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用戶接受度測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验收测试)

用戶接受度測試(User Acceptance Testing;UAT )

目錄

什麼是用戶接受度測試

  用戶接受度測試是指部署軟體之前的最後一個測試操作。在軟體產品完成了單元測試、集成測試和系統測試之後,產品發佈之前所進行的軟體測試活動它是技術測試的最後一個階段。目的是確保軟體準備就緒,並且可以讓最終用戶將其用於執行軟體的既定功能和任務。

  用戶接受度測試是向未來的用戶表明系統能夠像預定要求那樣工作。經集成測試後,已經按照設計把所有的模塊組裝成一個完整的軟體系統,介面錯誤也已經基本排除了,接著就應該進一步驗證軟體的有效性,這就是用戶接受度測試的任務,即軟體的功能和性能如同用戶所合理期待的那樣。

  用戶接受度測試,系統開發生命周期方法論的一個階段,這時相關的用戶和獨立測試人員根據測試計劃和結果對系統進行測試和接收。它讓系統用戶決定是否接收系統。它是一項確定產品是否能夠滿足合同或用戶所規定需求測試

用戶接受度測試的內容

  用戶接受度測試是軟體開髮結束後,用戶對軟體產品投入實際應用以前進行的最後一次質量檢驗活動。它要回答開發的軟體產品是否符合預期的各項要求,以及用戶能否接受的問題。由於它不只是檢驗軟體某個方面的質量,而是要進行全面的質量檢驗,並且要決定軟體是否合格,因此用戶接受度測試是一項嚴格的正式測試活動。需要根據事先制訂的計劃,進行軟體配置評審、功能測試、性能測試等多方面檢測。

  用戶接受度測試可以分為兩個大的部分:軟體配置審核和可執行程式測試,其大致順序可分為:文檔審核、源代碼審核、配置腳本審核、測試程式或腳本審核、可執行程式測試。

  要註意的是,在開發方將軟體提交用戶方進行用戶接受度測試之前,必須保證開發方本身已經對軟體的各方面進行了足夠的正式測試(當然,這裡的“足夠”,本身是很難準確定量的)。

  用戶在按照合同接收並清點開發方的提交物時(包括以前已經提交的),要查看開發方提供的各種審核報告和測試報告內容是否齊全,再加上平時對開發方工作情況的瞭解,基本可以初步判斷開發方是否已經進行了足夠的正式測試。

  用戶接受度測試的每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都應該有目標(本步驟的目的)、啟動標準(著手本步驟必須滿足的條件)、活動(構成本步驟的具體活動)、完成標準(完成本步驟要滿足的條件)和度量(應該收集的產品與過程數據)。在實際用戶接受度測試過程中,收集度量數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配置審核

  對於一個外包的軟體項目而言,軟體承包方通常要提供如下相關的軟體配置內容:

  ·可執行程式、源程式、配置腳本、測試程式或腳本。

  ·主要的開發類文檔:《需求分析說明書》、《概要設計說明書》、《詳細設計說明書》、《資料庫設計說明書》、《測試計劃》、《測試報告》、《程式維護手冊》、《程式員開發手冊》、《用戶操作手冊》、《項目總結報告》。

  ·主要的管理類文檔:《項目計劃書》、《質量控制計劃》、《配置管理計劃》、《用戶培訓計劃》、《質量總結報告》、《評審報告》、《會議記錄》、《開發進度月報》。

  在開發類文檔中,容易被忽視的文檔有《程式維護手冊》和《程式員開發手冊》。

  《程式維護手冊》的主要內容包括:系統說明(包括程式說明)、操作環境、維護過程、源代碼清單等,編寫目的是為將來的維護、修改和再次開發工作提供有用的技術信息

  《程式員開發手冊》的主要內容包括:系統目標、開發環境使用說明、測試環境使用說明、編碼規範及相應的流程等,實際上就是程式員的培訓手冊。

  不同大小的項目,都必須具備上述的文檔內容,只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重新組織。

  對上述的提交物,最好在合同規定階段提交的時機,以免發生糾紛。

  通常,正式的審核過程分為5個步驟:計劃、預備會議(可選)、準備階段、審核會議和問題追蹤。預備會議是對審核內容進行介紹並討論。準備階段就是各責任人事先審核並記錄發現的問題。審核會議是最終確定工作產品中包含的錯誤和缺陷。

