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非人格化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非人格化管理(Non Personality Management)

目錄

什麼是非人格化管理

  非人格化管理是指去除人為因素對管理行為的影響,讓管理技術化、制度化、理性化的現代化管理機制

非人格化管理的等級優點

  在韋伯總結提出的理想行政組織的幾個主要特點中,有一條是組織管理的非人格化。他認為,組織管理應明確劃分公事與私事的界限,公務活動不得摻雜個人感情等非理性因素的影響,組織成員之間只是工作與職位的關係,而非人對人的關係,僅表現為一種指揮和服從的“非人格化”的關係,他認為這樣有利於提高組織工作效率,並能有效地避免和防止人與人之間不必要的矛盾和摩擦,維持了組織的和諧運行。

  1:分工——合作困難、部門主義

  2:權力線——自我喪失、異化

  3:法制——僵化、導致煩瑣的制度

  4:非人格化——而人有情感

非人格化管理和不信任文化[1]

  非人格化管理機制和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有關,這一文化形態可以稱為不信任的社會文化。所謂不信任的文化是指在社會關係中的信任要素受到經濟、物質和其他原因的影響嚴重減少,社會主體間存在巨大的隔膜,信任度和互相支持度降到極低的水平。非人格化管理恰恰是建立在對個人判斷不信任的文化基礎之上的管理模式

  不信任的非人格化管理最典型的標誌就是指標的數量化和齊一化,沒有任何規避餘地的數字化指標把政策目標規定得明確具體,使得工作可以按照數字化標準統一開展,高層機構以此來實現對管理過程的控制。這種夾雜著權力獨大的不信任文化左右的管理模式讓高層的精英意志替代了基層管理者大眾意志,基層人員的地位是受支配的和不受信任的,他們只能執行政策意志,完成指標任務。

參考文獻

  1. 劉聖中.不信任文化中的非人格化管理——匿名評審、年齡界限與一刀切現象的綜合分析[J].《公共管理學報》.2007年第2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非人格化管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