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行為識別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企業行為識別(Behavior Identity,BI)
目錄 |
企業行為識別是指企業在內部協調和對外交往中應該有一種規範性準則。這種準則具體體現在全體員工上下一致的日常行為中。也就是說,員工們的一招一式的行為舉動都應該是一種企業行為,能反映出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價值取向,而不是獨立的隨心所欲的個人行為。企業的行為識別是企業處理和協調人、事、物的動態運作系統。是一種動態的識別形式,它通過各種行為或活動將企業理念觀測、執行、實施。
行為識別是企業CI系統中的"做法",是企業理念訴諸計劃的行為方式,在管理培訓、行為規範、公共關係、營銷活動、公益事業等中表現出來,對內對外傳播組織無不以活動體現或貫徹理念。
企業行為識別是在企業理念識別指導下逐漸培育起來的、企業運行的規程和策略。它是一個企業通過科學的管理、制度、措施等手段,對企業員工行為的要求和約束。企業識別系統CIS中的關鍵是企業行為。它包括企業的對內行為活動和對外行為活動兩個方面。對內行為活動有員工教育、生產福利、工作環境、生產設備等。對外行為活動有市場調查、產品開發、公共關係、促銷活動等。
企業理念要得到有效的觀測實施,必須首先要科學構件企業這一行為主題,包括確定企業組織形式、建立健全企業組織機構、合理劃分部門、有效確定管理幅度、科學授權。企業主體架構完善,企業的運行機制才能完善,企業的行為才能有一基礎保證,企業的理念才能真正貫徹執行。所以,在企業行為識別系統中,企業主體特征是最基本的基礎性因素。
企業的行為包括的範圍很廣,它們是企業理念得到貫徹執行的重要體現領域,包括企業內部行為和企業市場行為兩個方面。內部行為有:員工選聘行為、員工考評行為、員工培訓行為、員工激勵行為、員工崗位行為、領導行為、決策行為、溝通行為等等。企業市場行為包括企業創新行為、交易行為、談判行為、履約行為、競爭行為、服務行為、廣告行為、推銷行為、公關行為等。上述各種行為只有在企業理念的指導下規範、統一,並有特色,才能被公眾識別認知、接受認可。
與日常的規章制度相比,行為識別側重於用條款形式來塑造一種能激發企業活動的機制,這種機制應該是自己獨特的、具有創造性的,因而也是具有識別性的。如日本本田公司為了鼓勵員工提出各種合理化建議,就建立了一種按提出建議的數量與質量給予評分的獎勵制度。分數可以累計,分值每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獲得各種獎項,分值達到某個數值還可以由公司出錢出國旅游。
現代企業可以說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重視人的因素,充分尊重企業內的每一個員工,鼓勵員工積極創造而不是單靠規章制度的約束是知識經濟時代一大特征。日本大榮百貨有一種"人才盤點"規則,每半年盤點一次。適當調整各種崗位,破除等級觀念,及時選拔一些更合適的人來擔任合適的職務,同時,讓各個崗位的人能多一點視角來觀察企業的各種崗位。把企業看成一個整體,使上下都懂得了每一個崗位都重要,每一個崗位也都明白其它崗位的難處,提高了協作精神。
在對外交往方面,企業的整體行為是它的立身之本。在日本有一家電器商場,顧客購買了一臺吸塵器回家發現是壞的,立即打電話給這家電器商場時。不一會兒,商場經理就驅車來了,一進門就恭喜顧客中了獎,並解釋說,本店準備了一臺不良吸塵器,是專為顧客中獎預備的。同時獎一臺優質的吸塵器到顧客的手中,使壞事變成了皆大歡喜的好事。此事廣為流傳,商場的這一行為反映出這家商場的經營理念。基於為顧客著想,而不是首先想到自己要有麻煩和損失。同時,這一行為所產生的美譽效果,或許任何廣告宣傳都不一定能達到。
上述這些無論對內、對外的行為準則,都不是常規的規章制度所能規範的。商場可以規定"產品實行三包",可不能保證真正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有關人員能夠作出類似日本電器商場的創意,能夠帶來皆大歡喜的良好結局。從上所述,行為識別的操作必須有一系列的條款來保證,而展現理念精神、激活內部機制、富有創造性才能保證行為識別的特有價值。
具體說來,行為識別因素可以分為對內對外兩個方面等內容,在具體CIS策劃方案中,行為識別系統主要內容體現在可操作性強的《員工手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