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搭配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一個公司在其資本結構中的債務與股票融資之比例的選擇問題,已經引起大量的爭論。這種選擇在英國國通稱為資本搭配,在美國通稱杠桿決策。公司財務經理、投資者、股票市場參與者及其他許多人普遍認為,它是極其重要的。但將傳統經濟理論應用在這一問題的基本結果卻是,資本搭配決策是無關緊要的一個公司選擇這種資產負債率而不是另一種,並不存在任何好處。當然,理論和現實之間的這種鮮明對比導致了對這種理論假設的極為嚴格的檢驗。對資本搭配決策可能發揮作用的方式的驗證已取得了一些進展,然而實際上,一個公司資本搭配的決定因素及其重要性依然未被充分理解。
當一個公司發行風險債券時,它便創造了一種保障。而這是缺乏有限負債的個人投資者力所不能及的。這擴大了投資者資產組合機會的範圍,他們基本上願意為這種能使公司通過負債籌資來增值的機會而進行支付,然而,一個特定的公司通過發行風險債券所能獲利的程度,取決於它是否能向投資者提供一些他們尚未得到的特殊的東西:人們難以相信,有哪一個公司的風險債券能夠極大地擴展投資者可以得到的資產組合機會的範圍。
拋開不存在稅收這一假設。似乎是瞭解資本搭配決策在實踐中的重要性的更有希望的方法。大多數公司稅收制度允許從公司稅中扣除對負債籌資的利息支付,人們普遍地認為這是對一個公司資本構成中採用一些債務所作的(由莫迪利亞尼一米勒及其他許多人)一個清楚的解釋。對負債的稅收優惠可能意味著公司應完全採用負債籌資。但這個不盡人意的結淪被迴避了,因為考慮到銀行破產和金融危機代價,從而縮小了在一些意外事件(公司的資本搭配比率越大則這種意外事件越多),相對投資者的總支付量。這些代價包括重新組織銀行的成本、和與金融危機併發的銀行破聲相聯繫的清理,諸如前面所述的由於銀行破產而可能成為必需的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以及儘力防止銀行破產的次佳投資決策的制定。這些代價將最終導致公司的市場價值開始下降到一定的資本搭配水平之下。伴隨對公司負胰提供的稅收優惠,似乎產生了一種最優的資本搭配比率理論。
對於解釋資本搭配的重要性來說,這個理論也許受到了最廣泛的承認,但這決不意昧著它是無爭議的。它尚未被普遍接受的原因之一是,有關銀行破產和金融危機的代價規模的證據是有限的,而且就所獲得的數據來看並未表明代價規模是大的。另一個原因是,這一理論在論證存在著一種有利於利用負債籌資的稅收時,僅僅考慮了公司稅。投資者需繳付對利息,股息收入和資本利得所征收的直接稅,這些稅的稅率在收入和資本利得之間通常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投資者之間當然也是不同的。這引起了一些問題。如果對債務利息所征收的直接稅高於對股本收入的直接稅的話(考慮到紅利和資本利得兩者),負債籌資的利用也許會使公司的資產值下降。投資者之間直接稅率的不同,意味著情況可能是這樣:一些人願意由於稅的原因而選擇負債,另一些人則願選擇自有資本。實際上,米勒利用直接稅稅率的差異,再次引進了一個不相關的答案(在其中,銀行破產的代價被忽略了)。他認為,投資者將根據來自1單位稅前債務現金流量的全部稅後收入(1一對債務收入的個人稅稅率)是大於還是小於來自1單位稅前股本現金流盤的稅後收入[1一對股本收入的個人稅稅率)*(1一公司稅率)],而將他們的資產專門用於債務或自有資本上。可能存在著一種確定的總負偵一殷本比率,在這一點上,介於出於稅的原因而持有債務或股本之間的邊際投資者將是沒有差別的,但是資本搭配決策對各個公司來說是無關緊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