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企業公民行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企業公民行為

  企業公民行為是指一個公司社會基本價值與日常商業實踐運作和政策整合行為方式。

企業公民行為的內容[1]

  (一)企業公民權利

  企業公民權利是企業公民行為實施與建設的前提,包括企業所有權產權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權、企業法律保護權、企業信息披露權、企業使用資源權利等。耶魯大學法學院HenryHansmann教授認為企業所有權是指企業的控制權和對企業利潤剩餘收益的索取權;所有權理論又稱“所有者權益中心論”,是一種著眼於母公司子公司所持有的所有權合併理論。企業產權是以財產所有權為基礎,反映投資主體對其財產權益、義務的法律形式。企業產權作為企業所有權的核心內容,通常是指對財產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轉讓權。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是企業進行計劃組織控制協調決策活動,並對企業成員進行激勵,以實現企業任務和口標等一系列工作的總稱。企業只有通過生產經營管理,才能把企業的所有權與產權轉化為產品,創造企業價值,才能真正實現企業的經濟責任與其他責任。作為一個企業,首先它是具備“法人”,因此它具備權利,都可以受到企業所在區域的政府、司法部門與社區,以及他們頒佈的法律法規與相關制度等的保護。企業本身具備擁有、發佈信息的權利,保護自身企業商業秘密的權利,以保證企業享受相關自身權利。同時,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中,有權根據法律規定取得相關的土地資源資本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與使用,以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二)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在享受企業權利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履行企業相關社會責任,主要包括對股東職業經理人、雇員、消費者與商業合作伙伴、債權人、所在社區、環境與資源、其他利益相關者等的責任。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管理者公司治理時要考慮企業股東的責任,為股東和企業負責,在企業股東與其他各個利益相關者之間處理好關係。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發展,職業經理人逐漸成為企業管理者重要的員工之一,他與企業股東形成了委托代理關係,這個關係隨同企業契約機制一起影響了企業的經營管理。如果企業職業經理人的權利無法得到保證,企業股東與職業經理人的受托關係就不存在,之間的委托代理關係就無法得到實現,那麼企業就未能更好的實現經濟價值,當然也就無法保證股東和所有相關利益者的利益(徐潔等,2010)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員工的努力,企業或企業股東有義務為雇員提供相應的經濟報酬,並充分發揮企業雇員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企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消費者與商業伙伴的反作用,尤其是與企業產品影響最大的消費者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密切與重要的關係。企業能夠忠實地履行自己對消費者產品質量的承諾,尊重與維護消費者的權利,是企業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和最重要的企業社會責任;而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等商業合作的供應鏈上,任何一個環境的問題,都會導致整個企業或行業的巨大問題的產生。債權人是企業的重要利益相關者,為企業提供資金,享有企業債權;企業對債權人負有償債責任。企業所在社區對企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環境因素,不僅是生產要素的供給者,也是生產要素的消費者;社區還能幫助企業建立融合的企業文化(鄒東濤,2009)。最後,與企業相關的利益相關者不斷產生,如政府、國際組織、股民等企業利益相關者對企業也存在著密切關係,影響企業公民行為建設,從而影響企業經營管理,最終影響企業價值的實現

企業公民行為的特征[1]

  企業公民行為是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繼承與發展。從企業社會責任思想到企業公民概念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一個趨勢;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到企業公民行為也體現了企業責任實踐的發展歷程。企業社會責任為企業公民概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企業公民概念則是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還深化了企業社會責任承擔的原因。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與發展,為企業公民概念的演進提供了前提;企業公民思想的提出與發展也是企業社會責任思想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二者的概念與內涵存在密切的關係,體現在企業公民局部觀、企業公民等同觀和企業公民延伸觀等三個觀點。

  企業公民行為是企業公民權利與企業社會責任的統一體。企業公民權利作為企業的權利,是義務的前提與基礎。企業只有完全履行企業本身具備的權利,如企業人格權利、財產權利、生產經營權利、法律保護權利、信息披露權利和使用資源權利等,是企業對所有權、使用權、生產權和經營管理權支配與使用。企業在享受權利的過程時也不斷體現和要求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即在生產經營管理等過程實現了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與公益責任、環境與資源自然等責任的履行。企業公民權利與企業社會責任二者是相互作用,統一於企業公民行為中(施生旭等,2012)。

