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規模利用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貸款規模利用率[1]
貸款規模利用率是指年度內貸款累計發放額與貸款規模之比,它反映出貸款計劃的完成程度。
貸款規模利用率的公式[1]
貸款規模利用率= | 考核期各項貸款增加額 |
× 100% |
考核期各項貸款規模 |
考核期各項貸款增加額是計劃期貸款實際凈發放數。例如,以一個季度為考核期,則這個季度貸款發放額減掉貸款收回額,即為貸款凈發放數。考核期各項貸款規模,是上級行核批的各項貸款發放限額,由上級行按月、季或年度下達。
貸款規模利用率的應用[1]
貸款規模利用率的高低,反映貸款規模的使用狀況,一般有三種情況。
- 貸款規模利用率大於100%,表明突破貸款規模發放貸款,是信貸計劃管理所不允許的,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如果超規模發放貸款,必須及時採取措施,在考核期未將貸款控制在規模之內。
- 貸款規模利用率低於100%,則表明貸款規模有結餘,一方面反映受資金供應和貸款需求的影響,貸款規模沒有運用出去;另一方面在貸款規模的安排運用上不盡合理,造成閑置浪費(若將剩餘規模上繳,視同規模實現)。
貸款規模利用率的分類[1]
貸款規模利用率是一項綜合指標,可按照貸款種類,專業分工,分解為工業貸款規模利用率、商業貸款規模利用率和固定資產貸款規模利用率等,分別由各專業部門管理,各負其責。一般以季、年為考核期,在考核期內,對貸款規模要靈活掌握,研究貸款趨勢,掌握變化規律,搞好預測和決策,當貸款規模不足,超過規模利用率限額時,要及時清調規模。在確保考核期末歸位的前提下,在上級行允許的幅度內,可適當進行規模“鼓肚”。貸款規模節餘,完不成貸款規模利用率指標時,應及時將貸款規模上繳,總的要求是做到既不突破規模,又不閑置浪費規模。
提高貸款規模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意義。貸款規模利用率越高,銀行就可以用同額的貸款規模滿足更多企業和項目的資金需要;同時貸款規模利用率的提高,也反映了計劃部門的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現有信貸規模。使之發揮巨集觀調節作用,加速信貸資金周轉,使貸款取得更高的自身效益和社會效益。
提高貸款規模利用串的必要性[2]
1.提高貸款規模利用率,是剋服貸款規模不足的客觀需要
我國專業銀行增加收益的主要渠道是存、貸款利差。在當前業務交叉、同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基於自身及地方利益的考慮,各行都千方百計地向上級行爭取擴大信貸規模,這無疑是提高自身效益、增強競爭實力的有效途徑。但是,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安排的侍貸總規模並非可以隨意擴大的,它是根據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以及物價上漲幅度等諸因素,依據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相平衡的原則而編製的;否則任意擴大貸款總規模,就會造成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失衡,產生經濟過熱。導致經濟生活中的通貨膨脹和信用膨脹。在貸款總量有限的情況下,各專業銀行執行統一的信貸收支計劃,因而相對來講,一個地區或部門得到的貸款規模也是有限的。鑒於此,各行應把註意力集中在提高貸款規模利用率上,在年度貸款計劃控制總量內,將現有的貸款規模用足、用好,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
2.提高貸款規模利用率,是遵循信貸資金運動規律
落實“扶優限劣”信貸政策的需要。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信貸資金作為社會經濟發展運行的重要推動力,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客觀上需要銀行提供儘量多的貸款。但在一定時期內,銀行能夠提供的信貸資金量是有限的。而且從信貸資金運動:規律的要求講,銀行提供的信貸資金,是以償還為前提的、以計收列息為條件的價值讓渡,信貸資金運行的正常與否、周轉快慢、效益高低,取決於處於生產流通環節的企業,也就是說。只有分配(投向)合理、生產、流通企業的資金周轉快、經濟效益好,信貸資金才能正常(或加快)迴流,銀行才能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在現行的體制下,大多企業資金需求相對旺盛,急切需要為其註入“血液”。但現在的情況是:
一方面,不少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產品積壓、經營性虧損嚴重,使相當一部分資金和規模沉澱、阻滯,資金周轉緩饅,難以正常迴圈(迴流),完全靠銀行“輸血”度日;
另一方面,一些經濟效益高的企業因銀行貸款規模的限制而得不到資金支持,影響其進一步發展。因此,專業銀行在實行“扶優限劣”的同時,必須優化貸款增量,調整貸款結構?並充分利用不同企業在資金使用上的此閑徵用的“時間差”、“項目差”、“地區差”,靈活運籌.提南貸款規模利用率,使有限的資金充分運轉,支持經營效益好的企業的生產發展。
3.提高貸款規模利用率,是強化銀行的自身經營水平,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自身效益的需要
銀行作為經營貨幣的持殊企業,其貸款是銀行資金運用的主體。而貸款主要來源於各項存款,且這些存款都是必須償還和討息的,因此銀行既是債務人又是債權人,其經營資金無效閑滯,或貸款指標運用不好,就會造成浪費,導致銀行自身經濟效益的下降。因此,專業銀行作為實行經營管理的實體,必須從自身利益出發,強化經營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充分發揮自身的巨集觀調控職能、減少貸款規模的滯留,加大“放債量”,提高貸款規模利用率,以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