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有效性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財政政策有效性(effectiveness of fiscal policy)
目錄 |
什麼是財政政策有效性[1]
財政政策有效性是指財政政策的實施引導經濟增長、物價水平、就業水平和國際收支的變動接近預定政策目標的程度。如果財政政策的實施能夠使上述四大指標的變動達到預定政策目標,表明財政政策是有效的;反之則是無效的。如果上述四大指標的變化與預定政策目標之間的偏差小,則說明財政政策是比較有效的;如果偏差大,則說明財政政策有效性低。
封閉經濟下財政政策有效性[1]
(一)決定財政政策有效性的因素
在封閉經濟下,政府對經濟的調節的主要工具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相對有效性取決於以下兩個條件:一是投資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程度,二是貨幣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程度。這兩個條件可以用Is—LM曲線的斜率來說明。如果投資需求對利率很敏感,Is曲線就比較平緩,因為利率的較小變化就會引起投資需求的較大變化;相反,如果投資需求對利率不敏感,Is曲線就比較陡直。同樣,如果貨幣需求對利率很敏感,LM曲線就比較平緩,利率的較小變化就會引起貨幣需求的很大變化;相反,如果貨幣需求對利率不敏感,LM曲線就比較陡直。
(二)財政政策有效的圖形解釋
如果Is曲線比較陡直而LM曲線比較平緩,則財政政策比較有效,具體見圖所示。
如圖1所示,國民收入最初位於Y0,低於充分就業的產出,為了使產出增加,政府可以分別使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如果使用財政政策,產出增加到Y2;如果使用貨幣政策,產出增加到Y1,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有效。
財政政策的作用之所以較強,是因為即使擴張性財政政策有可能抬高利率,但投資需求對利率不敏感,對投資的影響小。擴張性貨幣政策的作用之所以較弱,是因為貨幣供給量的增加大都為個人所持有,從而利率水平只是小幅下跌,曲線LM也僅僅是小幅向下位移。
如果IS曲線比較平緩而LM曲線比較陡直,貨幣政策就比財政政策更有效。其原因是:以擴張性貨幣政策為例,擴張性貨幣政策引起利率下跌,由於Is曲線平緩即投資對利率敏感,只要利率小幅下跌就會引起投資較大幅度增加,從而使國民收入大增。財政政策的擴張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會使投資大幅下降,產生擠出效應,因而國民收入的增幅比較小。
財政政策傳導機制的過程見圖2所示。
如圖2所示,國民收入最初為Y0,低於充分就業的產出。為了使國民收入增加,政府可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時,IS移到IS1,國民收入為Y1;採用擴張性貨幣政策時,LM移到LM1,國民收入為Y2,貨幣政策比財政政策有效。
開放經濟下財政政策有效性[1]
在開放經濟下,任何國家都會面l|缶兩種新的制度環境,一是國際資本的流動,二是匯率制度。在上述兩種環境下,財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是不同的。我們以擴張性政策為例利用蒙代爾一弗萊明模型對此進行詳細分析。
(一)固定匯率下財政政策的有效性
1.資本不完全流動時財政政策有效性
政府財政支出的上升,會使Is曲線右移,與LM曲線形成的交點E7就是新的短期均衡點。在這一點上,利率上升了,國民收入增加了。這一點的國際收支狀況是需要分別不同情況加以討論的,因為在利率上升導致資本與金融賬戶改善的同時,收入的增加卻使進口上升,經常賬戶惡化。此時的國際收支狀況取決於這兩種效應的相對大小。在邊際進口傾向不變的情況下,資本的流動性越高,利率上升就能吸引更多的資本流入,就能更多地抵消經常賬戶的赤字。資本流動性的大小體現在BP曲線上,流動性越高,則BP曲線越平緩,我們可按BP曲線斜率大小分別加以分析。
(1)BP曲線斜率小於LM曲線斜率(見圖3所示)。
在圖3中,財政支出的擴張,會使Is曲線右移,與LM曲線的交點E’就是新的短期均衡點。在這點上,利率上升、國民收入增加。均衡點E’位於BP曲線的上方,說明國際收支存在順差。在固定匯率下,國際收支順差導致LM曲線右移至LM’,均衡點為E”。在此均衡點,國民收入進一步增加,利率較短期均衡水平下降,但高於期初水平。(2)BP曲線斜率大於LM曲線斜率(見圖4所示)。
如圖4所示,財政支出的擴張使IS曲線移至Is’,與LM曲線相交於E’點,此時的E7點位於BP曲線的下方,這意味著利率上升帶來的資本流入不足以彌補收入增加所帶來的經常賬戶赤字,國際收支處於赤字狀態。在固定匯率下,國際收支赤字使基礎貨幣減少,從而LM曲線會左移至LM’,使三條線重新相交於新的均衡點E”,經濟處於長期均衡。此時,國民收入較短期均衡時下降,但高於期初水平,利率進一步上升,國際收支平衡。
至此,我們可總結如下:
第一,在短期內,財政支出的擴張導致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第二,在長期內,同實行財政支出擴張前相比,利率與收入都有增加。
這說明,在固定匯率和資本不完全流動下,財政政策在長期內是有效的。
2.資本完全流動時財政政策的有效性(見圖5所示)。
如圖5所示,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使Is曲線右移到Is7,而利率的微小上升都會使資本流人增加從而外匯儲備增加,貨幣供應量也隨之增加,使LM曲線右移,直至利率恢復期初水平即LM曲線移至LM’,也就是說,財政擴張伴隨著貨幣供給的增加,其結果是收入增加、利率不變。這說明在固定匯率下,當資本完全流動時,財政擴張使利率不變,但能帶來國民收入的較大幅度的提高,國際收支依然保持均衡。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得出如下結論:在固定匯率、當資本完全流動時,財政政策比較有效。
3.浮動匯率下財政政策有效性分析
(1)資本不完全流動時的財政政策有效性(見圖6所示)。在圖6中,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使Is曲線上移至Is',導致收入增加和利率提高,相應地對外部均衡產生兩種影響:一是收入增加導致經常賬戶惡化;二是利率上升導致資本和金融賬戶改善。這兩種影響的最終結果如何取決於資本流動性的大小,即取決於BP曲線的斜率,我們以BP線斜率小於LM線斜率進行分析。在此種情況下,Is’曲線與LM曲線相交於BP曲線上方,這說明國際收支出現順差,利率上升對國際收支的正效應超過收入增加對國際收支的負效應。在浮動匯率下,國際收支順差使本幣升值,這使得Is’曲線、BP曲線左移,直至三條線重新相交於新的均衡點E’,在新的均衡點,收入、利率都高於期初水平,與期初相比,本幣升值。
通過上面分析,我們可得出如下結論:在浮動匯率下,當資本不完全流動時,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一般會提高利率與收入,但對匯率的影響取決於資本流動性的不同。由此可見,此時的財政政策是比較有效的。
(2)資本完全流動時的財政政策有效性(見圖7所示)。
在圖7中,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使Is曲線右移至Is’,導致本國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導致資本流入從而本幣升值,這將會使Is’曲線左移至原來的位置,利率水平重新與世界利率水平相等。與期初相比,利率不變、收入不變。尤其需指出的是,此時收入的內部結構發生變化,財政政策通過本幣升值對出口產生完全的擠出效應,財政支出的增加造成等量的出El下降。這說明在浮動匯率下、當資本完全流動時,財政政策是完全無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