  企業公民行為是對傳統股東經濟利潤最大化口標的修正與完善。傳統經濟發展理論,企業發展的口標代表企業股東的口標即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企業公民行為是從傳統的古典經濟不斷發展到契約經濟利益相關者理論經濟,企業的口標已不僅是股東利潤最大化的單一口標,而是追求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的多方而目標。企業在追求企業價值與投資者利潤回報同時,需更多考慮員工、合作伙伴、社區以及環境等許多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與價值,企業向可持續發展與健康發展方向發展,儘可能地維護與增加所有責任的履行與實現企業公民行為建設堅持效率與公平的辯證統一。企業公民行為體現了企業在行使權利過程中企業利益與利益相關者利益之間尋求最佳結合點,涉及到企業及利益相關者的效率與公平。企業公民行為的前提是公民權利,即實現企業的權利,在生產經營管理等過程實現企業的價值或利益,強調了企業的效率問題。同時,企業公民行為也要求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滿足實現人類物質與精神需要的載體,推動和實現“社會人”、“道德人”與“自然人”的發展,提倡對消費者、債權人、勞動者、社區等利益相關者利益的保護與尊重,體現了其公平與正義的原則。

企業公民行為的實施方式[1]

  (一)不斷健全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治理結構是一種對公司進行管理和控制的結構,由股東、董事會、職業經理人或高級管理人員等組成的一種組織結構。現代企業制度區別於傳統企業的根本點在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從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制衡的機制,用以對企業進行管理和控制。現代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的核心問題是建立一個規範與高質量、有效率的公司董事會,引入相關利益者和社會責任董事,提高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建立董事會的民主決策機制,增強董事會成員與決策的透明度。經理人是企業的實際管理者與執行者,健全其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有利於公司治理建設。監事會是對董事會與職業經理人或高級管理人員的監督機構,是公司法人治理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優化監事會成員,保證監事會的獨立性與監督責任,有利於企業公司治理。公司工會制是公司社會責任理念在職工利益領域的表現形式;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參與權利,理順工會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之間的關係,健全職工董事與職工監事參與機制、任免機制與保障機制,有利於公司完善經濟民主,改善勞資關係,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起到積極作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是企業從追求股東利潤最大化口標向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口標轉變,突出企業的戰略與決策權、管理權、監督權等的獨立性,保證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權益主張

  (二)不斷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

  公司治理就是如何提高公司的公平、透明或責任,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在公司治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與作用。我國深交所頒佈的《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明確規定上市公司建立社會責任制度,定期檢查和評價公司的社會責任制度執行情況和存在問題,並以年度報告、季度報告或臨時公告給予披露。信息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為保障投資者利益、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而依照法律規定必須將自身的財務變化、經營狀況等信息向證券管理部門和證券交易所報告,並向社會公開或報告,以便使投資者公平與及時充分瞭解情況的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具有信息披露業務的強制性和自願性、內容多樣性和時間的持續性(高闖,2009)。因此,企業董事會與職業經理人需要建立科學觀念,加強對企業立法建設,定期與不定期及時公佈與企業重大或相關事宜,建立企業社會履行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充實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確保企業社會制度的真正落實。

  (三)加強所在社區的嵌入與建設

  社區是企業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據地”,為企業的成長與發展提供勞動力市場、資源、政策等軟硬體環境。社區區民素質、文化傳統對企業員工的素質價值觀起了積極的影響作用;企業的發展也不斷為社區提供就業崗位、稅務支持、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諧社區建設等做出貢獻。社區的嵌入可以增強社區服務職能,企業在參與社區事務與社區活動的過程中獲取社會資源,獲取消費者需求商業競爭與合作伙伴等外部隱性知識,並利用社區的社會關係網路與信任贏得企業發展的各種直接與間接的資本收益,更好的適應與促進企業發展。通過社區的嵌入與建設,對企業公民行為給予監督、參與和融入,使得企業未能履行或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給予反饋與壓力,有利於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註意協調企業經濟責任與社會責任的關係,建設和諧企業與社區。