  審核要達到的基本目標是:根據共同制定的審核表,儘可能地發現被審核內容中存在的問題,並最終得到解決。在根據相應的審核表進行文檔審核和源代碼審核時,還要註意文檔與源代碼的一致性。

  在實際的用戶接受度測試執行過程中,常常會發現文檔審核是最難的工作,一方面由於市場需求等方面的壓力使這項工作常常被弱化或推遲,造成持續時間變長,加大文檔審核的難度;另一方面,文檔審核中不易把握的地方非常多,每個項目都有一些特別的地方,而且也很難找到可用的參考資料。

程式測試

  在文檔審核、源代碼審核、配置腳本審核、測試程式或腳本審核都順利完成,就可以進行用戶接受度測試的最後一個步驟——可執行程式的測試,它包括功能、性能等方面的測試,每種測試也都包括目標、啟動標準、活動、完成標準和度量等五部分。

  要註意的是不能直接使用開發方提供的可執行程式用於測試,而要按照開發方提供的編譯步驟,從源代碼重新生成可執行程式。

  在真正進行用戶用戶接受度測試之前一般應該已經完成了以下工作(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採用或增加):

  ·軟體開發已經完成,並全部解決了已知的軟體缺陷。

  ·用戶接受度測試計劃已經過評審並批准,並且置於文檔控制之下。

  ·對軟體需求說明書的審查已經完成。

  ·對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的審查已經完成。

  ·對所有關鍵模塊的代碼審查已經完成。

  ·對單元、集成、系統測試計劃和報告的審查已經完成。

  ·所有的測試腳本已完成,並至少執行過一次,且通過評審。

  ·使用配置管理工具代碼置於配置控制之下。

  ·軟體問題處理流程已經就緒。

  ·已經制定、評審並批准用戶接受度測試完成標準。

  用戶接受度測試通常可以包括:安裝(升級)、啟動與關機、功能測試(正例、重要演算法、邊界、時序、反例、錯誤處理)、性能測試(正常的負載、容量變化)、壓力測試(臨界的負載、容量變化)、配置測試、平臺測試、安全性測試、恢複測試(在出現掉電、硬體故障或切換、網路故障等情況時,系統是否能夠正常運行)、可靠性測試等。

  性能測試和壓力測試一般情況下是在一起進行,通常還需要輔助工具的支持。在進行性能測試和壓力測試時,測試範圍必須限定在那些使用頻度高的和時間要求苛刻的軟體功能子集中。由於開發方已經事先進行過性能測試和壓力測試,因此可以直接使用開發方的輔助工具。也可以通過購買或自己開發來獲得輔助工具。具體的測試方法可以參考相關的軟體工程書籍。

  如果執行了所有的測試案例、測試程式或腳本,用戶用戶接受度測試中發現的所有軟體問題都已解決,而且所有的軟體配置均已更新和審核,可以反映出軟體在用戶用戶接受度測試中所發生的變化,用戶用戶接受度測試就完成了。

用戶接受度測試的過程

  1、軟體需求分析:瞭解軟體功能和性能要求、軟硬體環境要求等,並特別要瞭解軟體的質量要求和驗收要求。

  2、編製《用戶接受度測試計劃》和《項目驗收準則》:根據軟體需求和驗收要求編製測試計劃,制定需測試的測試項,制定測試策略及驗收通過準則,並經過客戶參與的計劃評審。

  3、測試設計和測試用例設計:根據《用戶接受度測試計劃》和《項目驗收準則》編製測試用例,並經過評審。

  4、測試環境搭建:建立測試的硬體環境、軟體環境等。(可在委托客戶提供的環境中進行測試)

