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試錯力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試錯力(The ability of learning by trial and error)

目錄

什麼是試錯力

  試錯力(The ability of learning by trial and error),指的是:通過嘗試可能性、排除錯誤進行學習的能力[1]

試錯力的重要性

  如果是已經分析過情境、已經解決過問題,已經有人總結出標準作業程式SOP,後人就無需再試錯,可以直接運用。

  例如,愛迪生髮明電燈時,嘗試過1600多種材料,最終才找到成本合適、耐熱發光材料作燈絲。

  這是一個典型試錯學習過程,這些材料實驗記錄如果有案可查,後人如無必要,通常不需要再次試錯,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改良。

  但如果是新情境、新問題,當事人如果沒有太多現成成果可用,往往就需要試錯。面臨新情境、新問題在所難免,也就意味著,試錯學習是一種重要學習方法,試錯力是一種重要能力,如何提高試錯效能、降低試錯成本,富有議題價值

培養試錯力的方法[1]

  勇於試錯,才能不錯過每一個職場發展的機會。《試錯力》里提出了“帕金斯基原則”,指導人們如何試錯[2]

  帕金斯基原則的核心是:

  首先要主動嘗試、切莫等待;

  其次,嘗試新事物時設定的區間要允許失敗的存在;

  最後,找到反饋信息,學會面對失敗。

  • 1、打破“等死模式”,與其等待下雨,不如自己澆花

  特蕾莎修女說,上帝沒有要求你們成功,他只要求你們嘗試。

  原同事小秦後來找到新單位,接受之前犯錯的教訓,在工作上變得踏實起來,只不過表現平平,業績並不突出。單位最近組織了一次技術考試,小秦猶豫到底要不要參加。

  參加考試就得拿出時間準備,而且也不能保證考的好。可是如果不參加,小秦又覺得失去了一次展現自己的機會。

  《拆掉思維里的牆》提出了一種思維模式:等死模式。意思是當一個人等待與拖延的成本,遠遠高於他真正開始行動所需要的成本,他就會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動的怪圈。

  簡單地說,花時間來猶豫,是等待成本。花時間來嘗試,是穿越成本。

  那對小秦來說,該如何計算他的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呢?如此來看,嘗試去做這件事也許會有短期的痛苦,但是等待往往會帶來更大的永久損失。與其在等死模式中消耗自己的心力與體力,還不如勇敢去嘗試。

  即使考砸了,也不過就是再來一次,但至少他知道了這種考試在考什麼,要準備的側重點是什麼。對領導來說,總是喜歡積極上進的員工。小秦想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勇敢地去備考了,他要自己創造機會。

  • 松耦合,為自己創造試錯的安全空間

  耦合本來是通信工程上的術語,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電路元件或電網路的輸入與輸出之間存在緊密配合與相互影響,並通過相互作用從一側向另一側傳輸能量的現象。

  《試錯力》用松耦合比喻不要讓一次失敗牽連到其他失敗,讓我們有足夠安全的空間可以允許自己不斷地試錯,而不會導致更壞的結果。不要讓一次失敗的壞心情影響下一次的嘗試,要保證內心有足夠的安全感深信自己能夠承受失敗的代價。那對小秦來說,他該如何為備考而創造一個松耦合的內外環境呢?

  (1)讓工作變成“有序的多元化”

  有時我們需要尊重工作的秩序,這是企業與員工共同的普遍認知。但有時,我們也需要打破承諾,讓工作變得多元化起來。

  小秦在備考的過程中,發現有些施工工藝,書本上與實際工作中的做法不同,於是他向領導申請後,主動從辦公室搬到了工地辦公,既不耽誤工作,又能實地解決自己的疑問。雖然同事們有些不理解,畢竟工地上的環境哪裡有辦公樓里好,但是小秦覺得這樣心裡更踏實些。

  (2)不追求大跨步,小碎步更安心

  小秦的備考時間只有兩個月,但是要準備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他從老同事里那裡要來了之前考試的試題,用於測試自己複習的情況。每個周做一套,錯了的地方就向老同事請教,下周再碰到同樣的題目就不出錯了。

