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促銷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講座促銷是企業在推出產品之前,對消費者進行免費講座,講授產品的特點,功能,用途等內容,宣傳產品的實用性,優越性,使消費者瞭解和接受產品的兵法。
講座促銷陷阱[2]
很多老年人都接到過熱情的電話邀請,被邀請去參加免費的醫療講座和免費體檢。主辦方的目的是向老人們推銷質次價高的保健品,以下是他們慣用的招數。
- 招數一:熱情電話打上門。
- 招數二:請“知名專家”上臺講課,這些“專家”大多是一些江湖“專家”。
- 招數三:恐嚇攻心戰。
由於來到現場聽講座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老年人都非常關心自己的健康,害怕生病。這些人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這種心理,在講座過程中經常播出一些關於老年人生病的錄像,用一些觸目驚心的數據對老年人進行恐嚇,讓老人產生恐懼心理,與此同時,他們會吹噓某種保健品具有神奇的功效,為稍後的產品銷售進行鋪墊。
- 招數四:當場免費體檢、看病。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講座後,這些“專家”就會當場為老人免費做體檢。體檢的項目非常多,在場的所有老人都會被查出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在場的“專家”會當場為“病人”開出大劑量的藥方,藥方上的“藥品”就是剛纔“專家”介紹的保健品。
- 招數五:送貨上門、登門取款。
很多老年人在決定購買“專家”推薦的產品之後,由於兜里沒有帶那麼多錢,主辦方就會派人送貨上門,非常熱情地跟隨老人們回家取錢。
案例1:
繼“社會大學”為社會公眾提供進修提高的一系列講座之後,在中國臺灣具有權威性影響力的《商業周刊》也舉辦了50場“超越2000世紀講座”活動,邀請社會各界有名人士,每周一次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不同角度,探討臺灣省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無疑,這樣的活動具有相當高的社會教育意義,並且也有拋磚引玉的作用。
不容諱言,《商業周刊》舉辦這次活動,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雜誌的促銷。過去許多雜誌為促銷而舉辦演講,大部分是零星、不定期,沒有系統和計劃的,幾乎是為促銷而促銷,因此效果都不很理想。
《商業周刊》的這次活動,卻在促銷之外,另有更高的理想使命,其意義不同於一般的演講會。鎂商業周刊凈將這項活動的地點選在臺中,並邀請臺中地區的企業有關人士指導,也是頗有見地的選擇。畢竟臺北的演講會太多,交通問題也令人困擾,而臺中是一塊尚待開發的質朴之地,因此選擇臺中為活動的主辦地,是十分明智的;其引起的反響也是強烈的。
另外,就是邀請主講的所謂“當代人物”。雖然邀請的人當中,也只是善於造作,說多做少,名氣大於貢獻,甚至品德方面也多有垢病的官員,但是不管如何,他們的知名度都是相當高的。尤其是第一批的12人中,政府官員居多數。這對活動的聲勢和號召力都是有幫助的。
由於上述諸因素的總和,再加上《商業周刊》本身的善於造勢,以及不惜在廣告方面的投資,使得這場活動,在一開始即造成相當熱門的話題。尤其是前幾場,都安排目前政壇當紅的政府官員,使得各媒體在演講前後都不得不加以詳細報道,這對以後活動的成功是大有益處的。
《商業周刊》此次“超越2000世紀講座”的構想,可以說是以促銷雜誌為出發點,但在促銷雜誌出發點,但在促銷的兵法和內容上都是頗有創意和意義,再加上廣告、媒體的支援、配合,成為眾所矚目,聲勢非凡的一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