  5、測試實施:測試並記錄測試結果。

  6、測試結果分析:根據驗收通過準則分析測試結果,作出驗收是否通過及測試評價。

  7、測試報告:根據測試結果編製缺陷報告和用戶接受度測試報告,並提交給客戶。

用戶接受度測試的常用實施策略

正式測試

  正式用戶接受度測試是一項管理嚴格的過程,它通常是系統測試的延續。計劃和設計這些測試的周密和詳細程度不亞於系統測試。選擇的測試用例應該是系統測試中所執行測試用例的子集。不要偏離所選擇的測試用例方向,這一點很重要。在很多組織中,正式用戶接受度測試是完全自動執行的。

  對於系統測試,活動和工件是一樣的。在某些組織中,開發組織(或其獨立的測試小組)與最終用戶組織的代表一起執行用戶接受度測試。在其他組織中,用戶接受度測試則完全由最終用戶組織執行,或者由最終用戶組織選擇人員組成一個客觀公正的小組來執行。

  這種測試形式的優點是

  ·要測試的功能和特性都是已知的。

  ·測試的細節是已知的並且可以對其進行評測。

  ·這種測試可以自動執行,支持回歸測試。

  ·可以對測試過程進行評測和監測。

  ·可接受性標準是已知的。

  缺點包括

  ·要求大量的資源和計劃。

  ·這些測試可能是系統測試的再次實施。

  ·可能無法發現軟體中由於主觀原因造成的缺陷,這是因為只查找預期要發現的缺陷。

非正式測試

  在非正式用戶接受度測試中,執行測試過程的限定不象正式用戶接受度測試中那樣嚴格。在此測試中,確定並記錄要研究的功能和業務任務,但沒有可以遵循的特定測試用例。測試內容由各測試員決定。這種用戶接受度測試方法不象正式用戶接受度測試那樣組織有序,而且更為主觀。

  大多數情況下,非正式用戶接受度測試是由最終用戶組織執行的。

  這種測試形式的優點是

  ·要測試的功能和特性都是已知的。

  ·可以對測試過程進行評測和監測。

  ·可接受性標準是已知的。

  ·與正式用戶接受度測試相比,可以發現更多由於主觀原因造成的缺陷。

  缺點包括

  ·要求資源、計劃和管理資源

  ·無法控制所使用的測試用例。

  ·最終用戶可能沿用系統工作的方式,並可能無法發現缺陷。

  ·最終用戶可能專註於比較新系統與遺留系統,而不是專註於查找缺陷。

  ·用於用戶接受度測試的資源不受項目的控制,並且可能受到壓縮。

Beta 測試

  在 Beta 測試中,採用的細節多少、數據和方法完全由各測試員決定。各測試員負責創建自己的環境、選擇數據,並決定要研究的功能、特性或任務。各測試員負責確定自己對於系統當前狀態的接受標準。

  Beta 測試由最終用戶實施,通常開發(或其他非最終用戶)組織對其的管理很少或不進行管理。Beta 測試是所有用戶接受度測試策略中最主觀的。

  這種測試形式的優點是

  ·測試由最終用戶實施。

  ·大量的潛在測試資源。

  ·提高客戶對參與人員的滿意程度。

  ·與正式或非正式用戶接受度測試相比,可以發現更多由於主觀原因造成的缺陷。

  缺點包括

  ·未對所有功能和/或特性進行測試。

  ·測試流程難以評測。

  ·最終用戶可能沿用系統工作的方式,並可能沒有發現或沒有報告缺陷。

  ·最終用戶可能專註於比較新系統與遺留系統,而不是專註於查找缺陷。

  ·用於用戶接受度測試的資源不受項目的控制,並且可能受到壓縮。

  ·可接受性標準是未知的。

  ·需要更多輔助性資源來管理 Beta 測試員。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寒曦,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用戶接受度測試"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