  和他一起備考的同事都說小秦這樣太麻煩,不過就是一場考試,到時一定會通過的。但是小秦唯有這樣一步一步地前進,才會覺得更安心。

  (3)樂觀地“自我欺騙”,是另外一種勇氣

  小秦備考期間有時還是會擔驚受怕,不知道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確,試錯的過程伴隨著不安。領導告訴他一個辦法:自我欺騙法。不管備考中嘗試的辦法是對還是錯,都在心裡告訴自己是對的,能夠保持樂觀地備考心態,才能在面對結果時充滿勇氣。

  • 三大要訣,快速戰勝失敗

  丘吉爾說,成功不是終點,失敗也並非末日,最重要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

  職場人在勇敢嘗試新事物、開拓新思路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會遭遇失敗,我們必須保持客觀。

  如果總是花時間來回味失敗,就會影響自己積極對待失敗的能力。導致你下滑的並非失敗本身,而是你對失敗的態度。這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我們必須能夠快速從錯誤中學習,增加自己保持領先的概率。

  小秦通過了單位的考試,成為設計部的技術骨幹。領導對小秦很器重,安排他做產品研發。小秦前後做出了幾個新的住宅戶型,拿給銷售部同事測試,可是卻沒受到認可,還被挑出了一大堆毛病。

  小秦很鬱悶,自己連著一個月全心付出研發的產品卻失敗了,一生氣把所有圖紙都撕了,他煩惱不已。

  小秦該如何來面對這場失敗呢?他可以應用《生涯線》里提出的3大要訣來處理當前的局面。

  要訣1:創造性利用失敗

  雖然失敗很難接受,但是小秦必須擁有很強的理解力和恢復力,在失敗中看到積極的一面,利用失敗的機會創造新的可能。

  小秦找到銷售部的同事,認真聆聽他們的意見。他們之所以反對新產品,是因為客戶對現在市面上的住宅有一些敏感點是必須要符合的,而新產品並不滿足。

  要訣2:反思,繼續前行

  儘管失敗可以避免,但有時我們必須認識到它可能源於我們自身對某些事情的盲區。

  小秦聽了銷售部同事的反饋以後豁然開朗,只有經過市場檢驗的產品才能算是好產品,而自己正是缺乏市場依據,完全閉門造車,自然是會出錯的。

  要訣3:快速取得小勝利,避免連鎖失敗

  小秦在向銷售部同事多次取經之後,融入客戶的需求,把其中一款新產品進行了改造,沒想到非常受歡迎。領導對小秦贊賞有加,讓他繼續加油,研發出更多的新產品。

  失敗之後快速取得小成功,將會大幅度提高我們從失敗中站起來並將之拋在腦後的速度。

  而銷售部的同事就是小秦的“可信隊伍”,幫助他找到反饋信息,從失敗走向成功。

  主動試錯,將自己推向自身認知邊緣,通過犯錯、糾錯,我們就更有條件拓寬、拓深認知圈。

試錯力案例

  詹姆斯·戴森,戴森公司創始人,英國首富,成功就開始於敢於試錯[3]

  1978年,31歲的戴森偶然使用了一款名叫Hoover的吸塵器。

  他發現這款吸塵器常常會因為臟物塞滿了集塵袋,堵住了氣孔而失去吸力。

  而這種需要不斷更換集塵袋的吸塵器,最早可追溯到1908年。

  也就是說,這70年間沒人對吸塵器進行改進。而當時的人們,也早已經習慣了買吸塵器的同時,不斷地買集塵袋。

  所以,吸塵器的設計一直沒有更新。針對這一使用痛點,戴森決心進行改變。

  雖然對於家電的發明製造,自己完全是個門外漢。但戴森還是進行了長達5年的研發

  終於,在經歷了5127次失敗之後,戴森研製出了無袋雙螺旋吸塵器。他給這款產品取名為「G-Force」。

  這項發明,後來為他贏得了1991年的日本國際設計博覽會獎,還幫他打敗了英國牌有袋吸塵器Hoover,具有劃時代意義。而且新產品成功在全球引領戴森風潮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上任鹅陈.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試錯力"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