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2个条目

行政區域經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行政區域經濟的概述

  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區域經濟有兩種類型:經濟區域經濟行政區域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行政區域經濟增長內含著適時調整行政區劃的要求,具有向經濟區域經濟演化的必然性。

行政區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家實行分層次調控國民經濟體制下,受行政區劃剛性約束和地方政府調控經濟職能影響,有諸多種類的相對獨立運行的區域經濟類型。我國最早對行政區域經濟類型進行研究的是華東師範大學劉君德教授。劉君德教授在20世紀90年代初首先提出“行政區經濟”(即行政區域經濟——引者註)概念:“所謂行政區經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由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區域經濟的縱向運行系統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區域經濟的橫向運行系統轉變時期而出現的一種奇特的區域經濟類型”,並認為“這種行政—經濟區對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然而,正是這種行政—經濟區,在地方分權體制下,使各級地方經濟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導致區域經濟的封閉性特點,從而對整體經濟發展帶來消極影響”。

  1990年以後,《塊塊經濟學——中國地方政府經濟行為分析》、《走向市場經濟——中國行政區與經濟區的關係及其整合》、《行政區域經濟結構與增長》、《行政區域經濟》等著作先後出版。這些著作將行政區域經濟理論研究進一步展開,直接推動行政區域經濟學科理論形成。

  國外學者較早關註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民經濟的行政區劃分割化現象。澳大利亞學者奧德麗·唐尼索恩於1972年用“蜂窩狀經濟”概念分析我國經濟的分割化趨勢,認為“文化革命以來強調自力更生、自給自足,強化了相當部分的中國經濟發展成‘蜂窩狀’類型的趨勢”。美國學者托馬斯·P·萊昂斯從經濟體制的角度分析了我國經濟的分割化:“中國經濟分割化更切合實際的根源必須到中國經濟體制中所實行的特定的政策、結構和運行中去尋找”。但他們的研究沒有提出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行政區域經濟的科學範疇和系統理論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同種類的行政區域經濟,如省域經濟、市域經濟、縣域經濟鄉鎮經濟自主發展權擴大,財政資金增長,調控力增強,增長與發展勢頭出入預料。但是,它們的增長與發展、運行與調控存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在這一時期,研究我國行政區域經濟具體種類的理論專著如《中國鄉鎮經濟學》、《中國縣域經濟學》、《中國省區經濟研究》等先後出版。這些從區域經濟的不同種類研究切入,探討行政區域經濟內在規律和演化趨勢的研究成果,對我國不同種類的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指導作用。

行政區域經濟的形成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實行分層次調控國民經濟體制,行政區劃的剛性約束,地方政府具有經濟職能和經濟行為,行政區域經濟就必然相對獨立運行,成為區域經濟的一種類型。

  首先,分層次調控國民經濟體製為行政區域經濟相對獨立運行提供了制度條件。“1980年起國家實行‘分竈吃飯’,1988年實行全方位的財政大包乾, 1989年又實行了‘劃分稅種核定收支、分級包乾’。這三次改革大大刺激了地方政府組織財政收入的積極性”。“改革開放以來投資主體形成包括中央、企業、地方及外資在內的多元化格局,其結果是增強了地方的投資地位,擴大了地方投資實力”。

  其次,行政區劃的剛性約束使行政區域經濟成為經濟特征突出的相對獨立運行的區域經濟類型。我國的“行政區這種組織形式,非常突出地並且合法地擔負起了本應屬於經濟區範疇的經濟職能。這樣,一方面是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區這種角色的缺位,另一方面是行政區卻理所當然地成為組織經濟運行的基本地域單元。因此,我國的行政區就成為一種行政區經濟”。由於行政區劃的剛性約束,我國國民經濟中具有行政區劃“邊界”的區域經濟相對獨立運行就是十分自然的事。

