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飛地經濟模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飛地經濟模式(Enclaves economic model)

目錄

什麼是飛地經濟模式

  飛地經濟是指兩個互相獨立、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區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兩地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的一種區域經濟合作模式。它的良好運行可為中西部發展和東部的產業轉移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從而有力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飛地經濟” 是在推進工業化招商引資過程中,甲乙雙方通過打破行政管轄關係,把甲地招入的資金和項目放到行政上隸屬乙地的工業園區,利用稅收分配、政績考核等一系列科學的利益機制,擴大兩地合作廣度,加深兩地合作深度,從而實現互利共贏。

飛地經濟模式的分類

  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飛地經濟”模式有著不同的分類:

  1、按飛地建設的投入方式

  (1)飛出地投資型,即由飛出地負責全部基礎建設投入;

  (2)飛入地投資型,即由飛入地負責全部基礎建設投入;

  (3)兩地共投型,即由兩地按照協議共同分擔基礎建設投入。

  2、按飛地工業基地的管理方式

  (1)飛入地管理型,對工業基地進行屬地化管理。優點是管理方熟悉當地社會經濟環境,不足之處在於可能形成對企業服務的不連續性,沒能有效利用飛出地的管理經驗;

  (2)飛出地管理型,由飛出地派遣管理團隊對基地進行管理,對企業進行服務。優點是保證了服務、政策的連續性,使企業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缺點是管理方需要時間來理解當地經濟文化環境;

  (3)兩地共管型,設立雙方長期友好合作的機制,基地管理委員會由雙方共同派駐人員。這樣既能保證基地服務管理的延續性,又能充分利用飛入地的資源,但前提是雙方真誠的合作,高效的溝通。

  3、按飛地形成的原因

  (1)集約用地型。該類型是“飛地經濟”模式的最早表現形式,以福州市永泰縣建立馬洋工業集中區為代表。它不僅探尋了山區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剋服了行政分割造成的工業佈局分散、資源浪費的現象,更是探尋了一種平衡各行政區域間利益的方法。

  (2)優勢互補型。該類型中,飛入地和飛出地經濟發展水平近似,但各自的資源稟賦能夠形成很好的優勢互補,通過“飛地經濟”的發展能夠達到雙贏。典型案例如大連市長海縣與普蘭店市的合作。

  (3)產業梯度轉移型。該類型中,飛入地主要承接飛出地的產業轉移,往往飛出地具有雄厚的資金優勢、先進的基地管理經驗,但由於飛出地商務成本上升,產業結構升級,必然有一部分產業需要外遷,此時飛地經濟工業園成為首選之地。轉出企業一方面可以繼續享受高質量的基地管理服務,另一方面還可充分利用飛入地的成本優勢。典型案例如廣東省東莞市石龍鎮產業轉移到粵北始興縣。

飛地經濟模式的前提條件

  一是地理相近。地理相近,一方面有利於飛入的企業繼續維持原有的業務關係,不會因為企業的搬遷而丟失區域市場;另一方面,地理相近也意味著文化的相通,減少兩地企業、二地政府溝通的障礙。再者,相近或相連的地理位置便於使飛出地與飛入地保持天然的聯繫。

  二是優勢互補。要實現雙贏,必定要通過合作解決雙方的困境所在。或者是人力、自然資源上的優勢,或者是市場上的優勢,只有對雙方都能產生吸引力,才能實現飛地經濟模式的重要特性———“雙贏”。

  三是成本落差。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以及其它收費成本的因素無疑是雙方合作的重要經濟條件,但是這種成本的落差只有達到一定的水平才會有吸引力,根據我們的調查統計,這種成本的落差要達到1/3以上通常才會產生吸引效應。

  四是發展時機相隨。兩地區域經濟發展的時機要相隨。東部沿海戰略的成功實施,為現今的中部崛起提供了契機。長三角的持續高速發展已使區域吸引資金的綜合優勢凸顯,但高速發展也使得商務成本顯著提高。很多跡象表明,東部的產業梯度轉移已經開始,並且這種轉移是有規律可循的,是符合鄧小平同志“先富帶動後富”的漸進發展思路的。

飛地經濟模式的優勢

  特點為由點對點的企業轉移轉變為區對區的產業轉移,由單純的資金承接轉變為管理與項目的複合承接。“飛地經濟”是保持現有的行政區劃、又突破區域分割、實現區域間合作的一種新形式,也是工業園區發展的一種新模式。“飛地經濟”是指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雙方政府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把“飛出地”方的資金和項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隸屬的“飛入地”方的工業基地,通過規劃、建設、管理和稅收分配等合作機制,從而實現互利共贏的持續或跨越發展的經濟模式

  一是解決投資瓶頸。基地建設投資大,不確定性高,以往的基地建設完全由當地政府進行投資,財政壓力大,也不利於市場化運作。由於飛地經濟的稅收共用,在基地前期建設中也必然引入政府的投資;也更有利於吸引民間資本加入基地建設投資的隊伍中來,有利於多元化投資主體的形成。

  二是解決招商瓶頸。基地建設完成後,最主要的工作任務就是招商引資,只有以各個項目為依托,基地經濟才能蓬勃發展。完全由基地當地政府引資,一方面信息資源人力資源有限,另一方面也不利於吸引發達地區的企業。“飛地經濟” 模式的引入,通過利益機制的完善,激發了飛出地政府的積極性,充分藉助飛出地政府對轉出企業的引導,來解決招商項目不足的問題。

  三是解決管理瓶頸。“飛地經濟”工業基地在管委會的機構設置、人員引進中,加深地區的合作,引入先進的基地管理經驗,革新服務理念,完善基地服務。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堅定了轉出企業遷移的信心,解決了基地管理的瓶頸。

飛地經濟模式的障礙

  一是制度性障礙。“飛地經濟” 合作模式由於牽涉到省市的政府,因此許多政策性問題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特別是國家在大面積土地的運用上的相關政策法規對本項目的開展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

  二是觀念性障礙。中西部由於受地理區位、自然環境等條件限制,長期處於較封閉的經濟狀態,人們的商品意識、開放意識、價值觀念都比較淡薄,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三是管理性障礙。教育水平、經濟狀況、社會文化背景等因素制約著中西部地區的管理水平。

實行飛地經濟模式的建議

  要實現飛地經濟模式,首先要科學規劃,要考慮到飛入地的資源優勢、飛出地的需求,以及制定詳實可行的方案。

  其次政府間要有效合作,政府是一個推動者,而不是實施者。以產業集群而不是不加選擇地遷出和接收項目,並實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再次是要發揮企業管理主體的作用,如果可能的話,以企業集團為主開發和管理該模式。

  然後要完善前提條件,夯實基礎,飛入地應避免基礎設施建設四面開花,而應集中有限資源投在局部地域內,形成局部良好的投資環境;要有雙贏合作、服務為主的觀念;完善管理,一般來講,飛入地的管理體制可能滯後於飛出地,因此,完善管理制度是重要的途徑。

  最後,需要國家政府的扶持,東部與中部的合作,需要在巨集觀層面上得到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飛地經濟模式"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