  (四)加強公益與慈善捐贈行為建設

  公益與慈善捐贈是企業與社區、社會互動的一種方式,是企業參與社區、回饋社區與社會,踐行企業公民行為的重要手段。企業在公共場合進行公益與慈善捐贈,縮小企業與社區、社會的感情差距,可以塑造優良企業道德形象,提高企業在公眾與政府的社會地位,影響公眾與政府對企業、企業產品或服務的好感與認可,積極促進企業優化資源配置。並且,企業公民的“社會人”與“道德人”人性也要求企業主動和被動的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和企業道德、慈善等各項活動。社會與新聞媒體輿論等對企業在公共場合的公益與慈善捐贈行為也是監督與反饋,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公民行為建設也起到積極的作用。

企業公民行為的影響因素[2]

  1.企業家對企業公民行為的影響

  關於企業家是什麼,如何定義企業家,學者通過不同角度對此有不同理解。在企業職能上,企業家是現代企業中從事生產經營管理的職業經理人,如總經理董事長等;在企業發展過程上,企業家往往是一個企業的開拓者或在企業發展中起關鍵作用的人;在企業職位上,企業家被認為是擔任一個企業整體經營與管理領導職務,對企業負有責任的人。一個企業家不僅僅在企業中擔任領導職務,更重要的是要具備企業經營管理的才能和優秀的職業能力,他還是企業戰略與政策的制定者、執行者和積極推動者。在現代企業里,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所起的作用往往超出了一個經理本身的作用,他可以調動企業所有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相反,一個平庸或素質與能力低下的領導,只會讓優秀員工失去戰鬥力與凝聚力,從而使企業走向敗落。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的掌舵者。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和行為就是企業家的文化和行為。

  因此,一個公司關於企業公民理念的形成和企業公民行為的實踐,與企業家本人的素質、修養與認識等密切相關。企業家必須強化與提升自身的價值觀與責任感,站在社會角度來認識企業是什麼和辦企業乾什麼,以更好地經營與管理企業。企業家要從戰略角度出發,正確處理企業與投資人、債權人、員工、消費者、客戶合作伙伴和社區等之間的關係,以及企業與社會、政府之間的關係,不斷推進企業公民建設。

  2.企業文化對企業公民行為的影響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實踐中所形成和被全體員工認可與遵守的共同意識與價值觀念,是一個企業的行為規範與準則的總和。企業文化包括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形象、企業道德等。

  一個層而的文化現象會影響另一個層而的文化,最明顯的表現是企業共有的基本價值觀會作用於企業行為。“企業責任”、“企業權利”、“經營策略”等術語會對競爭與規範的市場環境一道有效地作用於企業員工的行為。通常,企業內的文化被視為唯一,即一個企業中高層經營管理者所共同擁有的企業價值觀念和經營實踐行為。但每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都存在多種形式,分為主企業文化和輔企業文化,除了高層經營管理者的共同文化外,還存在中下層經營管理者、員工的個性或小部門文化,它們都作用於企業經營管理,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經營績效。企業聘用人才,總是根據應聘人員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是否與企業文化吻合來決定是否聘用。於是,企業新老員工自然而然在公司的生產、經營與管理中不斷成熟、完善與發展,從而不斷深化影響企業公民行為。企業文化對企業具有凝聚、導向、激勵、約束、輻射、穩定、教化、協調與塑造等作用,深刻影響到企業公民行為。同時,企業文化與企業公民行為息息相關,二者互相影響。企業社會責任的導入與建設,逐漸成為現代公司企業文化的一個特點。