  最後,地方政府的經濟調控職能和行政區域的調控可操作性,強化了行政區域經濟運行的相對獨立性。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地方經濟基本上是以省、市、縣、鄉或鎮的行政區域為單位進行調控的。大量地方經濟的統計數據和研究著述也是以行政區域為統計範圍。對區域經濟調控的實踐和理論研究的方法強化了行政區域經濟的相對獨立性。

行政區域經濟的特征

  行政區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中客觀存在的區域經濟類型,其基本特征有:

  1、行政區域經濟受行政區劃剛性約束,具有明晰的行政區界面特征。行政區域經濟的形成決定於行政區劃體制的規定性,行政區域經濟的種類決定於行政區域的大小及層次的設置。行政區域的設置從最本質或主導特征而言是以政治因素為主,因而行政區域的劃分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但是,一旦行政區劃格局被確定下來,行政區域經濟及其種類也就被明確地界定。如果行政區劃格局發生變化,行政區域經濟及其種類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行政區域經濟的這一特征,表明對行政區域經濟的調控是比較容易操作的事情。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我國國民經濟中的行政區域經濟具有調控的可操作性。

  2、行政區域經濟受地方政府的經濟職能和經濟行為直接影響。一方面,我國地方經濟的差異性大,如果集中由中央實行統一調控,難度很大。因此,地方政府必然被賦予調控和發展其管轄行政區域的經濟社會職能。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經濟行為直接影響或推動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當然,這並不是說地方政府的“行為”沒有負面效應。也正是從這一點出發,一些著述認為行政區域經濟有許多弊端,應衝破區域經濟的行政區劃界線。問題是,只要有行政區劃,地方政府具有經濟職能和經濟行為,就會產生出區域經濟的行政區劃邊界問題。關鍵的問題是,要規範地方政府的經濟職能和經濟行為,發揮其長約束其短,而不是有無區域經濟的行政區劃界限。

  3、行政區域經濟具有包容關係和一體化運行特征。我國行政區劃一般為省—市—縣—鄉、鎮四級制。在四級制行政區劃體系中,省轄市,市轄縣,縣(縣級市)轄鄉、鎮,具有縱向垂直領導屬性,各級行政區域都有確定的行政區域邊界,同一級行政區域板塊之間不重疊。行政區劃的這種內在的規定性決定了不同種類的行政區域經濟具有縱向包容關係並呈現出一體化運行趨勢。一般說來,行政體制的垂直性決定著不同行政區域經濟種類的縱向包容關係:省域經濟由市域經濟構成,市域經濟由市區經濟(城市經濟)和縣域經濟(農村經濟)構成,縣域經濟由城鎮經濟和鄉村經濟構成;具有包容關係的相鄰行政區域經濟板塊呈一體化趨勢運行或指向區位優勢明顯的行政區域經濟板塊運行,且高一級行政區域經濟板塊及其運行對低一級行政區域經濟板塊及其運行有直接影響,低一級行政區域經濟板塊及其運行是高一級行政區域經濟板塊及其運行的基本組成部分。

  應該指出,從一般意義上說,相同種類的行政區域經濟板塊之間不具有包容關係,不具有行政隸屬關係的行政區域經濟板塊之間也不具有包容關係。由於這種原因,在行政區域運作條件下,企業競爭受到政府的強烈干擾,生產要素跨行政區流動受到很大阻隔,區域經濟呈穩態結構。

行政區域經濟的種類

  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不同種類的行政區域經濟板塊根源於行政區劃的組織與管理體系。在我國,行政區劃經濟區包括省市區層次的經濟區、地市層次的經濟區、縣市層次的經濟區等。

  1、省域經濟。省域經濟是我國地方行政建制和區劃中屬最高層次並享有省級政府管理許可權的行政區域經濟種類。它包容著全部行政區域經濟種類。我國現有34個省域經濟板塊。

  省域經濟是省級行政區域的指向一體化運行的網狀經濟體,具有強大經濟增長力。我國省級行政區基本上是一級完整的經濟區,各省都有較大的經濟中心(一般也都是行政中心),工、農、商業通過交通運輸與流通渠道組成一個自成體系的經濟網路,“構成為省級行政—經濟區,具有強大的傳遞和發動雙重功能。一方面,它通過省級行政系統把中央政府的經濟運行指令和決策向下傳遞,也把地方的經濟情況反饋給中央政府;另一方面,它通過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發動其所轄區域內的經濟運行,組織省域內的經濟區劃體系,從而推進省域經濟增長與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向地方分權,調動了省級政府調控和發展省域經濟的積極性,如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省域經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長與發展。

