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D框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6D框架(Six Ds)
目錄 |
6D框架(Six Ds),由美國作家彼得·戴曼迪斯和史蒂芬·科特勒在《創業無畏:指數級成長路線圖》一書中提出,指的是[1]:
Digitalization:數字化;
Deception:欺騙性;
Disruption:顛覆性;
Demonetization:非貨幣化;
Dematerialization:非物質化;
Democratization:大眾化。
6D框架的解讀[1]
1、推動數字化。
6D框架刻畫的是指數型技術發展連鎖反應,也是導致巨大動蕩並帶來難得機遇的快速發展路線圖。先來看第一步:數字化。
事物要形成指數級變化,就需要與指數級增長事物聯繫在一起,數字化就是一種聯繫手段。
以攝影為例,過去用的是膠卷,在膠卷中成像,存儲在相紙上,這是一個物理過程;數字化以後,成像數據用二進位形式存儲在數位相機、智能手機中,就能實現指數級增長。
其中一個指數級變化是,不管兩個人在地球上哪個角落,只要用手機互相發數位照片,通過互聯網瞬間就能收到;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果是膠卷成像照片,通過非數字化實物方式運輸,就需要花較長時間。
不僅是照片,任何行業,包括醫學、製造、出行、貿易等,其中可以數字化部分一旦數字化,就可以依托摩爾定律,實現指數級、跳躍式發展。
以出版行業為例,紙書難以實現指數級增長,但一旦數字化成電子書、有聲書等,就有條件依托互聯網,實現指數級複製和傳播。
2、識別欺騙性。
6D框架第二步是欺騙性,這是指數級增長過程中容易被忽視部分。原因在於,小數量指數級增長仍然很小,容易被誤判成線性增長的緩慢進步。
例如,柯達第一臺數位相機只有0.01像素,其像素值從0.01翻倍到0.02,從0.02翻倍到0.04,……以常人眼光來看,這些數字看上去全都接近0,沒什麼區別。
指數級增長威力,隨著增長次數增加而日益體現。例如,當像素達到100萬時,翻倍就是200萬,接著是400萬、800萬、1600萬......絕對數量變化很大。
也就是說,評估是否是指數級增長,我們既要評估絕對值,更要註重運用比率分析視角,計算相對變化率,從而避免被指數級增長初始階段欺騙性所誤導。
從1975年柯達第一臺數據相機0.01像素到2022年iPhone14的4800萬像素,像素增加10個數量級,當年來看遙遙無期,但其實只要40多年就實現,而絕對數量快速變化,也是40多年中後10年才得到明顯體現。
馬雲曾經說過,面對一個商機,一般企業心路歷程會是:看不見、瞧不起、聽不懂、來不及。指數級增長初始階段,只看絕對數量,變化很小,就容易被欺騙,視而不見。
3、評估顛覆性。
6D框架第三步是顛覆性,這與欺騙性形成鮮明對比。如果被指數級增長欺騙性所誤導,就很容易被指數級增長顛覆性所淘汰。
仍以柯達公司為例,其1975年發明的第一臺數位相機,拍攝和存儲一張0.01像素黑白照片需要23秒。
當時人們普遍認為,這麼低清晰度加上這麼長拍攝存儲時間,數位攝影這項新技術根本不會對膠卷相機構成任何威脅。
事實上,成像數字化技術是顛覆式創新。原因在於,數位相機運用成像數字化技術,會搭上遵循摩爾定律發展電腦產業車道,更有條件指數級增長,最終完全擠壓掉膠卷相機生存空間。
不過,柯達公司沒有深刻認識到數位相機顛覆性,即便申請數位相機專利,也沒有重視去發展,只是把數位相機當玩具。
加上膠卷相機利潤豐厚,成為數位相機重大阻礙,最終柯達公司“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失去生存空間,作為鼎盛時期占據全球90%膠卷相機市場巨無霸,卻只能黯然在2012年申請破產。
在指數級增長時代,顛覆將是一個常態。不管是哪一家公司,發展選項其實相當有限:要麼顛覆自己,要麼被別人所顛覆。
4、應對非貨幣化。
6D框架第四步是非貨幣化。這意味著,“把貨幣從等式中移除”,曾經收費業務不再能收費。
例如,當數位相機發明後,人們不再需要購買膠卷,柯達的膠卷業務就完全消失。這種效果相當於釜底抽薪,收入短時間內清零。
在指數級增長過程中,有大量事物會從收費變成免費。對於依賴這些收費業務為生公司而言,這將形成巨大挑戰。
但在另一方面,這些免費業務給能把握指數級增長公司以更大發展機遇:依托這些免費業務,打造新商業模式,另外挖掘收費業務。
例如,谷歌公司免費提供搜索引擎、瀏覽器等大量軟體,卻通過搜索推薦廣告等方式獲得大量收入,成為美國最賺錢公司之一。