  3.政府與社會組織對企業公民行為的影響

  在企業公民建設過程中,政府與社會對企業發展的影響不言而喻(徐雪松等,2007)。回顧西方企業公民實踐與理論的發展過程,正是得到政府與社會組織對企業公民的建設與推廣,理論研究才得到不斷深入,從而促進企業公民實踐。在一些西方國家,政府明確制定了企業公民或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法律條款,政府也在建立企業公民建設機構,引導企業公民建設國際化,建立適當的激勵措施等方而,為企業公民行為的建設與發展做了充分的保證。

  同時,社會組織也積極配合政府、社區對企業公民建設起到監督、推進、規範、服務等作用。西方國家的社會組織在20世紀80年代蓬勃發展起來,成為西方國家政府處理社會問題的伙伴、公平分配資源的手段和公民民主參與的形式。我國民間組織包括政府出資興辦的教育、衛生、體育、環保等領域的公益性組織,也包括民間自發組織的各類群眾性社團、非營利機構律師會計資產評估等專業性社會中介機構。隨著經濟全球化、公司治理、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發展,社會組織擔當著政府監督與管理之外的社會力量,配合政府自發或自覺地發揮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行為實施監督、規範、服務作用,從而不斷推動企業公民行為建設。

  4.媒體對企業公民行為的影響

  報紙、電視、廣播與網路等媒體扮演著信息傳播的中介角色,影響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而。企業新聞與信息的報道、產品的宣傳、企業形象的塑造、企業輿論的導向以及企業文化的傳承等,媒體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媒體的關註將促使政府官員和相關管理部門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進行關註,也迫使公司董事、經理人為了維護好的聲譽,至少短期內做好公司治理。媒體在倫理道德監督上發揮信息傳播的優勢,監督企業權利的執行與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贊揚優秀的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對企業信息進行披露和報道,對外發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起到促進企業公民建設的作用。同時,媒體還與政府、學術機構聯合,以論壇、學術會議等各種形式,搭建探討企業社會責任論題的平臺,進一步傳播與實踐企業公民理念實踐。

  5.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對企業公民行為的影響

  民族性、國民性是企業文化的重要屬性之一。相關學者研究表明,中國企業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相當大。文崇義(1989)認為企業價值觀源於文化環境、歷史傳統和國民性。張德(1991)認為對中國企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影響較大的十種傳統觀念是:入世精神(儒家思想)、中庸之道(儒家思想)、任人唯賢(思想)、辯證思想(孫子)、倫理中心(儒家思想)、重義輕利(儒家思想)、重視名節(儒家思想)、勤儉傳統、廉潔意識、家庭觀念。黃光國的研究指出在現代工商業社會裡,華人追求完美、成功取向、成就取向的價值傳統仍然未變,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凝聚力,不斷影響現代企業管理者或企業家,使得他們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起到為人典範的表率作用;他們體恤關愛的精神也幫助員工成長;他們的行為得到外部的認可,也贏得社會組織與合作客戶的口碑。而這一切都促使企業所有員工行動整齊劃一,保持良好的生產經營管理的習慣,更好地行使企業的各項權利,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有效保障企業的運行。

  6.稅務實施對企業公民行為的影響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由於對公司現金流的稅收要求權,國家成為公司的“最大的小股東”。作為政府代表的稅收當局,以特殊的股東形式監督公司經理人和公司控制性股東,要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透明性、公正性與準確性,以避免公司資產轉移和公司稅務收入的轉移或隱瞞。稅務當局的稅收監督政策,使得公司必須嚴格按照公司法稅收政策規定來進行公司治理。公司的董事與職業經理人處於監督下,不得不認真執行公司法與稅務的政策規定。公司的稅收政策主要包括公司稅、股利稅和遺產稅等,對公司稅收水平稅率的變化十分敏感,會產生著名的“拉非曲線”效應:當公司治理體系無效或所有權集中程度較高,稅率的增加將導致稅收水平減少(鄭志剛,2007)。因此,公司董事與經理人可能因稅收政策而採取相關的公司治理風格,從而對企業公民行為產生影響。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施生旭,吳聲怡.企業公民行為的內容、特征與實施方式[J].商業時代.2014(02)
  2. 施生旭,唐振鵬.企業公民行為研究中的幾個理論問題[J].現代經濟探討,2012(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企業公民行為"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