  2、市域經濟。市域經濟是省域經濟中的副省級、地級、縣級市行政區域經濟。市域經濟因行政區劃管轄的地域性特征不同而有兩類。一類是城市型市域經濟,它包容部分或較小比重的農村經濟,一般稱這類市域經濟為城市經濟(市區經濟)。另一類是地域型市域經濟,它隨行政區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的市管縣(市)體制和 “撤縣建市”模式的推行而出現,其城市經濟的比重不大,縣域經濟仍是其基礎組成部分。地域型市域經濟與城市型市域經濟的最大區別在於地域型市域經濟中的農村經濟(縣域經濟)比重很大。我國現有660多個市域經濟板塊。

  城市型市域經濟的本質是城市經濟。城市經濟是城市行政區域內各種經濟活動交織而成的經濟有機體。在城市型市域經濟中,城市經濟受到農村經濟特別是農業生產力的制約和影響,但它有獨立於農村經濟之外的經濟增長功能。這主要是因為集聚於城市的非農業經濟活動的性質和特點所決定的。城市行政區域制約著城市型市域經濟的空間結構。

在地域型市域經濟中,城市經濟得到發展並對其周圍農村經濟產生直接影響,是市域經濟的增長極,但從市域經濟總量看,農村經濟的比重還很大,從而具有與城市型市域經濟不同的特點。地域型市域經濟的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的“二元結構”是實行“市管縣”體制和“撤縣建市”模式的必然現象。

  3、縣域經濟。縣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相對獨立運行的基本經濟單元,具有綜合性和區域性特征。我國現有1600多個縣域經濟板塊。

  縣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中屬於基礎層次的行政區域經濟。從產業結構看,縣域經濟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經濟;從空間結構看,縣域經濟以城鎮經濟為中心,以集鎮經濟為紐帶,以鄉村經濟為基礎;從組織層次上看,縣域經濟由一定數量的城鎮經濟、集鎮經濟、鄉村經濟、企業經濟(家庭經濟)構成;從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上看,縣域經濟包括全民所有制經濟集體所有制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從地域總體和經濟整體看,縣域經濟具有城鎮經濟和農村經濟兩個方面的特點。一般說來,縣域經濟屬於農村經濟,但縣域經濟中的城鎮經濟較多地呈現城市經濟的特征,或者說,如果城鎮經濟得到快速發展,那它就會走近城市經濟。

  4、鄉鎮經濟。鄉鎮經濟是我國行政區域經濟中最低層次的行政區域經濟種類。鄉鎮經濟包括城鎮經濟和鄉村經濟。鄉、鎮政府對鄉鎮經濟運行和發展有一定影響。據統計,目前我國有3.9萬個鄉鎮經濟板塊。隨著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進行,鄉鎮經濟板塊的數量呈減少趨勢。

  城鎮經濟是縣域經濟的增長極(點)。從行政區劃看,鄉、鎮是一種最低層次的行政區域。鄉是國家設立在農業區域的地方基層行政區域,一般有集鎮。鎮是國家設置在具有一定工商業基礎、文化教育條件比較好、人口比較集中的以非農業活動為主的地方基層行政區域。鎮有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城市型建制鎮,它通常被稱為城鎮;另一種類型是地域型建制鎮。在地域型建制鎮中又有城鎮或集鎮和鄉村。地域型建制鎮中的集鎮和鄉政府所在地的集鎮,與它們周圍的鄉村在經濟上有著根本不同的性質和特點。相應地也就有鎮域經濟、城鎮經濟和集鎮經濟。鎮域經濟由城鎮經濟或集鎮經濟和鄉村經濟組成。城鎮經濟是城鎮、集鎮居民和鄉村農民進行非農業經濟活動的小範圍區域經濟,它包括城市型建制鎮經濟和集鎮經濟。集鎮經濟的發展是隨集鎮的發展而發展的。

