自身建设,主要涉及机关运行、队伍建设、党风廉政,以及财政事业发展等方面;对外职能发挥,包括调控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调节收入分配等各方面。没有财政自身建设,就难有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二者是财政运行有机统一的两个基本层面。

  整体而言:财政系统要从发展、和谐、法治和效能四个角度来加强自身建设,实现财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发挥好宏观调控职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法治建设和效能建设,推动经济科学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具体而言:发展型财政强调财政自身发展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和谐型财政强调和谐型机关建设与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法治型财政强调依法理财与促进社会法治建设相统一,效能型财政强调财政运行效率与促进效能建设相统一。

  (三)“四型财政”根植于三个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四型财政”的思想统领。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新高度和新阶段的重要标志。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四型财政”强调了经济发展和财政事业发展,核心和落脚点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和谐,在法治和效能方面体现了工作方法的统筹兼顾,在整体上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因此,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的精神实质保持高度一致,是科学发展观思想在财政领域的集中体现。

  现代公共财政理论是“四型财政”的根本来源。现代公共财政理论是市场经济下反映公共财政运行的基本理论。该理论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视角提出公共财政是一种服务财政,是体现民主意志的理财行为,是适应法治经济发展要求的理财模式。河北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努力构建科学规范、运转协调、有机统一的地方现代公共财政体系”,其着眼点在于解决改革之间协调配合、步调一致问题,它从系统论的高度对各项财政改革成果进行梳理、整合、提高和系统化。公共财政理论,必然要求财政积极调控经济社会发展,加强自身宏观调控能力建设,充分体现法治和效能,努力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地方公共财政体系。因此,“四型财政”的提出,从根本上讲符合现代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要求,是对现代公共财政体系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再创新。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是“四型财政”的管理基础。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即新公共管理理论,是英美等西方国家政府运行与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现代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可以应用在政府的公共部门,公共部门应当实行更为灵活和富有成效的管理,继而提高公共品产出水平和效率。该理论是西方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理论借鉴。“四型财政”的提出,全面借鉴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其中,发展型财政重点借鉴了“重塑政府”理论,和谐性财政侧重于社会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小政府”理论,法制型财政借鉴了公共决策理论,效能型财政则借鉴了新公共管理中的“绩效”理论和“流程再造”理论。正是借鉴了这些管理理论,“四型财政”呈现出明显的新公共管理特征。

  (四)“四型财政”实现了四个创新

  发展型财政强调互动式发展,实现了财政自身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统一。发展型财政在强调财政自身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两者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即财政自身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直接推动了财政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因此,全面理解发展型财政要从财政和经济协调互动角度来界定和把握,这是它区别于绿色财政乃至建设型财政的重要特征。从这个角度讲,发展型财政实现了财政自身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和谐型财政强调兼顾式和谐,实现了和谐机关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统一。和谐型财政本身就是一种很新的提法。和谐型财政强调财政机关在机构、职能、人员、运行各方面的协调统一,高质量高效运行,同时也强调通过发挥财政的调控作用,实现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并且将两者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认识上实现了财政系统和谐与促进社会和谐并重推进。

  法治型财政强调双律式法治,实现了规范财政行政行为和促进社会法治的统一。法治型财政的提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既强调了财政系统自身要加强法治建设,又强调了通过发挥财政职能,直接推动法治型社会的构建,既做到律己又做到律人,在认识上形成了律己律人相辅相成的全新观念。

  效能型财政强调共济式效能,实现了财政运行效率和财政行政绩效的统一。效能型财政以财政自身效能建设为基础,以强化预算支出责任和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手段,在体制机制、资金资产、运行流程、管理层级等诸多层面相互协调,既强调通过提升财政自身的运行效率来增强对外的实际绩效,又强调通过提升政府部门的预算支出绩效来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两者的相互作用,实现财政运行效率和财政行政绩效的有机统一,实现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推进绩效政府建设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1.0 1.1 李杰刚,李志勇."四型财政"基本理论及解析(A).经济研究参考.2012,39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Tracy,Lin,苏青荇,刘维燎,LuyinT.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四型财政"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