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错力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试错力(The ability of learning by trial and error)
目录 |
试错力(The ability of learning by trial and error),指的是:通过尝试可能性、排除错误进行学习的能力[1]。
如果是已经分析过情境、已经解决过问题,已经有人总结出标准作业程序SOP,后人就无需再试错,可以直接运用。
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尝试过1600多种材料,最终才找到成本合适、耐热发光材料作灯丝。
这是一个典型试错学习过程,这些材料实验记录如果有案可查,后人如无必要,通常不需要再次试错,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改良。
但如果是新情境、新问题,当事人如果没有太多现成成果可用,往往就需要试错。面临新情境、新问题在所难免,也就意味着,试错学习是一种重要学习方法,试错力是一种重要能力,如何提高试错效能、降低试错成本,富有议题价值。
培养试错力的方法[1]
勇于试错,才能不错过每一个职场发展的机会。《试错力》里提出了“帕金斯基原则”,指导人们如何试错[2]。
帕金斯基原则的核心是:
首先要主动尝试、切莫等待;
其次,尝试新事物时设定的区间要允许失败的存在;
最后,找到反馈信息,学会面对失败。
- 1、打破“等死模式”,与其等待下雨,不如自己浇花
特蕾莎修女说,上帝没有要求你们成功,他只要求你们尝试。
原同事小秦后来找到新单位,接受之前犯错的教训,在工作上变得踏实起来,只不过表现平平,业绩并不突出。单位最近组织了一次技术考试,小秦犹豫到底要不要参加。
参加考试就得拿出时间准备,而且也不能保证考的好。可是如果不参加,小秦又觉得失去了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
《拆掉思维里的墙》提出了一种思维模式:等死模式。意思是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
简单地说,花时间来犹豫,是等待成本。花时间来尝试,是穿越成本。
那对小秦来说,该如何计算他的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呢?如此来看,尝试去做这件事也许会有短期的痛苦,但是等待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永久损失。与其在等死模式中消耗自己的心力与体力,还不如勇敢去尝试。
即使考砸了,也不过就是再来一次,但至少他知道了这种考试在考什么,要准备的侧重点是什么。对领导来说,总是喜欢积极上进的员工。小秦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勇敢地去备考了,他要自己创造机会。
- 松耦合,为自己创造试错的安全空间
耦合本来是通信工程上的术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
《试错力》用松耦合比喻不要让一次失败牵连到其他失败,让我们有足够安全的空间可以允许自己不断地试错,而不会导致更坏的结果。不要让一次失败的坏心情影响下一次的尝试,要保证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深信自己能够承受失败的代价。那对小秦来说,他该如何为备考而创造一个松耦合的内外环境呢?
(1)让工作变成“有序的多元化”
有时我们需要尊重工作的秩序,这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普遍认知。但有时,我们也需要打破承诺,让工作变得多元化起来。
小秦在备考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施工工艺,书本上与实际工作中的做法不同,于是他向领导申请后,主动从办公室搬到了工地办公,既不耽误工作,又能实地解决自己的疑问。虽然同事们有些不理解,毕竟工地上的环境哪里有办公楼里好,但是小秦觉得这样心里更踏实些。
(2)不追求大跨步,小碎步更安心
小秦的备考时间只有两个月,但是要准备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他从老同事里那里要来了之前考试的试题,用于测试自己复习的情况。每个周做一套,错了的地方就向老同事请教,下周再碰到同样的题目就不出错了。
和他一起备考的同事都说小秦这样太麻烦,不过就是一场考试,到时一定会通过的。但是小秦唯有这样一步一步地前进,才会觉得更安心。
(3)乐观地“自我欺骗”,是另外一种勇气
小秦备考期间有时还是会担惊受怕,不知道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试错的过程伴随着不安。领导告诉他一个办法:自我欺骗法。不管备考中尝试的办法是对还是错,都在心里告诉自己是对的,能够保持乐观地备考心态,才能在面对结果时充满勇气。
- 三大要诀,快速战胜失败
丘吉尔说,成功不是终点,失败也并非末日,最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职场人在勇敢尝试新事物、开拓新思路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会遭遇失败,我们必须保持客观。
如果总是花时间来回味失败,就会影响自己积极对待失败的能力。导致你下滑的并非失败本身,而是你对失败的态度。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必须能够快速从错误中学习,增加自己保持领先的概率。
小秦通过了单位的考试,成为设计部的技术骨干。领导对小秦很器重,安排他做产品研发。小秦前后做出了几个新的住宅户型,拿给销售部同事测试,可是却没受到认可,还被挑出了一大堆毛病。
小秦很郁闷,自己连着一个月全心付出研发的产品却失败了,一生气把所有图纸都撕了,他烦恼不已。
小秦该如何来面对这场失败呢?他可以应用《生涯线》里提出的3大要诀来处理当前的局面。
要诀1:创造性利用失败
虽然失败很难接受,但是小秦必须拥有很强的理解力和恢复力,在失败中看到积极的一面,利用失败的机会创造新的可能。
小秦找到销售部的同事,认真聆听他们的意见。他们之所以反对新产品,是因为客户对现在市面上的住宅有一些敏感点是必须要符合的,而新产品并不满足。
要诀2:反思,继续前行
尽管失败可以避免,但有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它可能源于我们自身对某些事情的盲区。
小秦听了销售部同事的反馈以后豁然开朗,只有经过市场检验的产品才能算是好产品,而自己正是缺乏市场依据,完全闭门造车,自然是会出错的。
要诀3:快速取得小胜利,避免连锁失败
小秦在向销售部同事多次取经之后,融入客户的需求,把其中一款新产品进行了改造,没想到非常受欢迎。领导对小秦赞赏有加,让他继续加油,研发出更多的新产品。
失败之后快速取得小成功,将会大幅度提高我们从失败中站起来并将之抛在脑后的速度。
而销售部的同事就是小秦的“可信队伍”,帮助他找到反馈信息,从失败走向成功。
主动试错,将自己推向自身认知边缘,通过犯错、纠错,我们就更有条件拓宽、拓深认知圈。
詹姆斯·戴森,戴森公司创始人,英国首富,成功就开始于敢于试错[3]。
1978年,31岁的戴森偶然使用了一款名叫Hoover的吸尘器。
他发现这款吸尘器常常会因为脏物塞满了集尘袋,堵住了气孔而失去吸力。
而这种需要不断更换集尘袋的吸尘器,最早可追溯到1908年。
也就是说,这70年间没人对吸尘器进行改进。而当时的人们,也早已经习惯了买吸尘器的同时,不断地买集尘袋。
所以,吸尘器的设计一直没有更新。针对这一使用痛点,戴森决心进行改变。
虽然对于家电的发明制造,自己完全是个门外汉。但戴森还是进行了长达5年的研发。
终于,在经历了5127次失败之后,戴森研制出了无袋双螺旋吸尘器。他给这款产品取名为「G-Force」。
这项发明,后来为他赢得了1991年的日本国际设计博览会奖,还帮他打败了英国牌有袋吸尘器Hoover,具有划时代意义。而且新产品成功在全球引领戴森风潮
- ↑ 1.0 1.1 苹姐.职场人开年必备“试错力”:从错误中学习,才能成长.豆瓣. 2020-02-22
- ↑ 蒂姆·哈福德.[试错力[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
- ↑ 真正的高手,拼的是“试错力”.中外管理传媒.20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