稍加留心會發現,已經有大量免費業務淘汰掉收費業務。例如,殺毒軟體變免費,微信等軟體讓長途電話費蒸發掉。
這裡的一個關鍵是,非貨幣化也具有欺騙性。在不少領域,不少公司還沒有為應對非貨幣化做好準備,構建出下一階段貨幣化業務。
5、評估非物質化。
6D框架第五步是非物質化。這比非貨幣化更進一步,貨幣化是商品和服務從收費到免費,非物質化是商品和服務本身消失。
仍以柯達為例,傳統相機被數位相機所替代,數位相機則被智能手機所替代,不再單獨存在。
我們如果觀察智能手機會發現,過去曾經單獨售賣的商品和服務,有不少已經都被整合到手機當中,不再單獨存在。
例如,高清攝像機、視頻會議系統、GPS定位系統、數字圖書館、手電筒筒、錄音機、電子地圖、計算器、時鐘、計步器、心電圖、語音電話、電子支付……
在不遠的過去,這些商品和服務售賣價格加總起來,可能要幾十萬美元,如今全部免費提供,體現在智能手機應用程式App之中。
非物質化一個典型是紙鈔。不久以前,中國人都在用錢包,用紙鈔來支付;但短短幾年之後,很多人只用手機就能完成所有支付,幾乎沒有用過紙鈔。
6、識別大眾化。
6D框架第六步是大眾化,意思是,普及到幾乎所有民眾。
以手機為例,從少數有錢人才能用得起的“大哥大”,到智能手機普及,不過短短幾十年時間。
大眾化是指數級連鎖反應終點,是非貨幣化和非物質化必然結果。當我們可以把物質對象轉變成數據,托管到數字平臺上時,由於數字平臺規模極大,具有規模經濟,攤到每個人身上成本就會較低,人人都能負擔得起、享受到服務,甚至是免費服務。
例如,只要廣告商付費,我們普通人就可以免費使用搜索引擎;由於智能手機產業遵循摩爾定律,幾十年發展就讓普通人都能用上智能手機。
6D框架提醒我們,指數級增長持續到一定程度,就會實現大眾化。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所有個體或者公司,都能應對好衝擊,更不用談把握機遇。
通過6D框架,我們能更好把握指數級增長硬趨勢,從而針對性去決策和行動。
例如,個體可以自我提問:自己所掌握技能、所提供服務,有哪些可以數字化?這些技能和服務,會非貨幣化和非物質化嗎?怎樣加速建立個人品牌?個人品牌影響力大小如何測量,增長率如何,是否走在正確方向上?怎樣構建可持續收費商業模式,普及到大眾?
6D框架起點是數字化,其價值在於,搭上遵循摩爾定律發展的信息產業,借指數級增長力量為自己所用。
6D是一個理解指數級增長框架,幫助我們更好應對指數級變化並把握機遇。
世界永遠不會停止改變。其中有一類變化是指數級變化,影響力巨大。例如,摩爾定律,描述的就是電腦產業指數級變化。
從物理視角來看,集成電路晶元上所集成電路數量,每隔18個月翻一番;從性能視角來看,微處理器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1倍;從經濟視角來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電腦性能,每隔18個月翻一番。
摩爾定律一個直接體現就是,我們現在每個人用的普通智能手機,比1970年代一臺超級電腦性能強1000多倍,高3個數量級,價格卻只有其百萬分之一,低6個數量級。
這給消費者帶來巨大價值,一個人只要有一臺智能手機,資源稟賦相當於1970年代擁有一臺超級電腦,而且智能手機功能更強大,如果運用得當,可以發揮出顯著價值。
反過來,對於供應商而言,摩爾定律也會帶來巨大影響。例如,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提出“反摩爾定律”,意思是:如果你反過來看摩爾定律,一個IT公司如果今天和18個月前賣掉同樣多的同樣產品,營業額就要降一半。
不管是誰,只要是受指數級變化影響的利益相關者,都需要思考如何應變。
問題在於,人類大腦在識別指數級變化上,天生有欠缺。因為對於任何生物體而言,包括人類本身在內,基因演化速度遠沒有人類世界變化快。
古代人生活在一個地方性、線性世界。活動範圍通常都在一天腳程之內,對於地球另一邊世界發生事件,多數人一無所知;整個社會幾百年、幾千年,都沒有什麼大變化。
相比之下,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全球性、非線性世界。地球另一邊事件,相關信息點點手機就能看到,想去一天內也能到達;整個社會可能在幾十年內發生巨大變化。
也就是說,人類世界是現代世界,但大腦仍然為古代世界而設計。如果沒有轉變觀念,利用工具,就很難適應現代世界。
6D框架是一個輔助我們理解指數級增長工具,可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