鄉村經濟,一方面,它是行政村域各種經濟組織和實體及其經濟活動的有機體,是行政村域經濟,屬於小範圍區域經濟;另一方面,由於村域社區性集體所有制經濟組織是行政村域的基本所有制經濟組織,因而鄉村經濟是農業集體所有制經濟,是農業企業經濟。鄉村經濟在現階段占縣域經濟的比重較大,是縣域經濟空間結構的域面。

行政區域經濟的演化趨勢

  行政區域經濟中存在“諸侯經濟”現象。地方政府與行政區域經濟的“諸侯經濟”現象有直接聯繫。行政區域經濟的“邊界牆”從根本上說是不利於行政區域經濟長久發展的,是行政區域經濟的負面效應。這種負面效應會程度不同地存在於行政區域經濟運行過程中,但不是其本質屬性的反映,或者說,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下,行政區域經濟採用行政區劃的空間形式帶來的快速增長正面效應大於其“諸侯經濟”負面效應,又由於地方政府的推動,行政區域經濟界面可以發生變化,其負面效應會逐漸弱化,因而行政區域經濟具有指向經濟區域經濟演化趨勢。

  首先,在具有包容關係的行政區域經濟板快中,高一級地方政府通過對低一級行政區進行調整的方法,順應和引導行政區域經濟向經濟區域經濟演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地方政府具有調控行政區域經濟運行職能。面臨稀缺資源供應的有限性,如果通過政府調節能提高公共產品提供的效率,降低全社會的交易成本,增加社會福利,政府調節就是必要的和有效的。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當然包括地方政府在行政區域經濟中的地位。這就是對國民經濟的分層調控問題。地方政府對行政區域經濟的調控職能是整個國家對國民經濟的調控職能的組成或延伸部分。為了推動行政區域經濟增長,適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是地方政府的一種選擇。經過20餘年經濟體制改革,我國地方政府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適時調整行政區劃,使行政區域經濟界面發生變化,有力地推動行政區域經濟向經濟區域經濟演化。

  其次,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地方政府推動行政區域經濟增長與發展的過程,必然是引致行政區域經濟界面發生變化,引致行政區域經濟向經濟區域經濟演化的過程。地方政府作為市場經濟中的行為主體參與並引導行政區域經濟運行的經濟行為,推動著行政區域經濟增長與發展。隨著行政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行政區域經濟的界面發生著變化,或者說,行政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要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形成新的行政區域經濟界面。江蘇省在1991—2001年中有8年進行了共22次縣級行政區劃調整,有效地推動了行政區域經濟快速增長。

  第三,行政區域經濟向經濟區域經濟演化的必然性,決定行政區域經濟成為區域經濟的一種類型的長期性。一方面,在進行行政區劃時難以充分滿足經濟區域經濟的內在要求,從而使行政區域經濟與經濟區域經濟不完全重合,或者由於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使原行政區劃不適應行政區域經濟向經濟區域經濟的演化要求,從而產生行政區劃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矛盾。要解決矛盾,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就是非常重要的事。

  實際上,一旦進行了合理的行政區劃調整,行政區域經濟就走近了經濟區域經濟(但它仍會以新的行政區域經濟種類或板塊存在)。另一方面,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區域經濟既以行政區域經濟的形式表現出來,又以一定量的行政區域經濟板塊組成經濟區域經濟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說,區域經濟有行政區域經濟和經濟區域經濟兩種類型。通常,經濟區域經濟以行政區域經濟形式表現出來,但行政區域經濟又向經濟區域經濟演化。當然,這是建立在順應行政區域經濟向經濟區域經濟演化要求,適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之上的。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行政區域經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