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社会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反哺社会化,以发挥反哺相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反哺相对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主要诉求的自力反哺,是实施反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依托市场力量是实施反哺工作的重要环节。农业市场服务体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 农村要素市场,包括农村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等,从政策上保障金融资源配置向农村、农业倾斜,改变农村资金净流出现状;从制度上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保障进城农民工住得下、留得住、能发展;从体制上规范农地非农化,使农村土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过程成为农民享受城市化、工业化成果的过程。
- 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农业市场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有利于市场反哺的外部环境,形成以农产品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农村生产要素市场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为载体,以实现农业生产获取社会平均利润、实现等量要素投入获取等量收益为目标的农业社会化生产环境,使得“当农民只是一种职业选择、投资农业只是一种发展选择”。
(1)农业产出的价值实现。这是市场反哺的出发点。在市场农业的条件下,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并不是为了自我消费,而是为了拿到市场上去销售以换取利润。因此,农业市场服务体系首先必须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保障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实现。这主要涉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后者正是农业市场服务体系所追求的目标。
(2)农业生产获取社会平均利润。这是市场反哺的落脚点。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在制度上保障农业生产获取社会平均利润,农业的弱质性和资本的趋利性将导致农业生产的萎缩。受依托规模经营提升效益的现实制约,平均利润的实现在这里更多地仰仗于农业生产的投入节约和技术进步。前者主要涉及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核心是控制农业投入品与产出品的比价。
(3)农村等量要素投入获取等量收益。这是市场反哺的基础。要实现农业价值并获取社会平均利润,仅有农产品市场和农资市场是不充分的,还要进一步发展农村要素市场,包括农村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藉此实现三个目标:
-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有效供给
-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 农地非农化价值增值的公平分配。
(4)农业产业化。这是市场反哺的载体。上述农产品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功能实现,最终还要落实到市场主体中来。由于以家庭为基础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势单力薄,面临着进入市场难和保护自身利益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通过产业化发展,以龙头企业等组织为中介,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扎木成排,可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龙头企业与农产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户生产获取社会平均利润。
发挥公民社会的力量是实施反哺工作的重要补充。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当前,农民依然是弱势群体,农业依然是弱质产业,农村在社会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也在弱化,农民、农业、农村对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小,在争利、分利格局中,农民很容易被忽视,农民很容易受伤害,农民也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扭转弱势地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有利于社会反哺的制度结构,形成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第三部门为依托,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权益为目标的社会反哺制度制衡。
(1)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这是社会反哺的出发点。包括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在政府中的组织化程度。当前农民之所以处于劣势地位,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组织化程度低、凝聚不起来,没有自己的组织和声音,在很多地方甚至缺乏表达诉求的渠道。在经济上,我们找到了通过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这一有效途径,在政治上似乎还没有破题。在这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关键是建立反映农民诉求的制度架构,使得农民不再是利益无处表达、无人表达的群体。
(2)维护农民权益。这是社会反哺的落脚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一个重要诉求就是农民的权益保护,主要是农民的公民权和财产权。公民权维权的重点是就业权和公共服务权。前者涉及超过2亿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后者事关农民能否平等享受公共财政所提供的、与市民大致相同的政府公共服务。财产权维权的重点是农民的土地权益,包括以土地作为投入物的产权保护和依托土地形成的产出物的产权保护。前者主要涉及土地征用过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后者主要体现在因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集资造成的对农民收益的侵犯。
(3)连接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企业公民和公民社会反哺农民创造条件。这是社会反哺的制度基础,包括制度整合与制度创新。前者包括农村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后者主要涉及各种涉农NGO、NPO,从而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权益提供制度安排,为社会反哺提供制度供给。
以发挥反哺相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反哺相对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主要诉求的自力反哺,是实施反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农业生态服务体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 农业生态服务;
- 围绕农业生态服务构建生态市场服务体系。农业生态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是培育自力反哺的新经济增长点,由此形成以农业生态服务为基础、以农业生态服务体系为依托的自力反哺体系框架。
(1)农业生态服务。人们对农业生态服务诉求源于生态服务的稀缺,经济增长与生态服务稀缺性呈同步增长趋势。生态服务消费的普遍性与生态服务稀缺性增长的矛盾造就了农业生态服务的兴起和发展。农业生态服务主要有五:
- 环境容量,主要是指农业(含林业)生产对环境更新或再生能力的贡献。
- 舒适性服务,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光和愉悦心情的需求。
- 生态贸易,表现为农产品贸易过程中生态环境状况的转移和传递,如虚拟水贸易。发展农业生态服务是实现自力反哺的核心,也是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经济增长点。
(2)生态市场服务体系。上述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的实现,关键是创建生态服务市场,降低市场交易费用。由此引发的反哺需求有三:
- 促进环境使用权交易,如排污许可交易、森林碳汇交易;
- 开展农业生态旅游,为市民提供舒适性服务和体验性服务。
社会化反哺“三大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在我国的大部分区域,政府这一制度力量都是一家独大;由于没有足够强大的制度力量来承接政府转移出去的职能,政府职能的转变常常蜕变为政府职能的回归或缺位。因此,必须双管齐下推进制度创新:一方面推进政府的组织重构和流程再造,规范、到位政府职能;另一方面培育新的制度力量,以有效承接政府转移出去的职能和市场经济下新增的职能。
工业反哺农业首先要明确的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分工,但分工离不开协作。统筹政府反哺与社会化反哺的要义就在于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搞好协作,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和农民相结合的反哺机制。
(一)社会化反哺的政府支持
从市场反哺的角度看,农业产出的价值实现并获取社会平均利润往往需要获得政府的支持与保护,例如为避免谷贱伤农而采取的最低保护价政策、为改善苹果质量而采取的套袋补贴政策。从社会反哺的角度看,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维护农民权益往往需要获得政府的许可和授权,例如以社团法人形式面向社会募集“新农村建设基金”需要获得政府许可;农民合作社代表农民参与国企分红需要获得政府授权。从自力反哺角度看,农业生态服务的价值实现往往需要获得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例如农业的绿色产品服务、能源服务需要政府的引导;城郊农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为城市提供生态服务需要城市政府的扶持。
(二)政府反哺的社会化
这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
(三)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和农民结合的反哺机制
反哺工作离不开政府,但政府不能大包大揽,更不能包办代替。在这里,统筹政府反哺和社会化反哺的核心是按照政府反哺和社会化反哺的职能分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和农民自身分工明确,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代替不了谁的反哺工作局面。该由政府承担的反哺任务,各级政府不能推卸责任;该由市场、由社会承担的任务,政府要确实移交职能。特别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工业反哺农业是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农民的主动参与是保证反哺工作成功推进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