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資產融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資產融資

  通常意義的公司融資方式有兩種:債權融資股權融資。而資產融資是區別於這兩者的第三種融資方式。資產融資是指由公司擁有的資產來驅動的融資方案。當中所指的資產包括流動資產(如:應收賬項存貨等)及固定資產(如:廠房及設備等)。資產融資可讓中小企業憑藉本身的資產來滿足其短期以至中長期的集資需要。資產融資能使企業能充份運用資產,亦可使資產與負債互相配合,並配合有關的流動資金需求。

資產融資為類型

  1.短期(可達一年)融資

  以發票貼現,或應收賬項/存貨迴圈貸款為主。發票貼現: 中小企業將其部份或全部應收賬項售予資產融資提供者以套取現金(通常為發票值的60% - 90%)。日後,當融資提供者收到貨款後,便會將差額退回該企業。應收賬項/存貨迴圈貸款: 融資提供者依據申請貸款者所提交之應收賬項及存貨的定期報告而提供的迴圈貸款

  2.中期(一至三年)融資

  主要依據企業現有並無抵押之廠房及生產設備,以分期付款租賃、售後租回等方式貸出款項。

  3.長期(三至七年)融資

  基於企業擁有的房地產而作出的較長期借貸。

資產融資的特點

  資產融資作為一種與股權債權不同的企業融資方式,並能夠獲得廣泛的認可,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特點:

  1.以資產信用替代企業整體信用,有可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無論是股權融資還是債權融資,其依賴的都是對企業作為一個整體經營未來現金流要求權,對這種要求權能否兌現的評價依賴於公司整體的經營的風險,而風險本身是多樣的,各種因素相互影響以及信息的不對稱使得準確評判企業的價值是不可能的,投資者通常會通過一定的折價來規避風險,這實際上提高了企業融資的成本。通過資產融資,對資產價值的評價相對容易,且有利於降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資產折價,所以以資產信用而不是企業整體信用來融資有可能降低融資成本。

  2.開闢了新的融資渠道,實現了企業資產價值的充分利用

  資產融資的價值基礎不僅僅來源於資產的重置價值而且也來源於資產創造的未來預期收益的折現值。但是長期以來,對於資產的第二類價值來源並不認可,這實際上造成了資產價值的閑置,通過對第二類資產價值的重新認識,從而有可能為企業開闢一種新的融資途徑,即使對於那些不存在實體形態的資產,如專利權經營權都可以作為資產進行融資,從而實現了企業資產價值的充分利用。

  3.資產融資實現了表外融資,有利於優化企業的財務結構

  資產融資不同於原有的資產運用方式,如抵押或質押融資等的一個顯著區別就是不被體現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中,資產融資只反映為原有資產結構的變化,並不影響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項,這對於某些負債和股權融資受到限制的企業而言,表外融資無疑為其提供了一種新的融資渠道。

資產融資的費用

  按不同的融資方式,資產融資收費可包括一般服務費及利息。在某些情況下,因資產融資毋須抵押品,收費可能略高於一般銀行服務。

對資產融資的評價

  資產融資作為一種信用活動,其償付的基礎來源於兩個方面,首先是資產直接可用性導致的重置價值;以及資產運用能夠獲得的未來收益的折現值。資產融資最初的運用主要依賴於有形資產本身的重置價值,隨著金融市場和技術的發展,資產融資的價值來源逐步由有形的資產重置價值(稱為第一類資產價值)向無形的預期收益折現價值(稱為第二類資產價值)拓展,比如某企業擁有汽車這一實物資產,它以前只能通過變賣汽車獲取資金,現在可以以汽車運營產生的現金流為基礎來融資。伴隨著這一思路的轉變,各種新的融資技術和方法層出不窮,如確保產生預期現金流的資產的獨立性和穩定性而發展的“風險隔離”技術;為確保預期現金流的可實現性而發展的“信用增強”技術,這些技術最後成為了此類融資的標準作法,推動資產融資進一步標準化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作為資產融資的高級形態,帶來了整個融資技術的提高,“證券化你的夢想”成為了這一方式受到廣泛認可的一個佐證。資產融資的發展使得很多原先不能滿足的融資需求得到了滿足,原先被閑置的資產價值也被充分利用,對於整個社會而言無疑是效率的提高。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18°@鷺島,山林,Angle Roh,Cabbage,Zfj3000,Dan,Tears~,泡芙小姐.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資產融資"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